馬英九李登輝都是抗拒兩岸政治對話

馬英九昨日會見了即將率團前赴大陸哈爾濱出席「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馬英九表示,他四年來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一中」當然是「中華民國」,八月一日是關於「一中」的涵義通過的二十周年,「一中」涵義就是「九二共識」的基礎,當年能達到「九二共識」,是因同年八月前「總統」李登輝舉行「國統會」,通過關於「一個中國」涵義,其中已蘊涵「一中各表」的觀念,也就是兩岸都堅持「一中」原則,但雙方「一中」意義不同,這也是有效推動兩岸關係的重要基礎。

馬英九此舉,究竟是為了補償吳伯雄,還是為了向北京釋放善意?實際上,今年三月吳伯雄率團訪問大陸並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之時,曾執行馬英九交託的任務,向胡錦濤提出了「一國兩區」的新論點。但事後「總統府」卻不予「背書」,令到吳伯雄極為尷尬,也使得政壇上流傳著馬英九連作為有恩於他及極為敦厚的吳伯雄都要「欺負」之說,這也是馬英九民意支持度直直落的原因之一。

而馬英九以「中華民國」為主溯的「一國兩區」新論點,也令到北京如鯁在喉,既不能接受,又不能公開表示反對,只能是以「兩岸同屬一中」來作回應。

為了補償吳伯雄及向北京作出澄清,馬英九昨日刻意談到二十年前「國統會」通過關於「一個中國」涵義的過程及內容。確實,當時作為「陸委會」特任副主委的馬英九,在籌組「國統會」,起草《國統綱領》,及後來研擬「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涵義等方面,是盡了心力,也作了貢獻。這是馬英九的光榮史,當然值得自我緬懷。

實際上,當年作為「國統會」研究委員及幕僚小組核心成員的馬英九,不但直接參與「國統會」的創立,及《國統綱領》、「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草案的研擬,而且還參加了「國統會」運作過程中的許多重要活動。尤其是他在於一九九一年十月二十九日召開的「國統會」研究委員第二次會議上,作了一個題為《終止動員戡亂後對中共及兩岸關係之定位》的報告,其第四部分《對兩岸關係之定位(原則:務實、對等、前瞻、可行)》就指出,海峽兩岸的初步定位是「一個國家、兩個地區、兩個政治實體」,適用於《國家統一綱領》之「近程」階段。在「一個中國」之架構下,兩岸分屬兩個地區--「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台灣為合法之「中央政府」,中共為控制大陸地區之「敵對政權」,現階段雙方為一個中國境內之兩個政治實體。這個論點後來就成為「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的原始論據,及在「九二共識」醞釀的過程中,台灣海基會在香港會談中及其後雙方來往信函的基調。

但現在呢?陳水扁在「廢統」時,曾作出強烈抨擊的馬英九,在掌政後本來是完全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權力,恢復「國統會」及《國統綱領》的,但他卻一直沒有做,反而是提出了與《國統綱領》中「促成國家的統一,應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責任」的論述,及自己曾經說作出過「終極統一」的莊嚴承諾相抵觸的「不統、不獨、不武」,而且還將「不統」置於「不獨」的前頭。

在此情況下,馬英九昨日還喋喋不休地大談甚麼「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就是後來能夠有效推動兩岸關係的重要基礎」,還有甚麼意義?!馬英九昨日在談及「國統會」時,指出這是李登輝的功勞。馬英九這樣做,當然有著「將」李登輝一「軍」的意涵,因為近年李登輝極力否定他所參與確立的「九二共識」,走向了「一個中國」的反面。馬英九重提舊事,等於是狠狠地刮了李登輝一巴掌。

但以逆向思維觀察,其實馬英九的作為又與李登輝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前面提到他從「終極統一」到「不統不獨不武」,就是一例;而他曾參與制訂「國統綱領」,現在卻不願恢復,又是一例。這就與李登輝從親手制定「國統綱領」,到後來卻否定「國統綱領」的所為相比,只不過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其實,兩人還有著更為相似之處,那就是李登輝和馬英九都曾以某種政治口號,來抗拒或抵制北京提出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訴求。

實際上,一九九八年江澤民會見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提出進行兩岸政治對話後,李登輝即交託丁懋時、張榮豐、蔡英文等人組成「強化中華民國國家主權地區小組」,進行「特殊兩國論」的研擬。本來,按照劇本是計劃尋找一個適合的時間點公開發表的,但當李登輝從劉連昆的管道得知汪道涵將在十月間訪台時當面向他提出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訴求後,卻「提前」引爆了此一爆炸議題,果然引起北京強烈反彈,決定停止汪道涵訪台計劃。因此可以說,在一定意義上,李登輝是以「特殊兩國論」,來作為阻遏兩岸政治對話的「武器」。

馬英九也獲得了這種權謀的真髓。今年一月他在「總統」大選中獲得連任後,曾聲稱「沒有連任壓力」,「但有歷史評價壓力」,因此北京透過各種方式和渠道,提出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訴求。但馬英九卻假借吳伯雄的口,當面向胡錦濤提出以「中華民國」為主溯的「一國兩區」論;後來在「五二零」就職演說中,再次並深入詮釋「一國兩區」論。這令北京陷於兩難之中,既不能接受,又不好公開反對,更難以再次提出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訴求。馬英九的這一做法,與李登輝當年以「特殊兩國論」來抗拒兩岸政治對話,何其相似乃耶!

馬英九「偏安一隅」的目的達到後,也深知得罪了北京,擔心北京日後將不會再「要五毫給一元」地送大禮,這極為不利於他挽回已經極度低落的聲望,因而昨日藉著會見吳伯雄,放緩了調子,並對「兩岸論壇」大加讚揚。但是,他仍然堅持「一中」就是「中華民國」的單方說詞,對「國統綱領」中「共同重建一個統一的中國」則一字不提,也沒有回應北京方面「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提法,仍是欠缺誠意。

值得注意的是,馬英九昨日會見的代表團成員,除了除了曾是民進黨創黨十八人小組成員之一的人民最大黨主席許榮淑之外,其餘的各人,都是連戰或吳伯雄的人馬,其中林豐正、蔣孝嚴、李建榮、張榮恭等人,在連戰二零零五年「破冰之旅」,及在「胡連會」的幕僚作業中,做了大量工作。反而現時馬家軍成員,包括本應出席「兩岸論壇」的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高輝等,卻不見身影。也就是說,國民黨內的「在野派」仍然忙於經營兩岸關係及「國共平臺」,而國民黨內的「在朝派」則採迴避態度。如果是政府系統如「總統府」、「行政院」以至「陸委會」的官員予以迴避,還是可以理解的話,那麼,既然「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也被視為「國共論壇」,國民黨中央黨部並未兼任政府職務的「在朝派」卻沒有出席,而是是由一群已經遠離國民黨權力核心的「遊魂野鶴」出席,這可見兼任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是如何看待「國共平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