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諮委指應變機制不足 禦颱風軟硬必須提升

【本報訊】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召開平常會議,多名委員指出,颱風“韋森特”吹襲本澳暴露出政府危機應變能力不足,軟硬配套須提升。

委員黃仁民代表委員吳素寬、施家倫及林英培在議程前發言時指出,“韋森特”襲澳,內港區依然嚴重水浸,當局應儘快解決該區居民數十年來受海水倒灌之苦。另外,離島逐漸成為旅遊娛樂重地,颱風期間往來半島及離島的市民和遊客不少,唯一開放西灣大橋下層流量和高度有限,大型巴士不能通行,未能快速疏導人流,出現重大自然災害時,離島疏散人群的壓力大,有必要加快興建第四條跨海通道,確保大型巴士全天候往來澳門半島和離島。在軟體建設方面,颱風中暴露出危機應變機制有漏洞,現有區域和國際應急合作、公共衛生、民防、旅遊等四大應對機制配合不足,有必要依按二零一二施政報告,加快成立行政長官領導的危機統籌機制,健全預防、處理、善後的危機應變機制,加強日常城市風險管理、快速危機處理,組建專職的善後工作小組,向居民提供及時的支援。

委員馬建章建議,當局在颱風期間在碼頭或機場設立臨時工作小組,以及投放一定的備用資源或物資,或為滯留在碼頭或機場有需要的旅客派發飯盒或速食麵及水,同時,應設立一個臨時醫療站或颱風醫療隊,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急切的免費醫療服務;建議設於碼頭或機場內的餐廳、免稅店、便利店或外幣找換店在颱風期間不應全部關門,要讓滯留的旅客有地方打發時間,亦需要設立特殊的台安置居住中心,接待有需要的旅客,不應讓帶有小朋友或年紀過大的旅客在碼頭或機場坐地鋪渡過漫長的夜晚。他也建議當局在颱風期間應設立特殊的交通接駁車輛或路線的工作組,免費接載滯留在各碼頭、機場及關口的旅客,以讓有需要的旅客更能體現本澳好客、愛客的口碑。同時,當局應繼續對無良的士進行打擊及處罰,以免損壞本澳的形象。

馬建章認為,氣象部門應提升天氣預報技術,再不能“頭痛治頭或腳痛治腳”了,若硬體設備過舊或跟不上時代需要,應及時更新,不能再厚臉皮讓居民或線民逢颱風或水浸時透過互聯網“臭”不能再讓市民認為氣象部門是不作為的部門,氣象局應努力成為以民為本的部門。

委員雷民強指出,本澳復康巴士不足,輪椅或行動不便人士面對交通困境,當局應參考鄰近地區做法,設立專為輪椅人士提供點到點接載服務的社會企業。

委員周宜心指出,北區食肆油煙情況嚴重,當局須交代飲食場所油煙過濾設備互動訊息系統的推行情況及成效,並須加強巡查及檢討現行檢控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