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科學家參與國家航天研究側記

【新華社澳門8月13日電】“神舟順利返航”、“嫦娥成功繞月”、“天宮常駐星空”,特別是今年6月,神舟九號航天員劉旺操作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對接……中國航天事業碩果纍纍。這其中有內地科學家的奉獻,也有澳門科學家的積極參與。

澳門參與國家航天領域的研究熱情高,起步早,與我國嫦娥工程的展開基本同步。國家空間科學專家委員會委員、天文學家、澳門科技大學校長許敖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早在2003年10月,他就代表澳科大向來訪的有關部門領導和航天技術專家孫家棟院士表示希望參加國家的空間探測任務,得到了支持和鼓勵。之後,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欒恩傑的支持下,2006年4月澳門科技大學和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合作,開始參與嫦娥一號攜帶的伽馬射線譜儀的硏制工作,這是澳門與內地在深空探測領域最早的合作。

此後,為了充分研究嫦娥一號衛星所發回的數據,作為國家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委員,許敖敖帶領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將嫦娥一號發回的數據作為重點研究對象,這一科研團體目前已完成了“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數據的分析、處理、應用和研究”,以及對“月球上有沒有水的可能”的研究。另外,還有三項相關研究正在進行中。

許敖敖說,近年來,澳門科技大學在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科研逐漸起步。2004年5月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的成立,為澳門科技大學的科研發展注入了動力,為深空探測領域成為澳門科技大學的科研亮點提供了保證。目前,澳門科技大學已就嫦娥工程發表了80多篇科學論文,相關研究還獲得了澳門特區政府頒發的第一屆“自然科學獎”。許敖敖感慨地說,澳門能夠在底子薄、起步晚的情況下,能參與國家深空探索領域這樣的高科技項目,並取得一定成績,這是全體澳門人的驕傲。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主管探月工程科學和應用研究的副總指揮陰和俊,今年7月參觀了澳門科技大學實驗室和聽取了工作彙報後,充分肯定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研究所在探月工程應用研究方面成果。隨即,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與澳門科技大學簽署了聯合共建“中國科學院深空探測科學研究中心”的協議書,並爭取讓中心成為中國科學院的一個重點實驗室。許敖敖認為,這是對澳門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在深空探測領域取得成績的認可。

在浩瀚的星空,有一顆“澳科大星”。許敖敖講起了這顆星的來歷:2010年3月,在澳門科技大學成立10週年之際,國際小行星中心及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一顆新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澳科大星”。這顆星的國際編號為200003,和澳門科技大學成立的日期“2000年03月”縮寫吻合。許敖敖表示,“澳科大星”的命名實際上是對澳科大全面發展的肯定,不僅僅是在太空科學領域方面。“命名激勵我們向更高的臺階去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

展望未來,許敖敖表示,將繼續緊跟祖國深空探測的發展,同時,還要對歐美的深空探測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確保在科學分析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績。許敖敖透露,澳科大擬計劃參與國際載人航天領域的研究,包括申請太空空間實驗室的科研項目等。“我們還要爭取在神舟十號升空時,例如研究中藥材進入太空後特性的變化”,他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