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省會城市常委班子的成長特點

4月16日,成都市委換屆完美「收宮」,標志著歷時9個月的省會城市黨委換屆全部完成。

地級市處於承上啟下的關鍵層級,尤其是省會城市,更是當仁不讓地擔當著一個地區乃至全省發展的領頭雁角色,因此,其領導班子的配備更具特殊意義。

縱觀新一屆省會城市常委班子,他們的成長經歷有哪些特點?這些承擔著標杆作用的區域中心城市領導班子構成中有哪些新要素和新特色?

需要20年的多崗位歷練

2011年8月30日,41歲的周紅波出任廣西省南寧市代市長,成為目前最年輕的省會城市市長,在新一屆省會城市黨委換屆之後,他也是為數不多的「70後」常委之-。

周紅波出任代市長的三天前,在南寧全市領導幹部大會上,時任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南寧市委書記的車榮福對他的評價是:「思想政治素質好,大局意識和政治敏銳性強;年富力強、富有朝氣,工作思路清晰,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能力突出;經過多崗位鍛煉,熟悉經濟工作和黨務工作,工作成效顯著,得到幹部群眾和各方面的良好評價。」

「經過多崗位鍛煉」,從周紅波的簡歷中可見一斑。

周紅波從南京農業大學畢業後,就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植保總站香蕉組培苗開發部工作,後來又在總站測報站擔任幹部、副站長,1997年成為自治區駐西林縣農村工作隊隊員,並先後擔任過植保總站秘書、站長助理和副站長,2002年進入自治區農業廳工作,擔任廳辦公室主任和人事處處長,此後一路走來,2006年成為南寧市副市長,2009年擔任南寧市委副書記、賓陽縣委書記,直至南寧市市長。

其實周紅波的崗位歷程並不算十分豐富,掘統計,在省會城市與計劃單列市的市委常委成長過程中,一般需要經過10個以上主要崗位的歷練。

在周紅波的崗位經歷中,不難發現,基層工作經驗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當然,周紅波並不能代表所有省會城市的黨委常委,但是我們從一組統計數據中可以一窺端倪。

根據記者梳理發現,在360名省會城市市委常委和65名計劃單列市的市委常委中,有80%左右的人具有地方基層工作經驗。以中部地區為例,6座省會城市的市委常委共有80儉,其中簡歷較為詳細的有78位。在這78位常委中,有基層工作經歷的是59位,占比76%。同時,在所有的省會城市常委中,以公佈簡歷齊全者計算,擔任過縣(區)級主要領導職務的有167人,幾乎占到了省會城市常委總數的一半。

根據《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條例》的相關規定,提任縣(處)級領導職務的,應當具有五年以上工齡和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將必發于卒伍」。領導幹部只有熟悉基層,才能制定符合基層實際的政策;只有經過基層歷練,才能具備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2010年浦東幹部學院的開學典禮上,中組部部長李源潮指出,要注重從基層和生產一線選拔優秀幹部充實各級黨政領導機關,建立來自基層-線黨政領導幹部培養選拔鏈,改善機關幹部隊伍結構,樹立重視基層的用人導向,讓優秀人才到基層去,讓機關幹部從基層來。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部主任劉峰認為,作為一個省會的領導者,在現代的城市發展中更需要的是社會管理的能力,要學會與老百姓打交道,因此,對於他們來說,基層工作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與從基層歷練起來的官員相對應的,則是來自中央的幹部,有人形象地稱他們為「空降兵」。在27個省會城市及5個計劃單列市中,根據其中個人簡歷齊全者統計發現,共29名有中央工作經歷(不包括掛職)的幹部,幾乎每個市都有一名。

從普通幹部走向核心領導崗位,尤其是省會城市的領導崗位,不僅需要基層的磨礪、不同崗位的鍛陳,而且還需要時間的考驗。記者統計發現,在這些省會城市的領導中,從參加工作到成為黨委常委,至少需要15年的時間,以周紅波為例,他1992年參加工作,2007年成為常委;1975年出生的青島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陳飛,自1997年參加工作到成為常委,剛好也用了15年時間。但是在-般情況下,這個過程,則需要20年以上的時間。

成長經歷多樣化

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部主任劉峰說,作為省會城市,雖然存在許多的優勢,但更要面對其他地市趕超的壓力。而且,在現代城市發展中,一個城市的領導,不僅需要經濟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政治,歷史、法律、社會管理等方面的綜合能力。這就對省會城市的領導班子,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

同時,在省會城市黨委常委班子的構成中,也需要在知識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氣質結構、工作經驗上達成互補,這些都要與城市的發展實際相配套,以便形成合力。

4月16日,在最新選舉產生的成都市13位市委常委中,有12位常委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這樣一支高素質的領導隊伍,與成都打造「西部矽谷、天府新城」的思路是相匹配的。同時在成都市的常委班子中,既有學經濟的,又有學法律,管理,社會學的,同時還有理工科專業的,這種綜合化的知識背景與現代城市的管理建設也是相適應的。

在全部32座城市的常委領導班子構成中,梳理統計發現,415位常委的成長經歷呈現出「結構多樣化、從政經驗多樣化」的特點。其中,有在省直機關擔任過主要領導的,有在非省會城市擔任過主要領導的,還有具備共青團工作經歷的,以及曾在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從業的等等,「從政經驗的多樣性,將會大大提升常委班子的領導力,以適應省會城市開放發展的需要。」中央黨校一位教授分析說。

統計顯示,在省會城市的黨委常委中;擔任過省直機關主要領導職務的有82人,在非省會城市擔任過主要領導職務的有73人,有共青團工作經歷的84人,有企業工作經歷的貝提75人。

在這批有企業工作經歷的常委中,央企或地方大型國企高管尤其引入注目,太原市委書記陳川平便是其中之一。

「旋轉門」現象

2011年8月29日下午,陳川平當選為太原市委書記,此時距他主政太原,已有將近一年的時間。翻閱簡歷,我們可以發現,從1982年到2008年,陳川平在太原鋼鐵公司整整工作了26個年頭,從技術員一步步成長為董事長,有媒體甚至用「商而優則仕」來形容陳川平。實際上,陳川平在省會城市常委中並不是個例。

2006年,國家出臺《黨政領導幹部交流工作規定》,實行黨政機關與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之間的幹部交流,選調國有企業事業單位領導人才到黨政機關任職。此後,一批國企高管步入政壇。這些國企高管,有些本身就是各自領域的專家,屬於「技術型官員」。在省會城市的350名常委中,依據所公佈的簡歷齊全者計算,有75人有過企業工作經歷,所佔比例為21%,而在這些人中,擔任過央企或地方大型國企高管的有43人。

雖然企業家從政尚存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企業高管從政正在成為一種現象。與此相對應的是,高校科研院所的學者從政、記者從政等「旋轉門」現象,也頻頻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太原市委副書記、市長廉毅敏從政前,在高校工作了3年時間。銀川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瑋自1988年參加工作後,就一直在寧夏日報社及後來的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工作,從一名普通記者成長為報業集團總經理,他於2008年從政,轉任銀川市委宣傳部長,從此進入仕途。據統計發現,在省會城市的常委班子中,有新聞媒體工作經歷的為11人;有大專院校工作經歷的是43人。

這些有著非行政機關工作經歷的官員進入領導層,將會為省會城市領導班子的領導理念和執政理念注入新的活力、融入新的思路,同時,這也符合一個省會城市包容、開放的精神要求。

從更深的層面來看,隨著中國改革步入深水區,發展進入轉型期,可以預見的是,將會有更多的企業家、學者、記者或是有過其他行業經歷的人步入政壇,而他們給中國官場的政治生態所帶來的影響與改變,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李亮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