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邁向“深水區”

由於這是兩岸首次將政治性議題納入論壇議程,因此可視為自2008年5月兩岸關係好轉以來的重大突破。此一發展象徵著兩岸將來的對話與協商將超越經濟,朝深水區的政治議題航行

7月28日,以“深化和平發展,造福兩岸民眾”為主題的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哈爾濱開幕,成為今年兩岸交流合作的又一次高峰盛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席論壇並講話。7月29日下午,論壇在哈爾濱閉幕。這次論壇提出了17項共同建議。

共同建議前兩條均關涉政治,在強調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既有立場基礎的同時,指出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的路徑為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推進兩岸協商談判和交流制度化等。並指出要加強兩岸對話,鼓勵學術界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相關議題及互信機制進行探討,進一步擴大共識,鞏固互信,為逐步解決兩岸關係中的深層問題創造條件。

“共同建議是在兩岸來自政府、企業、學術等各界人士充分討論基礎上形成的。”次日從論壇現場回京的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系主任李義虎,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

論壇開幕式上,中共中央台辦主任王毅針對兩岸關係的下一步發展指出,雙方要將和平發展的道路“不但要走穩,更要走好”,雙方面對的很多事情“不但要做實,還要做好”。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兩岸關係正漸入“深水區”,重要的是進一步把基礎做穩做實。

首辟政治議題

“此次論壇在經貿、文化議題外,首次開闢了政治議題。”李義虎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其中第一個主會場就是討論政治議題。兩岸各界與會人士主要圍繞如何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如何推動政治互信等問題展開,“討論非常熱烈,還有一些意見分歧”。不過,雙方在大的方向均有共識,最終也在共同建議中得以體現。

據悉,雙方在政治互信議題上,對於鞏固既有發展成果有共識,分歧主要在於路徑:大陸認為應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增進共識;臺灣則比較強調首先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

全國臺灣研究會研究部副主任嚴峻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同樣認為在以往的經貿、文化議題之外,設置政治性議題,使得“本屆論壇分量顯得更重”。

臺灣“中央社”援引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的觀點稱,從陸方主導此次論壇增加“和平發展”子論壇,可看出陸方希望國共交流平臺,能從經貿擴大到政治層面。

首次將政治性議題納入議程同樣引發媒體關注。臺灣《旺報》於7月30日發表題為《兩岸共同面對深水區挑戰》的社論,稱此舉可視為自2008年5月兩岸關係好轉以來的重大突破。此一發展象徵著兩岸將來的對話與協商將超越經濟,而朝深水區的政治議題航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論壇閉幕式發表重要講話,對過去四年的兩岸關係發展予以總結,稱之為“台海局勢最為安定祥和、兩岸關係改善發展取得成果最為豐碩的四年,是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四年”。

在郭震遠看來,經歷了陳水扁主政時代嚴重的政治對抗後,兩岸關係在過去四年取得了轉折性突破並進入新時期。目前能夠開始推動進深發展,也有賴其間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兩岸一國”

賈慶林對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提出“四點意見”,鞏固政治基礎居首。他強調彼此增進政治互信就是要維護和鞏固一個中國的框架。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沒有分裂。“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在此基礎上,雙方可以求同存異,增強彼此的包容性。

他並強調,兩岸雙方應當充分發揮政治智慧,採取更多實際行動,鞏固和深化雙方的“同”,擱置並包容彼此的“異”,積極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為逐步解決兩岸關係中的深層次問題開闢道路。在此過程中,應摒棄各種不合時宜的對立思維,積極促進兩岸民眾增強“兩岸一家人”的觀念。

此論既出,遂引發各界高度關注。《旺報》上述評論認為“兩岸一國”提法有助於化解“一中”困境,對北京而言,未嘗不是顯示出一番好意。

今年對兩岸關係而言,是極重要的一年,8月1日是臺灣通過“一個中國”涵義20周年,也是“九二共識”的20周年。在嚴峻看來,這一新提法對兩岸關係定位更清晰,也代表著雙方在政治互信基礎上更進一步。另外,相對於此前臺灣地區領導人、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所提“一國兩區”表述不同,但內涵一致,並且該表述保留了相當大的兩岸互動空間,體現了善意,對此,臺灣不宜視而不見。

臺灣大學副校長包宗和7月29日在接受臺灣“中央社”採訪時指出,從“兩岸同屬一中”到“兩岸同屬一國”的說法,是否代表大陸對台政策有所調整,背後意涵還需觀察。而臺灣今日新聞網有文章也引述賈慶林的話稱,鞏固共同政治基礎,不斷增進互信,是保持兩岸關係正確方向和良好勢頭的首要關鍵。當前,增進政治互信就是要維護和鞏固一個中國的框架。

步入“深水區”

是次論壇所取得17項共同建議,是多年來首次全面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成果,這也顯示兩岸關係開始步入“深水區”。

據共同建議,雙方擬推動兩岸互設綜合性辦事機構。而在國際問題上也達成共識,強調“基於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雙方應努力在國際事務中避免內耗,通過平等務實協商,促進雙方合作,妥善處理兩岸民間團體和諧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活動”。

對於在以往兩岸關係中頗具開拓意義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推進工作,雙方明確時間表:爭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服務貿易協議商談,推動貨物貿易協議商談盡速取得實質進展。並強調要盡速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進一步擴大雙方貨幣雙向兌換等。

至於民間互動及人文交流,雙方鼓勵兩岸建立制度化合作機制,進一步簡化兩岸人員往來手續,研究加快實施出入境便利措施。並將持續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制度化建設等。

“這些成果多屬功能性領域。”李義虎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種“先經後政”的路徑仍將在兩岸關係中持續一段時期,“但是,遲早要面對難題的破解。”

針對未來四年兩岸關係發展,郭震遠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時同樣表示要走穩做實,具體而言,首先應將前四年的成就進一步鞏固。包括ECFA的內容要拓寬並落實;其次,要鞏固深化政治對話基礎。“總之,後面的路更漫長、更艱巨,穩妥地落實和深化雙方取得共識的政策尤為重要。”

郭震遠認為,從兩岸關係長遠的前景看,目前的政治互信尚不充分,需進一步鞏固。而“經濟問題一定比政治問題更易解決”,但是,同時應清楚兩岸關係首先是政治關係而非僅限於經濟領域,在政治上逐步取得基本共識前提下,可以嘗試解決相對複雜、困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兩岸可以進行必要的充分探討,“不一定是正式的官方對話,非官方的渠道同樣要鼓勵。”

他對於未來的兩岸關係發展持樂觀態度,“只要堅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終究會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而即便大陸對於島內的未來政局變化無法駕馭,但是既有成果是任何勢力都無法破壞的,所以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已經到了不會出現大的反復、逆轉階段。”

(趙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