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與台灣民意代表共議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機制化

【新華社北京9月3日電】由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和台灣海峽兩岸民意交流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機制化”座談會3日在北京舉行。與會人士圍繞深化兩岸文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加快推進兩岸文化關係機制化建設,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創新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座談會由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主任陳雲林和“台灣民意代表交流參訪團”團長饒穎奇共同主持,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有關負責人、部分政協委員以及中共中央臺辦、文化部相關人士與“台灣民意代表交流參訪團”成員共60餘人參加了座談會。

座談會上,6位政協委員和7位台灣民意代表作了發言,在建立兩岸文化交流長效機制及具體領域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整合兩岸文化資源、共同打造中華文化品牌、建立各種交流機制的保障平臺、兩岸攜手傳承中華文化、促進中華文化“走出去”等建議。

在交流討論中,與會的政協委員與台灣民意代表形成了諸多共識。大家認為,兩岸文化各有特點,應當在交流中融合,並走向世界。同時,目前兩岸都面臨著中華文化在資訊時代的傳承困境,需要共同努力解決。與會人士還呼籲,兩岸文化交流機制化需要各種措施加以落實,希望通過協商簽署兩岸文化交流協議、兩岸互設民間文化辦事機構、建立相關基金會促進文化產業合作等多種方式,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更加廣泛、深入、持久和常態化地開展下去。

陳雲林在座談中表示,兩岸日益頻繁深入的文化交流合作要充分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曾令世界讚嘆,現在兩岸應發揮各自優勢,增強創新意識,把我們的智慧凝聚起來,優勢互補,共同繁榮文化產業,使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據瞭解,自2010年以來,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與台灣民意代表的交流歷經3年,已成為兩岸交流的重要平臺。雙方已互訪各兩次,形成了比較穩定、逐漸深化的交流機制。第三次率團來訪的饒穎奇表示,政協委員與台灣民意代表的交流機制有必要繼續推動下去,希望兩岸通力合作,以更加廣闊的視野,使這一交流平臺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發揮更加獨特的作用。

福建赴台交流參訪團拜謁鄭成功

【中新社台南9月3日電】九月的台南,晴空萬里。第五屆海峽兩岸少數民族豐收節福建省交流參訪團的團員們3日來到台南延平郡王祠,向鄭成功像行三拜九叩禮,共同拜謁民族英雄鄭成功,祈禱兩岸民眾幸福安康。

延平郡王祠前,團員們走走停停,拿著手中的攝錄設備仔細地記錄著眼前的一切。

“鄭成功是民族英雄,350年前他收復了臺灣,今天在台南看到供奉他的廟宇,真的很高興!”來自福建羅源的佘族女孩雷豔第一次到臺灣,語氣中難掩興奮。

團員中有公司職員,也有農民。多數和雷豔一樣,是第一次來臺灣。

雷豔說:“參訪團提供這樣的機會,很有意義。鄭成功文化是兩岸共同文化,有助於加深兩岸文化交流。”在正殿前,她雙手合拾,虔誠跪拜。因為是第一次來,每到一處廟所,雷豔和同伴都虔誠地拜一拜。

台南是鄭成功收復臺灣的首個登岸城,除了延平郡王祠,還有赤崁樓、安平古堡、鄭氏家廟等古跡。而福建泉州的南安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其境內的鄭成功紀念館、鄭成功碑林、鄭成功陵園、延平郡王祠、海上視師石等鄭成功史跡景點,每年都會吸引大批海內外遊客。

如今,閩台兩地也不斷深化鄭成功文化交流,與海峽論壇同期舉行的鄭成功文化節迄今已經成功舉辦四屆。今年3月28日,福建泉州與台南鄭成功史跡雙向遊交流與合作協議書簽約。泉州與台南將整合兩地旅遊資源,共同策劃和推廣鄭成功史跡遊精品線路,促進兩地旅遊線路對接,打造共同旅遊品牌,加強海峽兩岸人民的交流與瞭解。

誠如此次福建交流參訪團團長葉露昆所言,臺灣民眾祖祖輩輩對於鄭成功文化有很深情緣,兩岸同根同源。此番參訪鄭成功遺跡,就是希望以此加深瞭解,提升兩岸情感共鳴。

台灣農業在黑龍江發展合作夥伴

【新華社哈爾濱9月3日電】3日,牡丹江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合作中心在牡丹江市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揭牌儀式,這將成為台灣地區在牡丹江市的常設機構,兩地農業從業人員將開展更加深入細緻的交流合作。

“這是台灣農業首次與黑龍江省展開深度合作。”中華海峽兩岸新農村建設促進會農漁諮詢中心執行長徐嘉鴻表示,以前臺灣與大陸的合作主要是在福建省,隨後拓展至北京和上海等地。目前這些地區城市化進程很快,農業部分已經升級至加工和旅遊觀光,台灣農業迫切希望在種植領域找到新的合作夥伴。

“黑龍江有中國的北大倉美譽,土地肥沃,氣候適宜。”徐嘉鴻說,經過近4年的考察,台灣農會最終選擇牡丹江市作為首個實驗基地。“牡丹江地區的農作物,比如黑木耳、雜糧等都具有獨特的優勢。”徐嘉鴻說。

據介紹,台灣農業部門將在黑龍江省開展“666”工程,即2012年首次開闢60畝試驗田,由台灣地區農業人員提供種源和種植技術進行試種植;技術成熟後,開闢種植600畝土地,由台灣農業人員進行指導,吸引牡丹江市本地農民種植;最終實現6000畝的集農業種植、行銷於一體的現代化農業。

“與台灣農業的合作更有助於兩地實現優勢互補。”牡丹江市臺辦主任譚春明表示,台灣的農業附加值高,尤其是科技含量高,給牡丹江農業許多借鑒,“這次的合作首先集中在木耳和粗糧種植領域,我們希望台灣民眾能夠儘快品嘗到黑土地生產出來的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