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諮委希望藉建新通道在北區發展經濟綜合體

【本報訊】北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多名委員建議藉建粵澳新通道契機,在北區發展經濟綜合體,同時為中小企制定進入門檻。

委員吳素寬、江曉瑜、施家倫、黃仁民、林英培聯合發言稱,粵澳新通道若能結合輕軌站規劃,加強商業配套聚集人流,打造具澳門特色的大型商圈,將可改善西北區營商環境,為本地中小企帶來發展契機,讓區內居民分享澳門經濟和粵澳合作發展成果。他們建議,新通道建設要以經濟綜合體為定向,採取統一管理運作模式,以遊客為消費群體,合理分布商業品類,兼顧便利通關,創造商機,照顧澳門中小企業,制定合理進入門檻,盡量讓更多中小企參與。以新通道建設為契機,為全北區經濟發展作宏觀佈局,以新通道和北區其餘輕軌站為點,建設重點商業中心,以區內步行系統為線,完善各類商業配套,構建輻射整個北區的輕軌經濟網路,促進舊區經濟和產業多元化。

另外,吳素寬稱,北區接連出現毒氣事故,當局應儘快找出原因,提出改善建議,以便居民預防。她建議規管新建樓宇渠管,派員定期檢查舊樓渠網,透過各層面關注家居污水渠臭氣的隱患,減低出現毒氣的危機。

委員周宜心稱,部分僱主每月津貼外勞500元租住房屋,由屋租貴,不少外勞多人合租舊樓,北區舊樓順利樓出現5、6人共租1室,衛生環境惡劣,政府應審視輸入外勞的申請,例如以外地僱員居住環境作為其中一項審批依據。

委員馬建章認為,北區人口雖多,且接近關閘口,但出入不便,令區內中小企營商環境不佳,這與北區道路網設計有很大關係,區內太多單行線,有出沒入,居民要兜轉很多冤枉路。他稱,要改善北區民生經濟,首要從交通入手,重新設計道路網,增設巴士班次,以配合社會發展和市民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