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迎來“分水嶺”

【新華社華盛頓9月6日電】美國總統奧巴馬6日被正式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一同進入大選“決賽時間”。兩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仿佛大選“分水嶺”,有望結束此前雙方有關各種議題層出不窮的“混戰”景象,將競選活動集中到涇渭分明的經濟政策上來。

由於美國經濟尚未從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中完全恢復過來,失業人數高達1300萬,經濟議題自然成為選民最關注的話題。從兩黨在代表大會上的表現來看,雙方在外交、安全方面雖“形”不似但“神”似。因此,經濟議題正逐漸取得罕見的壓倒性地位,其他所有問題都被統一到這一大框架之下展開討論。兩黨大會之後,雙方有可能展開激烈的經濟政策“對攻”。

民主、共和兩黨治理經濟的理念歷來有差別。今年大選中,雙方在結束預選之後並未像往年一樣將經濟政策往中間調整,而是像商量好了一樣各自鞏固原本立場。奧巴馬方面進一步強調加強監管,修正市場錯誤;對富人增稅,實現經濟公平;加大基礎設施與教育投入,增強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經濟公平”這一傳統自由派口號,在夏洛特舉行的民主黨代表大會上不斷被提及,頻繁程度遠超奧巴馬執政三年多來的任何時期。

與奧巴馬類似,羅姆尼結束預選爭奪後迅速鞏固自己在經濟議題上的保守立場。羅姆尼在共和黨代表大會前即選擇極端右傾的“財政鷹派”保羅•里安為競選搭檔,提出的創造就業計劃更可謂是經典的共和黨“滲透效應”經濟學:減少規章制度,給私營經濟部門“鬆綁”;減稅鼓勵投資與成功;削減政府福利開支解決赤字問題等。其經濟主張,簡單說就是政府儘量少介入經濟,讓市場自由調節,經濟水漲船高後財富就會從上到下逐漸“滲透”入社會各階層,彌補福利減少造成的社會不公。

民主黨強調政府介入、共和黨強調自由市場本來並不鮮見,無論哪個政黨執政,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歷來都是雙管齊下,但像今年這樣兩黨在幾乎所有經濟議題上的主張都鮮明對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還是很少見。共和黨攻擊奧巴馬是要“大政府包攬一切”,民主黨則反駁說羅姆尼在搞捨棄弱勢群體利益、捍衛富豪利益的“社會達爾文主義”。

從奧巴馬與羅姆尼的履歷來看,兩人都不是注重意識形態與黨派性的政客,這樣涇渭分明的競選綱領,其實是兩黨集體選擇的結果。可以預見,大選之前的驢象兩黨之爭將更趨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