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休閒旅遊業應整合發展

陳觀生

早前,第一屆世界旅遊經濟論壇在本澳閉幕,論壇主題圍繞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展開,就大型盛事及節慶、開拓新市場、創新科技與傳媒、目的地規劃、時尚生活與休閒娛樂等五個領域進行了經驗分享和交流。筆者認為,這次論壇還應該就如何整合發展本澳休閒旅遊業進一步探討。

本澳要積極迎接休閒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帶來兩個問題:第一,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人們也將有更多的閒暇時間;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全球化、網路化進程,文化之間的融合、滲透也會在越來越多的方面體現出來。休閒作為一個新的社會文化現象正快速地向我們走來,而休閒和旅遊業的整合成為理論上、實踐上以及政策研究上更為關注的視點。

美國學者傑弗瑞•戈比認為,休閒是從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外在壓力中解脫出來的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它使個體能夠以自己所喜愛的、本能地感到有價值的方式,在內心之愛的驅動下行動,並為信仰提供一個基礎。因此,休閒的意義不僅在於恢復體力,更重要的在於精神的調整與昇華。

休閒業在上世紀70年代進入快速發展期,為休閒而進行的各類生產活動和服務活動日益成為經濟繁榮的重要因素,據預測,發達國家2015年將進入“休閒時代”。研究者認為,休閒業是圍繞人的休閒生活和為滿足休閒需要而形成的產業體系,是以旅遊業、文化產業、 體育 產業、娛樂業、商業和 交通 業為主的產業群或產業鏈,是一種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綜合性產業,21世紀休閒業將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休閒業從業人員將占整個社會勞動力的80%~85%。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將是城市休閒化的臨界點。本澳及臨近的珠三角地區人均GDP早已超過5000美元,休閒產業也已經具備堅實的發展基礎。

現代休閒業基本圍繞滿足人們較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展開,因此對環境的破壞小。早在50年前西方國家就試圖通過發展休閒業諸如俱樂部、文化館、劇院、博物館、 藝術館、體育館、休閒度假村、主題公園、遊樂園等來緩解旅遊業帶來的壓力。以休閒業和旅遊業的整合,豐富旅遊的內涵,擴大旅遊業經營範圍,進而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滿足人們多方面消遣享樂的需要。因此,休閒業和旅遊業的是一種互相包容的關係,旅遊要為休閒創造良好的條件,休閒為推動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舞臺。

旅遊業作為澳門的支柱產業,其發展與其他經濟領域環環相扣、相互拉動。去年,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澳門未來的發展定下清晰和長遠的目標。國家給予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就是希望本澳積極迎接休閒時代的到來,並對本澳發展休閒旅遊業具有相當的期望和堅實的支援,其目標是透過改造博彩業,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改變博彩一業獨大局面。

本澳休閒旅遊業需提升層次

一般來說,休閒產品大致有以下一些類別:觀光、度假、餐飲、購物、健身、文化、娛樂消遣、資訊、科教、工藝等。其中的商業休閒發展尤為迅速,如各色酒吧、咖啡館、茶室、浴場、高爾夫、會所、度假村,F1運動、室內滑雪、攀岩、擊劍、跆拳道、射擊、購物、餐飲、健身、美容場所等,休閒文化日趨多元。

而博彩亦是其中一個休閒業類別,但是本澳博彩業一業獨大令其他產業發展受到了較大影響,而且本澳休閒旅遊業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是沒有產業規模,本澳真正具有規模的商業休閒場所不多,基本都是依附於博彩場所,令旅客產生“澳門除了賭場,沒有地方玩”的印象。其次,本澳的休閒旅遊產品結構、產業規劃、人才素質、管理制度、市場條件和投資模式等都有待提高和完善。本澳旅遊業目前的供給能力、配套水準、人員素質、管理水準、服務品質已與國際接軌,可以為休閒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但需要進一步加強休閒業和旅遊業的整合,如大賽車活動吸引更多旅客參與,引入世界級的商業休閒企業打造特色休閒場所等,使本澳的休閒旅遊業向更高層次發展,以提高本澳旅遊的競爭力。

本澳休閒旅遊業應該與現代服務業嫁接融合,把博彩業及旅遊業的外延擴大到休閒產業,充分利用本澳世遺品牌,配合未來的新城填海區,逐步完善城市休閒功能和旅遊功能,完善市民日常休閒的城市休閒旅遊體系、週末休閒的環城市遊憩帶、節假日休閒的觀光度假產品體系、商務休閒的會議、展覽、節事、獎勵旅遊產品體系等,使每一個服務產業鏈條產生經濟效益,以休閒業及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帶動現代服務業乃至本澳城市形象和綜合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此外,休閒旅遊產業的發展必須依靠市場機制來實現,而政府要把休閒旅遊發展作為優先產業放在規劃中,儘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休閒旅遊業的整體發展戰略規劃和各項政策措施,加快休閒旅遊業的發展,保障休閒旅遊業的有序經營和規範運作。由博企帶動,催生一批休閒旅遊品牌,培育休閒旅遊產業體系,促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休閒旅遊企業集團。學習借鑒世界各地在休閒旅遊產業發展、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充分利用建立起休閒旅遊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資本、專案、人力資源、技術裝備等市場。

培育休閒文明打造休閒文化

筆者認為,本澳休閒旅遊業的整合應該由幾方面著手,一是加快度假產品、商務會展產品和專項產品的開發,提升旅遊產品的品質和檔次,積極宣導個性化和分散化休閒,鼓勵博企及世界級休閒企業打造綜合性的休閒旅遊度假城和活動樂園等。 二是引導消費時尚,創造本澳獨特的休閒體驗,積極挖掘文化底蘊和歷史文化積澱,努力開發體驗型休閒旅遊新產品,優化休閒產品結構。實施多元化戰略,採取“中檔為主,兼顧低高檔”的模式,既滿足大眾需求,又滿足高端消費者的個性化休閒旅遊需求。其三是推動休閒旅遊產業升級,優化旅遊產業結構。儘管本澳旅遊業發展已取得了輝煌的業績,但從總體上說還處於一種高速度低品質的發展模式,因此,要引導、創造新的旅遊需求和休閒消費方式,淘汰落後過時的旅遊產品,推動休閒旅遊產業結構向高層次發展。

筆者認為,推動休閒旅遊業發展最重要的工作是培育休閒文明,打造休閒文化的人文環境。把本澳中西結合的文化特色,特別是南歐休閒風情,與開發休閒旅遊資源與保護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不斷豐富和完善本澳城市休閒旅遊業的內容和功能,維持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首先,要培育良好的人文環境氛圍,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增強城市的美譽度、好客度、親和力,讓遊客真正體驗到“親切感、舒適感、安全感、文明感”,培育良好的休閒旅遊業人文環境。最近香港社會出現的抵制擴大自由行活動,有評論指原因是有一部分香港人一向有一種莫名其妙優越感,相關活動對內地旅客其實是一直歧視,值得本澳社會反思。

其次,加強基礎設施、休閒設施以及相關社會支援系統的建設,使休閒合理化、日常化、便利化。 縮小休閒旅遊消費的差距,打造良好的休閒旅遊服務環境。

其三,樹立休閒旅遊“綠色產業”形象,通過合理規劃、教育、實施監督、遊客管理等手段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把本澳建設成為一座綠色城市、生態城市、花園城市、宜居城市,維護良好的休閒旅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