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難事件中的「硬軟件」教訓都應吸取 香港海難事件中的「硬軟件」教訓都應吸取

香港發生海難事件,三十八人失去寶貴的生命,值得我們澳門警惕。因為澳門也有臨海施放煙花的活動,而且因為有一個「國際煙花比賽」,施放煙花的頻率要上比香港頻密得多。而且也有內地(灣仔)舉辦的「環島遊」專門以觀賞煙花為生意招徠術。實際上,澳門幾天前就曾在煙花施放後對船舶放行時,發生了貨船與漁船相撞事件。這對澳門來說,是應當引以為鑑的。

其實,與香港相比,澳門港務管理的難度更大。其一、澳門處於珠江口西岸的十字門之間,大量流沙夾雜而下,到了水流緩慢處必然沉降(珠江三角洲就是如此形成),必須長年疏浚;而維多利亞港則無須如此,因此香港海域的海水是蔚藍色的,而澳門海域的海水卻是渾濁的。其二、香港海域的深度較深(這也是海水蔚藍色的其中一個原因),不但是巨輪和其他各種海輪可以暢通無阻,而且連轉彎不易的高速客輪也可「左穿右插」;而澳門海域普遍深度不足,只能由疏浚船挖出一條航道,寬度不足,在各種船隻交會時就容易相撞,加上流體力學上的原理,兩艘船距離較近就將會遇到兩船以外水流壓力壓擠其靠近,頗為危險。其三、按照中英和中葡兩個「聯合聲明」的表述,及回歸前夕國務院頒布的「行政區域圖」,香港特區有自己的海域,因而進行港務管理可以自己「全權話事」,而澳門則沒有自己的海域,只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維持澳門原有的習慣水域管理範圍不變」,亦即部分位於澳門半島與兩個離島之間的海域,有部分區域的管理權並不在澳門特區的手中,管理起來頗為困難。在此情況下,澳門特區政府尤其是主管海域管理行政事務的港務局,仍然能夠管理得可算是較為妥適,算是「飲得杯落」。

但澳門倘若發生類似香港海難的意外事故,可能就會面臨相當的困難。這是因為,香港的技術專業力量充足,前線搶救的公務員表現專業,消防、海事、醫 療、警隊全力拯救;設備也較為先進、充足。因此,盡管中央領導人有所指示,香港中聯辦也努力協調,但卻基本上無須動用內地派來的救助船,只是在一旁備用。

倘若澳門也發生如此巨大的海難,單靠澳門自己的技術力量,則有問題。這不單止是澳門水域水深不足,各類設備難以開展的問題,還有澳門特區受制於「習慣水域管理範圍」的問題,更有澳門的專業力量不足,設施較為落後的問題。另外,港務局的拯救船隻與澳門海關(水警)的設備船隻如何協調的問題,也將是一個難題,因為至今特區政府尚未成立中央級的危機處理機制,亦即一個具體統籌應對危機事件的機制和具體負責人,而現有的統籌及指揮災害時的民防工作的民防中心,層級較低,只是由警察總局局長擔任聯合行動總指揮,其工作重點也只是重點於颱風等方面的救援,而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等,已成為威脅地區安全的潛伏隱憂,單憑一個民防中心, 已顯得很不足夠,港務局、海關卻又不屬於警察總局管轄,倘發生此類海難事件,這個民防中心如何協調?恐有困難。這就是澳門特區政府在這次香港海難事件中應當吸取的「硬件」教訓。

因此,在發生類此災難時,就很有必要請求中央出手救助了。眾所周知。廣東省的海上搜救機構的設備是一流的,而且距離又近,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趕來,再加上澳門居民並不抗拒內地的援助,而且內地又有「習慣水域管理範圍」之便,相信澳門是應當可以得到足夠的援助,將「失救率」降至最低。

這其中關鍵的一個原因,是澳門居民並不抗拒國家及中央政府,以及內地地方的官方和民間的交往。在澳門回歸前是「半個解放區」的基礎上,回歸後澳門的愛國愛澳力量進一步壯大,對國家主權及「一國」與「兩制」之間的辯證關係具有較佳的認知。尤其是澳門對內地依賴之重,從經濟領域的博彩收入來源主要是內地遊客(這當然是不符合當初開放賭牌的吸引外國高端賭客的宗旨的,但既然已經「生米煮成熟飯」,就只能藉著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逐步減少對內地遊客的依賴),到民生領域的電、水和農副食品,主要是依靠內地供應;甚至是受惠於珠海與澳門只是一關之隔,及出入境手續進一步簡化,許多澳門居民都熱衷於到對珠海消費,購買價格較為低廉的日用品,以至是喜慶聚餐也在珠海進行。因此,澳門居民對內地的情感較深,倘是澳門發生此類巨大災難,是不會拒絕中央政府及內地相關機構的支援的。

但也應注意,由於澳門與香港相近,也實行同一制度,文字語言相通,香港電視、報章對澳門的輿論影響甚大,因而長期以來澳門社會政治領域中很多思維方式及行為形式,都是仿效香港的。包括在立法會效仿「放飛機」、擺道具等,雖然在「程度」上仍未及於香港的「癲狗」議員(此議員曾創辦《癲狗日報》),但在形式上則是效仿得惟妙惟肖。以至香港發生反對國民教育後,澳門也有人主張教會學校不宜進行國民教育。在此情況下,今次香港極為個別人的反對中央領導人及香港中聯辦副主任李剛關懷搶救的言論,在潛移默化之下,不排除也將會在某些「激進」人士的心中引起共鳴。這就是澳門特區政府在這次香港海難事件中應當吸取的「軟件」教訓。

實際上,香港近來的一些人所進行的「去中國化」行動,應當引起愛國愛澳社團和各界人士的警覺。不要說是他們進行反對國民教育的活動了,就說是在國慶期間,竟有人手持前港英旗幟,在金紫荊廣場的升旗儀式上「示威」,並遊行到香港中聯辦。而在這次海難事件中,又由某些香港「名咀」作推手,一份其老闆負責向「反對派」勢力派發資助資金的報章推波助瀾(十足當年為反對「二十三條立法」而發動「七一」大遊行的模式),反對中央政府派出救撈船協助搶救,並責難香港中聯辦副主任李剛的關懷,並將此抬升到「幹預香港自治」的高度,還再次手持前港英旗到中聯辦遊行「抗議」。這些行為,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香港作為中國的地方行政區域,當發生災難時,中央領導人就象關心汶川地震等災難一樣,予以關心,有甚麼不對?其實,以前中央政府就多次關心香港的災難,包括「SARS」,無償支援藥品器械;也包括香港旅行團人質在菲律賓遭到殺害扣押,中央外交部門出面交涉;亦包括香港遊客遇到突發事件而受困,中央政府派出專機將他們平安地接回香港。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那種把「兩制」與「一國」割裂開來的做法,即使不是「港獨」行為,也是錯誤地理解中央主權之下的高度自治是「完全自治」。

因此,澳門特區應當未雨綢繆。除了是加緊進行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並設法提升其品質之外,還應按照輿論學上「先講先贏」的原理,將相關工作做在前頭,搶占輿論制高點,牢牢地掌握主導權,防止類似香港近日「去中國化」以至是「變相港獨」的情況在澳門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