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民進黨內享有「老三」地位的謝長廷,在宕延了整整十二年之後,昨日乘搭民航客機,終於降落在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十二年前,他欣然接受廈門市長朱亞衍的邀請,計劃以高雄市長身份訪問廈門。為此,他創制了民進黨內最接近「九二共識」以至「一個中國」的「憲法一中」,及「高雄、廈門是一個國家的兩個城市」的論述。但他的計劃卻遭到與其懷有「瑜亮情結」,擔心被他攫其鋒頭的陳水扁,及「兩國論」的實際擬撰人蔡英文的攔阻,而未能成行。今日謝長廷能夠成行,也不是完全沒有阻力,首先就是「對等」問題,黨內有人擔心他的身份會被矮化,甚至擔心他會被北京「吃掉」。但是,有「黨內小諸葛」之稱的謝長廷,在諸衡時勢之後,再次發揮了其聰穎的政治智慧,毅然啟程。
十二年,在中國的民俗傳統中,是一個生肖年輪,有「周而復始」之意。因此,謝長廷的「登陸」第一步,也是選擇在廈門進行,以作強調當年他計劃「破冰之旅」的正當性及必要性。當然,他在「登陸」首日的行程安排,更是充滿了政治算計,但並非是「奸巧」,而是聰穎。其一、他在「登陸」之後的第一步,就是前往其祖籍地漳州市東山縣銅砵村祭祖,並強調「政治不能超越人性,不能因為短暫的政治立場不同,就否認自己的根源」。謝長廷的這一舉動,體現了兩岸血緣不可抹滅的關係,並可看作是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更是對「一個中國」的維護。凸顯了自己既是台灣人,更是中國人。台灣地區的主流住民,不管是外省人還是本省人,都是來自中國大陸,而且在本省人中,大多是來自福建省的漳泉二州,必須「飲水思源、慎終追遠」。
其二、謝長廷緊接著參訪同在東山縣的「寡婦村展覽館」,並表示寡婦村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內戰遺緒,並指出寡婦村的教訓告訴後人和平的重要。他還籍此再次強調民進黨與共產黨過去沒內戰過,也沒有恩怨,雖然有不同意見,但希望不要製造新恩怨,也不要有誤解,他此行就是為了能直接溝通、建立互信管道。這就為民共兩黨今後的交流,設定了正當性和合理性。
謝長廷在廈門、漳州的一天行程,滲透了中國的習俗傳統近代史。在謝長廷的心中,不僅有「憲法共識」,更有民族情感。因而有人將謝長廷的「登陸」,此作當年的「小球(乒乓球)轉動了大球(地球)」。盡管在性質上並不一樣,因為當時的中美關係是兩個敵對大國的關係,而民共兩黨則是一個國家內部兩岸間兩個也存在著一定敵對性質的政黨的關係;但在形式上卻有著某種近似之處,很可能會像當年的「乒乓外交」那樣,打開民進黨高層人士紛紛「登陸」的大門。而且,同樣也顯出中共的政治智慧。當年,毛澤東本來是在外交部建議接受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申請的報告上作出否定的批示的,但在美國乒乓球隊在失望之下即將登上返國班機的關鍵時刻,已經吃下安眠藥準備休息的毛澤東,突然改變主意通知外交部歡迎美國乒乓球隊來訪。這個變動,就創造了外交奇蹟。而對謝長廷的「登陸」計劃,北京也是曾有過不同考量,主要是因為目前正值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夕,釣魚島糾爭正烈,處理薄熙來案頗為棘手,還有國慶黃金周的酒店、交通安排困難等。尤其是謝長廷本人不但曾任過民進黨主席和「行政院長」,而且還曾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現在還是民進黨中常委,並非是普通的民進黨員,含有「公職」及黨職的性質。是否歡迎他「登陸」,曾有躊躇,但最後還是抓住機會,向他發出了「路條」,這就像當年決定邀請基辛格、尼克松訪華一樣,具有深刻的戰略意義。
當年北京邀請尼克松訪華,是「聯美抗蘇」;今日北京同意謝長廷「登陸」,相信必然又會有著某種「制衡」的作用。實際上,從當今台灣地區的政治態勢看,很明顯北京是要利用謝長廷的「登陸」,來分別起到「敲打」馬英九、國民黨,及「警醒」蘇貞昌、民進黨的作用。
「敲打」馬英九的用意,人們都看得十分明白。其一、在海峽兩會經過八次「陳江會」並連續簽署了十八項協議之後,馬英九所要的經濟性、事務性的協議,基本上都已得到,因而已是很滿足了,並拒絕進入政治對話階段,至少是洽簽兩岸文化「CEFA」協議。現在他思考的是「開拓國際活動空間」的問題,包括要與美國恢復「TIFA」談判,及爭取獲得美國支持加入「TPP」和國際民航組織,還有與「WTO」各成員體洽簽「TFA」等。而北京發展與民進黨人的「私人關係」,不排除在將來還會升格到更高一級的關係,這就等於是「敲打」馬英九,請不要做「假洋鬼子」,佔著茅坑不拉屎,你不幹,不等於是沒有新的出路。、
其二、馬英九在選舉中,享盡了兩岸關係的「紅利」,讓蔡英文輸在了「最後一裏路」。但卻又不願回報。老實說,這有點兒流氓式的「老賴」,「好處」盡管拿,但得了便宜還要賣乖。而謝長廷的「登陸」,等於是「警告」馬英九,國民黨不應更不能永遠壟斷兩岸關係「紅利」」。
其三、民意支持度已經跌到了穀底的馬英九,還在做著國民黨「長期執政」的美夢;而北京卻已從台灣地區的民主政制及政黨政治發展勢態中,預見到了台灣地區的「政黨輪替」極有可能會成為常態。因此,已經悄悄地轉變策略,在繼續拉緊國民黨的同時,也開始與民進黨進行接觸,及早做好應變準備,萬一民進黨再次上臺,也減少震蕩,及遏防再次出現類似陳水扁式的人物。
當然,對謝長廷放行,同樣更是警告民進黨。民進黨人不是老是謾罵國民黨「傾中賣台」嗎?如今連貴為黨的「總統」參選人謝長廷都「登陸」了,而且另一位「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也在尋找時機準備「登陸」,這等於是民進黨自我繳械,以後甚麼「傾中賣台」,甚麼「國共勾結」的「武器」,都將會失靈。而且也是民進黨人自我洗刷了曾經予以汙名化的「北京」、「中共」等政治詞彙。
但對蘇貞昌的「敲打」作用更大。本欄曾經分析,蘇貞昌在出任民進黨主席之後,為了鞏固黨內權力而顧不上調整大陸政策,也是認為國民黨勢弱民進黨沒有調整大陸政策的迫切性,因而就違背了當初的諾言,「凍結」了調整黨的大陸政策的計劃。其實,謝長廷最終打破「調酒師」的「被矮化」心魔,就是被蘇貞昌擱置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否決進行「中國政策大辯論」的拖延措施「逼」出來的。
倘若在謝長廷「登陸」之後,蘇貞昌倘仍然是好整以暇,就將儼然是民進黨調整政策以「縮短最後一裏路」的「擋路石」,難以闖過二零一四年第十五屆黨主席選舉這一關。失去了黨主席「利器」的蘇貞昌,又何談二零一五年的黨內「總統」初選?
當然,蘇貞昌有著黨主席的名器,在民進黨廢除「台獨黨綱」之前,不可能進行兩岸黨際交流。這一點,北京當然是想到了,因此在新華社、中新社昨日的報導中,都強調了謝長廷的「個人」身份,及「台灣維新基金會董事長」的名義。如果蘇員昌敢於踏出這一步,當然也可以「個人」身份,及「超越基金會董事長」的名義。至於蔡英文,也可以「小英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的名義。
北京已為蘇貞昌鋪好了道路,蘇員昌敢踏出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