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應為促成兩岸媽祖廟「申遺」立新功 澳門應為促成兩岸媽祖廟「申遺」立新功

昨日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也是媽祖林默娘「化羽升天」的紀念日。而由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主辦的第十屆「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也於昨日隆重開幕,並舉行媽祖祭奠儀式。由於「逢五逢十」,因而規格甚高,全國政協派出身為臺盟主席的林文漪副主席,及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楊崇匯出席主持,中央統戰部負責港澳臺及海外統戰事務的副部長陳喜慶,及海協會副會長王富卿等,也躬逢其盛。由此可見,這項盛事的「涉台」成份之濃重。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台灣民間亦有習稱「媽祖婆」。她是我國東南沿海的女神,以護佑海上船民而聞名,以及祈雨、伏魔、治病等神蹟靈驗,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海神。最初,媽神只是一個地方的海神。後來,媽祖信仰沿著中國海岸線分別向南、北方及台灣海峽東岸傳播,並隨著商人、船工、華僑的流動,傳播到國外。至今,媽祖已成為西太平洋沿岸許多國家信奉的海神,並在東南亞和世界廣大華僑中間流傳不絕。媽祖已成為護海之神,漕運之神,祈雨之神,生育之神,驅疫之神和戰神。

媽祖信俗也稱為娘媽信俗、娘娘信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天上聖母信俗,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文化活動場所,以習俗和廟會等為表現形式的民俗文化。媽祖是媽祖信俗的核心,包括口頭傳統、宗教儀式以及民間習俗,遍佈中國的沿海地區。其祭祀活動包括到湄洲祖廟謁祖、分神、供獻鮮花,燃蠟燭、香火和放鞭炮。信奉者們向媽祖求子、求平安、求解決困難的辦法、求幸福。對媽祖的信仰和紀念已經深深融入沿海地區中國人以及他們後裔的生活,成為促進家庭和諧、社會融洽以及該信俗的社會團體身份認同感的一個重要文化紐帶。

媽祖信仰傳到澳門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並擁有超過十座的媽祖廟及天后廟。其中規模最大的首推媽閣廟,建於明弘治元年(公元一四八八年)。據說,十六世紀葡萄牙人登陸媽祖山時,問當地人:「這是甚麼地方?」當地居民以為他們指的是媽祖廟,就隨口答曰:「媽閣」。葡萄牙人音譯「MACAU」,漢意為媽港。這說明澳門以馬祖命名,也是世界上唯一以媽祖命名的城市,足見媽祖在澳門的重要位置。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明清時期漳泉兩州的先民跨渡「黑水溝」移民台灣時,為了保平安,把媽祖也帶到台灣。現在,媽祖已成為台灣最受尊崇的神明之一。目前台灣的媽祖廟約有一千三百多間,僅次於王爺、觀音。在二千三百萬臺灣同胞中,有一千七百萬信仰媽祖。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前後,各地媽祖廟多盛大慶祝,許多遊藝陣頭活動紛然並出,街衢巷道人潮鼎沸、揮汗成雨;加上各媽祖廟間展開的遶境進香活動更吸引公眾等信仰的參與。最著名的是大甲鎮瀾宮赴北港/新港媽祖廟的進香,沿途經過四個縣市,長達一百公里的路程,成千上萬的虔誠信徒步行數日,恭奉媽祖前往,進香隊伍相當壯觀。台灣民間有「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瘋」之說,可知其盛況。媽姐對台灣而言,超越了時空的距離,打破了疆域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份媽祖宮廟是位於台灣地區的中南部,是當地漁農民的精神寄託,在眾善男信女的心目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自兩岸開放交流以來,到大陸湄洲媽祖廟進春的台灣媽祖信徒,已達千萬人次。正因為早期從大陸移居台灣的先民們,為了安全橫渡波濤洶湧的台灣海峽,把媽祖神像帶在身上,以作庇護,從而將媽祖信仰傳播到全島各地,就更凸顯了台灣地區的所謂「本省人」,其實其先輩就是來自祖國大陸。媽祖信俗更是證明瞭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因此,媽祖信仰對於提醒台灣信眾們不要忘記自己的根是來自祖國大陸,有著十分正面的意義。

媽祖信俗也已從湄洲媽祖祖廟傳播到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擁有媽祖宮廟五千多座、信眾二億多人。媽祖信仰涵蓋了華人世界的主要族群,是全球華人的共同信仰,也是中國人在海外最龐大的精神體系。媽祖信俗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標誌,其在維護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和弘揚大愛精神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源遠流長的媽祖文化,也已成為聯結海內外炎黃子孫、促進兩岸交流的文化橋梁,增強中華民族向心力的精神紐帶。

二零零九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政府間委員會會議決定,「媽祖信俗」、蠶桑絲織技藝等二十二個中國申報項目,成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媽祖信俗」的「申非遺」成功,更具特殊意義,因為這是首宗由兩岸相關團體、人士共同推動的「申非遺」項目,而且「媽祖信俗」的「申非遺」成功,有利於進一步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強化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意識,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至是國家和平統一大業,具有特殊的作用。而且,也是滿足台灣人民「走向國際」的一個好模式。

由以大陸主導、兩岸人民共同參與的「媽祖信俗申報非遺」成功,使我們想到了,比「非遺」更重要的「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文化遺產」,也可由大陸主導、兩岸共同參與申報。一方面,可滿足到台灣人民極為盼望能擁有「世遺」項目的熱切心願;另一方面,也可藉此強化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信念,抵制「文化台獨」。因此,受到有台灣民間團體尤其是台灣媽祖聯誼會,及各地天后宮的負責人和廣大信眾參與的「媽祖信仰申非遺」成功的啟發,我們何不思考也進一步,再次與台灣相關團體、人士合作,將兩岸四地以至是全球的媽祖天后宮「打包」捆綁在一起,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既滿足台灣同胞參與國際組織活動的合理願望,又能凸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為我國的國家統一大業服務的大事,而且也可使台灣地區和香港特區脫離「世界遺產空白點」。

實際上,海峽兩岸合作「申遺」,可為落實執行胡錦濤總書記「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的指示,提供一個好機會。中央政府相關部門,如國台辦、文化部、建設部、文物管理局等,宜聯合作出聲明,支持台灣居民的「申遺」意願,並宣佈中央政府將會以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的身份,協助台灣有關方面的「申遺」工作,以「媽祖天后宮」為名正式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出「申遺」報告。由於由中央政府出面申報「世界遺產」,成功機會較高。倘能成功,就不但可滿足到台灣民眾「參與國際事務」的意願,而且也將在台灣民眾的心中強化「台灣是中國一部份」、「台灣走向世界只有由中國大陸出面才可成功」的意識,有利於遏止「文化台獨」。

在中央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澳門歷史城區」已經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因此,應再接再厲,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為主體,包括媽祖廟管委會及中華媽祖文化基金會為輔,聯合上書國務院文物管理局及相關機構,建議將兩岸四地以至全球的媽祖天后宮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由於澳門特區在海峽兩岸的特殊有利地位,也由於中華媽祖文化基金會的兩位主要主持人顏延齡、陳明金均是全國政協委員,有直接向中央人民政府建言獻策的職能,相信就更是便利。藉此,澳門特區就能為促進兩岸文化交流以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