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九二共識”20周年研討會在本澳舉行,兩岸四地多名專家學者參加,為下一階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鞏固和深化提出新思路和可供選擇的方案。
澳門地區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員大會主席崔世昌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近5年兩岸關係發展良好,兩岸實行大三通、逐步落實各項合作協議、兩岸人民交往日益頻繁。崔世昌稱,澳門在促進兩岸關係發展佔據獨特地位,期望兩岸四地的專家學者,利用澳門獨特的平臺,進一步研討“九二共識”,集思廣益,為下一階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鞏固和深化提出新的思路和可供選擇的方案。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秘書長郝一峰表示, “九二共識”的基本內涵,是在雙方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前提下,暫時擱置對“一個中國”政治含義的分歧。“九二共識”是兩岸開展對話協商的必要前提,也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20年來兩岸關係的發展證明:正是因為有了“九二共識”,“汪辜會談”、兩會協商談判、兩岸政黨高層會晤等一系列商談活動才得以開展,包括ECFA在內18項協議才得以簽署實施;也正是因為堅持“九二共識”,兩岸各領域交流交往才能健康、穩定、快速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穩步前進、行穩致遠。
郝一峰指,本世紀初,面對“台獨”勢力極力否認“九二共識”的囂張氣焰,兩岸四地的專家學者堅持存真求實的科學態度,以客觀史實、文獻資料為依據,撥清迷霧、還原真相,有力地駁斥了“台獨”勢力的荒謬言論,擴大了“九二共識”的影響。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新階段以來,“九二共識”的研究聚焦于豐富內在蘊涵、闡發現實意義,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對兩岸民眾充分認識‘‘九二共識”重要意義、深化對“九二共識”的認同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20年來,“九二共識”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產生了良好的學術影響和社會效益。但是,由於受多種因素影響,特別是“台獨”分裂勢力的歪曲和蠱惑,還有相當一部分臺灣同胞和台籍僑胞對“九二共識”存在誤解和偏見,這就要求進一步加強對“九二共識”的研究和宣傳,更加注重前瞻性和實效性。
國務院台辦原副主任/海協會原常務副會長唐樹備,在研討會上以“九二共識”談判參與者身份做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