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出逃進行時 人民幣進入貶值通道

2012年成為流動性的一個拐點,乃20年未有之大變局。

中國流動性寬鬆的時間點,應該從2001年中國加入WTO開始。這一年中國經濟開始融入全球市場,由廉價勞動力和國外龐大需求形成合力,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而中國製造則成為世界廉價商品的代名詞,充斥在世界各國的超市中。

中國換來的白花花的美元紙鈔成為了外匯儲備,包括境外短期看多中國經濟的熱錢也進入中國,這些資金作為數額龐大的外匯占款作為基礎貨幣投放市場,形成了持續多年的流動性氾濫局面。

這從2007年那一波超級大牛市和房地產的泡沫中就可以看出來,流動性氾濫讓中國人經受了脈衝般的通貨膨脹。資產重估理論成了資本市場的顯學,就是因為貨幣發行氾濫,導致定價系統的紊亂。

而這一幕正在終結,這從以下三層現象可以看個明白:首先,外貿順差開始減少,有些月份甚至出現逆差;其次,外匯儲備開始負增長,外匯占款增長幅度下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跌停;最後,商業銀行售匯大於結匯,人們更願意拿美元資產,而不是人民幣資產。

而這些現象反映在實體層面就是熱錢的大量外流。熱錢其實就短期流動資金,這種資本的特性是短期逐利,哪里有賺錢的可能就進入哪里,一旦達到目的,則馬上走人,從而對那裏的實體經濟產生衝擊。

與此同時,境外許多短期資金看中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看好中國房地產等人民幣資產的升值潛力,並押寶人民幣必然升值。目前,中國宏觀經濟的兩個優勢——廉價的勞動力和政策紅利都已經終結,宏觀經濟下滑趨勢明顯,而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已升值30%,加上房地產等資產市場上翻倍的收入,熱錢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他們將不再戀戰,只是囿於中國資本管制,撤出尚有一定難度,不過他們終歸能尋找方式出去的。

中國的熱錢外流有三種情況,一種是主動的撤出,投資收益率低了,資金流出;第二種是跨國公司資金流動,一般來說跨國公司總部大都在歐美,隨著歐美經濟危機發酵,這些跨國公司需要資金回流,救助本部;第三種就是中國的熱錢,如中國目前移民的現象就很多。

目前,熱錢撤出的路徑更加隱秘,比如地下錢莊,這條路徑已經非常完備;還有一條是以國內的資產作抵押,從國內的銀行貸出錢來,然後轉移出境;另外還有傳統的方式,比如出口貨物收到的美元不做結匯,或者延後付款,而進口則高報價格,換成美元流出去。

熱錢大量流出的直接影響是,市場上流動性緊縮,而流動性正是資產市場飆升的基礎,比如黃金、房地產、收藏品、股市、大宗商品等,甚至包括物價指數。

流動性緊縮的控制者是央行。2012年後,央行無需再像一個辛苦的清道夫,將所有進入中國的美元都用人民幣買下來,然後再發行央票和存款準備金率收回來。央行的“池子”將從被動的蓄水,到主動的放水,整體流動性將只能看央行的臉色,央行的地位將大大提升。

熱錢出逃進行時

當王林輝賣掉自己的企業,手上多了一堆人民幣的時候,他的心就更慌了,因為最近他總是從網絡上看到關於人民幣兌美元跌停的消息,而且存在銀行利息也很低,物價上漲嚴重,怎麼辦呢?

他在銀行的客戶經理給他出了主意:一部分換成美元,然後放在香港。

王林輝告訴記者,現在像他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了,國內做生意經營環境不好,稅收也重,工人工資漲得厲害,還不如變現,再看情況。他還說,現在他周圍的很多老闆朋友都這樣做,有些已經全家都出去了。

這些看似尋常的現象其實都反映了這個時代經濟發展的一個潮流,這個潮流就是資金開始從國內撤出,其中最主要的是尋找作為短期資金的熱錢,它來無蹤、去無影,但是卻大規模地流動。如果當地政策應對不當,將對實體經濟產生巨大影響,亞洲金融危機殷鑒不遠。

人民幣進入貶值通道

風起於青萍之末,金融市場上的微小變動反映了中外宏觀經濟此消彼長的一切信息。

2011年11月30日,人民幣上午還在升逾百點的中間價引領下續漲,但下午在大額購匯盤的重壓下轉而下跌,尾盤突然一度觸及跌停價6.3799。截至收盤,美元兌人民幣詢價系統報收於6.3793,較前一交易日上漲20點。這是2005年人民幣匯改以來少有的市場變化。

此後,從這天開始一直到12月15日,美元對人民幣即期匯率連續12天觸及跌停,金融市場一片譁然。到了15日這天,當人民幣在盤中再次達到跌停位置時,突然從中國國有銀行湧出大量美元拋盤,人民幣才脫離再次觸及跌停位置。市場人士認為這是央行不願看到人民幣持續跌停,用拋售美元的方式來穩定人民幣匯率的市場預期。

由於人民幣跌停是相對於央行給定的中間價跌停的,所以最終人民幣還是升值的。儘管如此,這也是2005年人民幣匯改以來從來沒有過的事。

然而,人民幣跌停的趨勢並未發生變化。人民幣的第二波貶值發生在今年4月初並持續至今。這波貶值不同於去年年末那次,一是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出現較明顯的貶值,從5月2日的6.27下方逐步走弱至6.34上方,貶值超1%;二是美元成交匯率顯著高於中間價,市場一開盤美元即高開,尤其是4月14日人民幣對美元日浮動幅度從0.5%擴大至1%後,在一些交易日美元成交的匯率相對於中間價升幅超過0.7%。

由此看來,此輪人民幣貶值壓力要大於上一輪。

此後關於人民幣為何跌停,以及是什麼力量導致了人民幣的跌停,市場上有很多討論,在今年1月北京大學舉辦的一次金融論壇上,一位股份制銀行資金部老總透露,這次人民幣跌停的導火索是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由於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上的一些機構開始看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前景,對人民幣資產未來的升值預期發生逆轉,開始在離岸市場拋售人民幣,做多美元,這一行為在市場上引起了羊群效應,從而導致了連續12日的拋盤。

一個佐證是,截至10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餘額為6185億元,兩年來首次下降。香港市民由以前熱衷兌換人民幣,或者把美元、港幣兌換成人民幣存放在深圳,轉而開始把人民幣資產轉換成美元資產而持有。

對於此問題的研究,最權威的觀點來自於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他撰文稱人民幣離岸市場即期匯率走低的一大誘因是國際投資機構有意唱衰並“做空”中國。CNH(離岸人民幣)匯率變化又反過來會減弱投機資本進入中國的積極性,甚至導致一定時期內的資本淨流出。餘永定認為,香港離岸人民幣匯率下跌是離岸市場上美元需求大於供給的結果。

香港沃德資產管理公司董事局主席盧麒元稱,經調查,發現主要是因去年國慶節前大量內地遊客在香港購物,其支付多採用銀聯(直接使用人民幣)通道,由此積累了巨量的港幣或美元交割需求,才造成美元需大於求。這種說法為中信銀行(3.69,-0.01,-0.27%)總行國際部專家劉維明認可,現在中國人需要出去旅遊的人多了,美元需求也大,但他並不否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已經出現。

人民幣下跌還有一個原因是,歐債危機造成資金偏向於避險資產美元,其他的說法是,歐債危機造成對美元的巨大需求,資金短缺的國際資本撤離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國際投機資本有意唱衰並“做空”中國,從而導致離岸人民幣匯率走低。

國際上的對沖基金也是做空人民幣不可小覷的力量,他們看空中國經濟,尤其是中國地方融資平臺巨大的債務風險以及中國房地產的泡沫,他們押注這兩個泡沫必將在一定時刻破滅,做空人民幣將讓他們的交易獲利。

上千億的趨勢性出逃

“熱錢怎麼進來的,就怎麼走。”一位對熱錢長期進行跟蹤研究的學者這樣告訴記者。正是因為熱錢的來無蹤、去無影,才給監管部門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地下錢莊是熱錢流出的一個主要渠道。

地下錢莊其實也幫助了王林輝們,當把自己的資產變成人民幣後,如何把人民幣變成美元,在目前資本管制的情況下,也是一個難題,當他就這個問題咨詢中國銀行(2.74,-0.01,-0.36%)一位客戶經理時,中行的這位經理說,不行,行裏規定一個人每年能換美元的額度只有5萬美元。

那怎麼辦呢?這位客戶經理說,雖然銀行能給你的美元是有限的,但是你可以去找黃牛,中國銀行北京某營業部門口就有許多黃牛,他們能夠提供你所需要的美元,是通過底下錢莊走的,不過收費要高一些。

王林輝果然在中行一家營業部門門口碰到了幾個黃牛蹲在人行道上,王林輝剛一走近,一名中年男子就上來搭訕,“外匯要麼?”他們收費也比較低廉,換美元是每換1萬美元,手續費400元人民幣,港幣則每換1萬港幣,手續費300元人民幣。這些黃牛,要多少美元他們都能滿足。

“雖然賣掉了企業,但我現在還不想移民,畢竟中國還是自己的根基,今後的機會還很多,希望能夠再爬起來。”王林輝說。

他告訴記者,今年自己的公司贏利下滑嚴重,最近幾個月利潤都是負的,挺的時間越長,虧的越多。他乾脆把員工辭了,賣掉設備,只留個電話,有生意的話可以和朋友一起做,沒生意呢,就歇著。

他身邊的很多做公司的朋友都和他一樣,關了公司,有些移民到國外了;有些在國外買了房子,把子女辦出去,自己還留在國內;還有一些移民出去了,但是國外也沒機會,又回來等機會了。

移民,轉移財產,這在中國改革開放後不是一個稀罕事,不過這次有些不同,因為產生了不同的預期,市場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預期人民幣升值的步伐可能已經停止,而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更大。

熱錢流出的另一條路徑就是所謂的“負債本幣化,資產外幣化”已經成為趨勢,很多人會以人民幣資產抵押,國內借貸並去海外投資,通過貨物和服務貿易的轉移定價出去,這不是很難。

分析人士認為,這條路徑也具有一定的風險,如果海外投資收不回來,則可能導致國內金融機構的壞賬。

資金流出的另一條路徑就是旅遊消費,一位剛從美國旅遊回來的人士告訴記者,他走過的地方到處是中國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