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金融業應在“穩”中求進——施政報告折射出金融業未來一年的發展趨勢

王希富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在施政報告中指出:今年以來,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特區政府堅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實現了經濟的穩定發展。截至上半年,本地生產總值同比實質增長12.6%,預計今年全年經濟將可保持正增長。對來年的經濟走勢“綜觀外圍及本地經濟走勢,預計澳門整體經濟表現可望審慎樂觀,仍能保持正增長”。作為經濟財政範疇的主管官員,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也在立法會公開表示,“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是明年施政的首要任務”。大量事實已經表明,受國際金融經濟環境的影響,澳門經濟增長趨勢已經放緩。當局“穩”字當頭,為明年整體經濟發展定性,不止是審慎的,也有其具體根據。作為澳門重要產業之一的金融業同樣應該保持高度警惕,積極應對內外風險因素。在繼續保持金融穩定,促進特區平穩發展的同時,把握機遇,穩中求進。

特區政府冀金融業保持穩定

在綜觀外圍及本地經濟走勢,審慎樂觀的預計明年澳門整體經濟仍可望保持正增長之餘。行政長官崔世安也明確表態:在美國第三輪量化寬鬆等國際金融環境之下,特區政府將繼續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努力防範經濟金融風險,做好應對資金流向可能再次出現波動和房地產市場過熱風險的準備,穩定優勢產業,致力保持經濟平穩發展。

今年9月13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3),以進一步支持經濟復蘇和勞工市場。將每月從機構手中購買400億美元物業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直至就業市場好轉為止。此舉或將給後期全球經濟發展帶來的風險引起關注。而且QE3所帶來的“惡果”已經內地和香港體現出來。11月,由於海外熱錢湧入香港,港元匯率一路走強,持續貼近7.75港元兌1美元的強方兌換保證水準,迫使香港金融管理局半個月內十度出手,賣港元買美元,以穩定港元匯價,捍衛聯繫匯率制度。面對熱錢洶洶來勢,香港金融官員及業界專家學者表示,資金淨流入港元還會持續,但相信本輪熱錢流入規模將遠遠不及2009年,而“熱錢將借道香港”的說法亦不足信。不過,對於此輪熱錢帶來和可能帶來的影響與危害,卻應有充分估計、積極防範,切不可掉以輕心。

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強調對QE3可能帶來影響的防範,不僅是考慮到了外部最大因素對澳門金融經濟發展的干擾。也是對澳門金融業界的一個預警,期望以金融業的穩定促進實現整體經濟平穩增長的目標。

其實,特區政府對保持金融業平穩、健康發展一直不遺餘力。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回顧過往一年經濟財政範疇的施政重點時,曾有如下表述:健全金融監管,持續對金融機構進行監管,並跟進審查所發現的問題;7月頒佈《存款保障法律制度》;積極落實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新資本協定》,完成對壽險保險公司預防及打擊清晰黑錢及資助恐怖主義現場檢查計畫及對保險公司進行的風險現場檢查年度計畫,啟動“保險消費者網站”,初步完成“保險消費者手冊”;完成及頒佈優化金融機構牌照審批程式的《申請牌照指南》。落實打擊清晰黑錢及恐怖主義融資活動的各項措施,加強反洗黑錢立法工作。

截至今年9月,特區財政儲備中的基本儲備為988.01億元,超額儲備為8.95億元。預計待完成去年財政預算的結算程式後,超額儲備總額將達646.35億元。外匯儲備總值將達1,327.48億元。如此龐大的公共財政資源如何更好運用已經成為特區上下關注的重點話題。當局希望密切監控財政儲備資本安全性與資產流動性的水準,根據國際金融形勢,加大投資組合資產多元程度,以提高回報率。但同時,也需要指出,適度將公共資金投放於本地也將對維護本地金融系統的穩健經營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最明顯的就是有利於本地銀行體系的資金流動性,擺脫過度的價格競爭,降低銀行貸存比。現時澳門銀行業的存款總額約為4,795億元,放款總額為3,811億元,整體貸存比接近80%,已經處於過高水準,容易衍生出內部風險。而今年新施行的《財政儲備制度》已經讓財政儲備管理擺脫了原有外匯儲備的投資約束,對擴大資金的使用範圍和管道提供了可能性。按照澳門現時的銀行貸存情況,財政儲備資金只需在本地區投放600億元,即可使整體貸存比降至70%以下的較合理水準。據瞭解,澳門金融管理局已經有意識的開始將部分資金調回本地。

經濟增長需要與金融業發展的機遇

2013年度經濟財政範疇施政方針以“防範金融風險,保持平穩增長”為主題單獨成段,首先對加強金融監管,確保金融體系安全穩健,儘量減低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對本澳金融體系的衝擊,不斷增強防範金融風險的能力的延續性工作予以安排。具體包括:繼續通過現場審查、非現場審查和其他監管方法對認可金融機構進行持續監管;有效實施存款保障制度法律,積極跟進相關制度的後續工作;建立相對科學客觀的內部評級機制;繼續分步落實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新資本協定》;依法有效管理財政儲備,提高財政儲備投資回報率;監察貨幣金融體系的安全及穩定,提升監測及防範金融風險的能力。

其後,強調力保經濟平穩增長。做好投資服務工作,吸引外來投資,保持公共投資適度規模;關注和保持支柱行業及有關企業的穩定和發展,盡力避免其大起大落;積極促進會展業、中醫藥產業等新行業的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關注國際金融海嘯後續影響及世界經濟發展動態,加強研究本澳經濟金融的新形勢和新問題,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政府對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的決心。而作為處於現代經濟核心地位的金融,其所要發揮的作用就更加值得關注。所以,金融業能否實現“穩”中求進,事關本澳經濟全域。

從另一方面來看,為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目標,特區政府繼續強調加大力度推動扶持產業的成長,包括飲食、會展、中醫藥、文化創意等行業。金融作為現代經濟中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杠杆,將會有更重要的作用發揮。而且從近年來該些新興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也可以看到適度多元化下澳門其他新興產業的成長與金融業也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金融業也從該些新興產業的發展中得到進一步成長的推動力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特區政府計畫在“工商業發展基金”內創設專門幫助青年人創業的免息貸款計劃,為擁有創業理想而又缺乏資源的本地青年,提供財務上的支援。建議貸款上限為30萬元,最長還款期為8年。可以說,在資助計畫本身之外,由政府帶頭相信將有助於本澳整個創業氛圍的形成。而這也更多的衍生出更多金融也發展那的契機。

若更進一步思考澳門金融業界面臨的發展機遇。不得不提到區域合作為業界拓展的空間,以及澳門商貿服務平臺對金融業支援的需要等問題。相信隨著國家“十二五規劃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深化落實,尤其是珠海橫琴、廣州南沙開發進入實質階段。面對本就享受國家賦予金融創新政策的兩地,澳門業界將可本著“先行先試”的原則,探究攜手振興金融產業的發展道路。

此外,在看到機遇的同時,澳門金融業界如何提升自身,運用好業界社團的作用,攜手前進也值得業界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