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夫入島入心在台宣講「十八大」精神

繼兩岸統合會主辦題為「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的「臺北會談」創造了紅、藍、綠三種政治光譜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探討如何進一步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議題,形成「初階政治對話」之後,由章亞若教育基金會主辦的《九二共識二十周年論壇:兩岸關係發展之新情勢與展望》研討會,前日又再次搭建了一座紅、綠、藍政治光譜學者專家對談的平臺,深入探討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的議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出席這兩次研討會的紅、藍、綠政治光譜的學者專家並不完全相同,但以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名義與會的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卻都是兩次都與會並都發表主旨演講。而且,孫亞夫不但將之當作為宣講大陸對台政策的講壇,而且更將之當作是宣講中共「十八大」關於對台政策最新精神及內容的講壇,尤其是當面面對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大陸政策高級智囊重點宣講了「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對台三大任務問題,並澄清了此前台灣方面對此的不准確解讀,有利於讓台灣地區的朝野和官民能夠全面、準確地瞭解中共「十八大」的對台政策論述,因而是一次成功的貫徹執行「入島、人戶、入心」措施的宣講活動。

此前,一些政壇人士就已根據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中,解讀「十八大」報告涉台的部分內容,是由孫亞夫以《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題撰文而揣測,「十八大」報告中有關涉台部份的內容,是由孫亞夫撰寫的,至少也是由孫亞夫領導由其的分管的國台辦研究局所撰寫的。但由於台灣媒體並沒有詳盡報導,因而台灣民眾對該文的主要內容及論點也瞭解不多。如今孫亞夫利用自己親到台灣出席兩岸關係論壇並作主題演講的機會,以《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一文的主要論點為基礎,根據台灣朝野和官民對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中有關兩岸政治關係、商談兩岸軍事安全、達成兩岸和平協議的主張的關注及議論的實際情況,進行權威性的解讀和宣講,既是最佳的人選,也與大陸中央派出宣講團到各地進行宣講,或是由各地黨政機關組織進行宣講「十八大」的報告和精神,互為輝映。當然,由於對象不同,因而宣講的方式也就不同。

因此,即使是孫亞夫本人的解讀內容,也因對象的不同,就有著某些微妙的調適。比如,在《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一文中,由於是以大陸黨政幹部及民眾為解讀對象,因而就是以全面宣講中共的對台政策,及重點宣講中共「十八大」的最新對台政策為主,既回顧了中共「十七大」以來台灣內部的形勢發展,也總結了中共「十七大」以來對台政策的成績和經驗,並提出必須全面理解中共「十八大」的指導思想,特別提出要全面理解中共「十八大」關於今後一個時期對台工作的指導思想及任務,一是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核心是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二是要持續推進兩岸交流合作,拓寬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進道路;三是要努力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奮鬥,彙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大動力;四是要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圖謀,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要條件和穩定環境

而孫亞夫在台灣的宣講,由於對像是台灣政壇上的朝野高層人士,尤其是長期熱心關注兩岸事務並以對此進行研究作為自己主要專業及職業的學者專家,而且還有民進黨的高層及智囊式人物,並通過媒體的報導而傳播給廣大民眾知悉,因而孫亞夫在宣講內容及語調方面,等與其《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一文有所不同,而且主要是集中在「解惑釋疑」方面。這是對台工作中的將大陸對台政策「入島入戶入心」地進行宣傳的一種靈活並有效的新方式。

關於「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的主張,孫亞夫就指出,這是著眼於為全面發展兩岸關係打好基礎,以利於兩岸平等協商和各方面交往,並找到打開破解政治難題瓶頸的辦法。其精粹是在於「找到打開破解政治難題瓶頸的辦法」。實際上,前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就有不少人對「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有不同理解,連馬英九也說是早在大陸與美國建交時,宣佈不再炮轟金門,兩岸就已真正「停火」;而在台灣地區「修憲」時,終止「動員勘亂時期」,廢止「臨時條款」,即不再將大陸視為「叛亂集團」。這兩者就都已是「合情合理安排」。而孫亞夫的「找到打開破解政治難題瓶頸的辦法」之說,就間接作出了回應,指出「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是「未來式」的,而不是「過去式」的。

關於「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穩定台海局勢」的主張,孫亞夫指出是著眼於降低軍事安全顧慮,以利於兩岸人民生活在安定祥和的環境中,帶給中華民族一個和平的台灣海峽。這也對馬英九的談話有「糾偏」 作用。實際上,馬英九就聲稱,國際上、歷史上的「和平協定」,多半涵蓋停火、停戰協定及和平條約,亦即針對結束敵對狀態,開始規劃戰後雙方關係。而由大陸已不再炮轟金門,台灣也已不再將大陸視為「叛亂集團」,兩岸經多年往來互動,觀念、態度及行為早已改變,「那還需要規劃停火、停戰、規劃戰後關係的和平協議?」誠然,過去海峽兩岸當局都為營造台海和平氣氛,在各自的管治權力範疇內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正是如此,才能有今日的較好局面。但這並非等於是雙方已「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因為默契並非是契約,因而也就欠缺拘束力。只有雙方經過協商,達成協議,才能具有拘束力,而不是像馬英九所說的單方宣佈「停火」或「止戰」就可以了,因為這是沒有拘束力的,隨時又可以啟動戰火。何況,目前台灣方面仍在花費本應使用在改善民生方面的鉅款購買武器,且其性能多是針對大陸的,包括潛艇等;而在大陸方面,雖然導致後撤是很容易的事,但仍一直沒有鬆口,因而給台灣的政客一個很容易挑動民粹的藉口,整日價以「導彈後撤」來作為表現自己是「英雄」工具。因此,只有雙方坐下來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議題並達成協議,才能真正的穩定台海局勢。

關於「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定,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前景」的主張,孫亞夫認為,雙方必須著眼於通過這一協議,一起承擔避免國家分裂的義務和責任,一起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規劃兩岸關係發展進程。這也間接說明和平協議並不等於是「統一協議」。當然,正如馬英九也曾說過的那樣,兩岸必須「終極統一」,但在中近期的任務,則主要是遏止「台獨」,這是消除台海危機,維持台海和平的最根本保障。

孫亞夫在台灣出席的這兩次論壇的主辦者張亞中、蔣孝嚴,都是屬於藍軍人物。他們舉辦這種有紅、藍、綠參加的論壇,都懷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深化發展,反獨促統的願景。而對蔣章孝嚴來說,還有紀念其母親章亞若之意。曾任國民黨秘書長及「行政院」副院長,並在「立委」任內為台商服務做了大量工作的蔣孝嚴,在去年「立委」國民黨初選中,為了避免讓民進黨「漁翁得利」,主動禮讓退出之後就一直沒有公職,現在他主辦這種研討會,並表示將會常態化進行,這是一種精神寄託。倘能爭取到民進黨也舉辦這類論壇,那就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