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改造北區有利配合本澳發展

博言

最近無論政府行政當局或是立法會議員都關注本澳舊區活化及舊區重整工作進度等問題,特別是針對作為舊城區之一的北區未來的定位及發展的問題。其實,這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北區一直都是本澳的北大門,至今每年數以千萬人次來計的旅客都是由關閘拱北口岸進入本澳,再加上廣珠城軌快線拱北站即將會開通,相信將會給予本澳帶來更多的旅客,亦會為本澳居民北上帶來極大的方便,還有未來即將興建的粵澳新通道及港珠澳大橋的落成。從天時、地利及人和等方面因素,對於北區未來的發展來講,客觀上因素樣樣俱全,但是區域的發展僅僅依靠民間居民的力量去發展,仍然是不足夠的,更重要的就是需要有特區政府有政策上的支持及配合。這也是社會認同的一點就是,多年來北區並沒有因為最近人流如鯽的拱北關口而“近水樓臺先月”的原因之一。北區作為本澳的大門口,北區的容貌及環境形象的好壞,相信將會影響本澳的形象。正值本澳打造世界休閒旅遊中心之際,應著此機會重新將北區環境的改造一片,打破過往或現時破殘舊的形象,相信一定會有助配合本澳未來的發展。

本澳北區現有超過二十萬人口居住,是人口最密集的區域,也是連接內地最為方便之區域,區內發展的好與否將會影響到整體社會的發展。當然,本澳還有其他的舊區區域,當局可以首先以北區作試點區域,作為推動舊區的重整實驗區,以為作未來其他舊區的重整工作。當局一直是希望重新規劃關閘,打造本澳北大門地標。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日前則指出,舊區重整的策略是點、線、面結合,點即個別地點,線即連接點與點之間的街道。劉仕堯並承認北區現時面對衛生、治安等問題,當局將結合已開展的北區調研工作,從規劃提出短、中、長的框架建議,按照先易後難原則,分階段逐步落實。首階段將優先處理危及公眾安全的樓宇外牆和共同部分的僭建,爭取明年第二季動工。第二階段將透過跨部門工作組,綜合改善區內部分樓宇殘危和衛生差劣環境,提升北區的社區生活素質。長遠而言,將改善區內的步行環境,完善北區連接雅廉訪、高士德區域的步行設施,逐步改善北區整體環境。眾所周知,一般以言,舊區活化有四個模式,分別是整建修復、保存維護、街道美化、重建發展。政府當局今年初完成了佑漢區入戶探訪工作,並推出佑漢區重建概念設計項目的競賽宣傳,為該區重建作好前期部署。為配合長期發展,當局開展了內港區域重整規劃、土地分類研究,以及深化多項社區規劃專案。這無疑對於北區未來的發展及定位,這也是一件好事。

北區作為一種舊城區,自然區內的樓宇及商鋪面門還是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危及公眾安全的樓宇外牆和共同部分的僭建的問題仍然存在,對於公眾安全及本澳的城市形象,相信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澳符合三十年樓齡的樓宇近四千座。政府高度關注和重視僭建物及殘危樓宇,兩者亦是影響優質居住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無論僭建或殘舊樓宇,當局已有一套現行機制跟進,並認真分析後針對處理。關注澳門樓宇的結構安全,善豐事件已為樓宇安全響起警號,善豐事件暴露缺乏有效的強制驗樓機制,加上居民維修保養大廈意識薄弱,且從業員專業資格仍未有認可標準,大廈安全被忽視。然而,當局對僭建物清拆會按既定準則,優先處理翻新及新建或出現殘危的僭建物,以及對於僭建物附著的大廈構成危險、或影響消防安全、衛生惡化的情況列優先處理,強調並無地域之分,不是針對北區,亦不會採取大規模“一刀切”的做法。對於政府計畫將于明年第二季優先處理北區樓宇公共部分的僭建問題,社會各界亦持不同的意見。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施家倫等均認同清拆僭建物有助保障公眾安全,指出北區不少高齡舊樓確存在環境衛生及安全隱患,促請政府訂定具體的清拆時間表,及按輕重緩急處理,並促請政府加快舊區重整法律立法,落實舊區重建時間表。施家倫認同優先拆除公共部分僭建物有利保障公眾安全。反映北區高齡舊樓不少,且環境衛生欠佳,促政府公佈已掌握的殘危樓宇及公共部分僭建物資料和明確清拆時間表。還須向公眾交代北區舊區重整計畫為何一拖七、八年未見落實,舊區重整法律多年未能出臺的具體困難和原因,落實舊區重建時間表,及藉重建或重整騰空土地興建公屋或私樓,回應居民的住屋需求。舊區包括北區有不少高齡舊樓的僭建物存在公共安全隱患。也的社區委員認同政府優先處理樓宇公共地方僭建物的設想,建議按樓宇殘舊和僭建物的危機程度分級清拆,訂定具體時間表。同時促加快舊區重建法律立法,儘快開展舊區重整,回應居民改善居住環境和安居樂業的要求。城市規劃作為統籌城市空間資源配置、落實城市發展定位、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宣導與維護公共利益及平衡公共和私人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施家倫質疑以公帑為違法者“埋單”。僭建物建造一定屬違法行為,但政府應有措施鼓勵違法人士自願補救或解決、清除違法行為,儘量減低負面影響。

本澳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現象,這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或是眾所皆知的問題,受到各種實際客觀社會因素的影響,本來屬於面積不算大的本澳,但是各區域的發展就出現以新代舊的怪現象。以北區與新口岸區域來相比較為例,兩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並且北區並不有因有水喉之稱的拱北關閘口岸而“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效果,反而區內的中小商戶的經營情況還是逐年蕭條,並且街道或鋪戶門面逐年逐月殘舊不堪,就是由於北區商戶的經營環境及街道現時的整體環境失去魅力,或許這就是難以與旅遊旺區的中區相比較,這就是難以吸引旅客消息的最大客觀上的原因之一。對於北區整體的街道及商鋪門面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失去過往的魅力與吸引力的事實,這也是社會各界認同的事實。同時,對於北區的發展及未來的定位,生活或關注北區的居民或社會人士也真是看在眼中痛在心中,北區擁有本澳連接大陸珠海的最大出入境口岸,並且將來還增設另一個粵澳新通道,以目前的情況來講,若沒有新的定位或改變,將來新通道的開通,對於北區來講,相信都是沒能“近水樓臺先得月”的益處。北區的發展總是出現“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情況,社會期望政府當局重視北區未來定位及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真正將北區的居住及營商環境提上去,達到居住與營商相配合的理想效果。我們都知道政府當局未來是會十分關注北區的發展,在較早之前,我們親民愛民、日理萬機的行政長官崔世安及運輸工務司長劉仕堯等一行的政府高層到北區佑漢走訪,崔世安行政長官是十分關注北區中小企業商戶的營商環境及居民的居住環境。對於北區未來的發展,相信政府當局未來會作重點的研究及規劃。其實,要改善北區中小商戶的營商環境及居民的居住環境,除了需要制訂一套可行及持續的短、中、長期的政策或措施之外,還需要有一套特事特辦的短期的政策措施。特別舊區重整法律還沒有出臺,推動北區老舊樓宇或道路的建設,還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情,但是就是北區整體的樓宇及道路都屬於較為殘舊,表面看上去都不會有任何美感,並且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質素,與本澳打造成世界休閒旅遊中心及打造幸福澳門的定位,出現不相配、不相符、不相稱的情況。例如,有北區社區委員日前則建議政府當局對北區的發展應有特事特辦的政策及措施,用本區的問題,由本區解決的形式,並以最有見效快及最可行的方式,就是將北區較為殘舊的樓宇或大廈的外牆重新粉飾一次,亦就是重新為北區舊樓宇穿上新“外套”,俗話有所講“人靠衣裝,佛要金裝”。同時,亦應為北區商鋪的招牌或門面重新包裝,或更換統一、可觀的太陽遮光棚,切底將區北的樓宇、街道及商戶的環境美化,相信這樣透過改善北區居住及營商環境,以吸引更多的旅客到北區消費。

除了美化樓宇及街道之外,還需要關注北區交通問題。俗話所言“路通財通”,就交通的問題而言,對於人口眾多的北區居民在繁忙時段從車難及出入不便的情況,早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同時,北區青洲、筷子基、臺山與佑漢等區域商業經濟在回歸以來並沒得到很大的改善,也沒有因為有拱北關口而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造成北區的中小企業營商環境不佳及居民出入不便的因素,其實與交通道路網設計有很大的關係。例如在佑漢一帶的道路網基本上就是單行線或是有出沒入的設計,以及要進入佑漢還需要兜很大的一個圈才能進入佑漢中心區。相信北區道路線網的設計不夠科學,一定會影響區域的民生經濟的發展。另外,據很多居住在青洲區域或利用跨境工業區口岸進入居民的反映,他們出入時最頭痛的事情就是乘車難,巴士班次少或巴士站的配套不足。因此,要改善北區的民生經濟,首要從交通方便著手,不僅僅科學重新設計道路網,還需要增設巴士的班次,以配合社會發展的步伐及市民的需求。北區交通道路網的設計一直受到區內居民關注,正如上述所言的,要想從其他區域開車進入佑漢中心區域並不容易,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從黑沙環區至佑漢中心區域的現時道路網都是單行線,更甚至的就是從佑漢中心區域到外主圍區域,基本上只能有出的線路,並沒有一條雙行的線路,居住在佑漢的居民要想回到區內都需要駛很長的一段冤枉路才能到達,其實,很多居民對當局的這樣道路線的設計一直沒有調整會感到遺憾。例如,居住在筷子基綠楊花園、青洲社屋及臺山與佑漢新村一街等區域的居民都深有感受,他們出入想搭巴士都是需要步行一段較長的路才能如願,但是對於年紀較大的長者及年幼的居民而言,他們更是苦不堪言。例如,居住在臺山區街總附近的居民要想到中區或其他區域,他們必須到步行到關閘馬路或關閘總站的巴士站乘車,這造成區內的居民出入不便及反映區內巴士站的佈局與設置不科學。其實在本澳區域的居民都有如此的情況,都出現“兩不到”的情況,亦就是巴士與的士不到的區域,巴士路線分佈失衡的情況嚴重,例如北區的一些區域或街道更是一直存在這種情況,建議政府當局能夠重視及改善不足,為民所想,為民所急,真真實實為居民做實事做好事,以切實貫徹施政為民與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

此外,本澳北區一直都是名副其實連接大陸最近的北大門,關閘拱北口岸為內地的居民來本澳旅遊觀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