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1977毛澤東四選接班人

劉少奇被打倒,林彪叛逃,王洪文成為“四人幫”成員,華國鋒最終得到毛澤東信任

1956年召開的八大是中共成為執政黨後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7年的執政經驗表明,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需要一個與之相適應的中央領導集體。因此,在八大預備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了中央委員會的選舉問題,指出黨的中央委員會的成分應該改變,當時的中央委員會只是一個政治的中央委員會,還不是一個科學的中央委員會。

這表明,毛澤東已經在考慮中央領導集體未來的建設方向了。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接班人的選擇。這一人事問題貫穿了黨的八大、九大和十大。

劉少奇做八大政治報告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八大在北京召開,由劉少奇做政治報告。28日,八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6人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其中,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為副主席,鄧小平為中央書記處總書記。

劉少奇在副主席中排名第一。事實上,在最初的方案中,就只設一個副主席,由劉少奇擔任。為什麼改為多個呢?毛澤東說:“黨章上現在準備修改,叫做‘設副主席若干人’。首先倡議設四位副主席的是少奇同志。一個主席、一個副主席,少奇感到孤單,我也感到孤單。一個主席,又有四個副主席,還有一個總書記,我這‘防風林’就有好幾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樣就比較好辦。除非一個原子彈下來,我們幾個恰恰在一堆,那就要另外選舉了。如果只是個別受損害,或者因病,或者因故,要提前見馬克思,那麼總還有人頂著,我們這個國家也不會受影響。”

劉少奇做的八大政治報告,毛澤東也是滿意的。為了起草報告,從1955年12月7日開始,劉少奇找國家機關、中央各部委的負責人到他那去彙報,一個一個地聽,一直到1956年3月9日,連續聽了37個部門的彙報,常常從白天聽到次日淩晨。將近尾聲時,毛澤東從外地視察回到北京,得知此事,說這個方法很好啊,讓人幫他也組織這樣的彙報,有時還叫上劉少奇一起聽。這樣,劉少奇心裏對國家經濟建設狀況有了數,開始起草報告。9月14日,在宣讀報告的前一天,毛澤東審閱修改了劉少奇送來的部分清樣,並在給劉少奇的信中說:“你在其餘地方有修改,請直付翻譯,不要送我看了。”

八大前後,毛澤東主張中央工作分“一線”、“二線”,他擺脫“一線”的繁雜事務,集中精力思考大事。因此,1959年4月29日,毛澤東辭去國家主席職務,由劉少奇接任國家主席。1961年9月,來訪的英國元帥蒙哥馬利問毛澤東:“主席現在是否已明確,你的繼承人是誰?”毛澤東說:“很清楚,是劉少奇,他是我們黨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後,就是他。”1962年七千人大會以後,毛澤東不再參加黨的經常性會議,黨的日常工作和政治局會議由劉少奇主持,大事才向毛澤東請示。

但是,在此後一系列工作中,毛澤東和劉少奇逐漸出現意見分歧。毛澤東很生氣,認為中央“一線”不讓他放心。1964年12月26日毛澤東生日,江青操辦了壽宴,生日宴會上,毛澤東表達了他對劉少奇的不滿,指責中央有人搞“獨立王國”。1966年8月5日,毛澤東寫下《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炮打”以劉少奇為首的中央“一線”領導人。一周後,劉少奇在黨內排名由第二位降到第八位,失去接班人資格。 1969年11月12日被迫害致死,1980年十一屆五中全會為他恢復名譽。

在八屆一中全會選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鄧小平是新人。他1904年出生于四川廣安,早年赴歐洲勤工儉學,歸國後投身中國革命事業。1932年,因抵制“左”傾錯誤路線,鄧小平被撤職繳槍、下放“改造”,這是他政治生涯的第一“落”。直至1934年10月被任命為中央秘書長,才完成第一“起”。新中國成立後,他領導西南全區的政權建設、社會改造和經濟恢復,不久擔任中央秘書長。八大之前,毛澤東評價說:“鄧小平這個人比較公道和厚道……比較有才幹,能辦事……比較顧全大局,處理問題比較公正,犯了錯誤時對自己很嚴格。他是在黨內經過鬥爭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鄧小平成為常委的原因。

對出任中央書記處的總書記,鄧小平一開始是婉拒的。據劉少奇秘書劉振德回憶,八大期間,有一次政治局常委開碰頭會,內容就是動員鄧小平當總書記。鄧小平一再推辭:“我不行,我不行,我的威望和能力都不行,怕難以勝任,還是讓別人當吧!”毛澤東說:“我們是醫生,書記處是護士,你是護士長,還是我們的助手嘛!”周恩來說:“主席比喻得很形象!”毛澤東又補充說:“其實,還是你那個秘書長的差事。”其他幾位常委也幫著動員鄧小平,劉少奇說:“主席,我看就這樣定了吧。”“好,定了!”毛澤東一錘定音,其他常委也異口同聲:“定了!”鄧小平沒有再推辭。

當時,中央書記處的權力很大,有時高於政治局委員,甚至高於中央副主席,因此,鄧小平作為中央“一線”領導,1966年和劉少奇一起成為“炮打司令部”的對象,失去一切職務,這是鄧小平的第二“落”,直到1973年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恢復鄧小平同志的黨組織生活和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的決定》,才第二“起”。

九大黨章確立林彪為接班人

1958年5月,八屆五中全會增選林彪為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形成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林彪、鄧小平七大常委。但這段時間,由於身體原因,林彪沒做多少實際工作。“文革”開始後,1966年8月,八屆十一中全會發生重要人事變動,選舉毛澤東、林彪、周恩來、陶鑄、陳伯達、鄧小平、康生、劉少奇、朱德、李富春、陳雲11人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新增了陶鑄、陳伯達、李富春3人。延安時期擔任過常委的康生此次也趁“文革”之機東山再起。

陶鑄1908年出生于湖南祁陽,早年參加過南昌起義,在東北根據地的建設、廣東省經濟建設中都有重大貢獻。他當選常委後不久即受到迫害,1969年含冤病逝,終年61歲。

陳伯達1904年出生于福建惠安,在延安時常和毛澤東討論古代哲學,成為毛澤東秘書,前後任職共達31年,被稱作毛澤東手下“一支筆”。進入政治局常委會後,由於陶鑄很快被打倒,陳伯達躍居“第四號人物”,先成江青親密夥伴,後做林彪“軍師”。

李富春1900年出生于湖南長沙,是早期軍隊政治工作的出色領導者,也是根據地和解放區財經工作的傑出領導人。當選常委後,他以國務院副總理的身份協助周恩來主管經濟,隨後遭迫害,1975年憂病而逝,終年75歲。

八屆十一中全會帶來的最大人事變化,是林彪名列政治局常委第二位。這次全會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不再以中央副主席名義從事政治活動,副主席實際上只有林彪一人,這標誌著林彪接班人地位的確立。

1969年4月1日,中共九大在北京舉行。在隨後召開的九屆一中全會上,選出的政治局常委是毛澤東、林彪、陳伯達、周恩來、康生5人,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林彪為唯一副主席,其“親密戰友和接班人”的地位甚至寫進了黨章。

林彪1907年出生於湖北黃岡,畢業於黃埔軍校,參加了北伐戰爭、南昌起義、長征、平型關戰役,指揮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成為接班人後,1970年3月,林彪突然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要求四屆人大討論設國家主席,“建議仍然由毛主席兼任”,至於國家副主席則可以不設,特別表示自己“不宜擔任副主席的職務”。

從劉少奇被打倒後,國家主席一直空缺,林彪的建議看似合理,但後來發生的一連串事情表明,他是另有所圖。毛澤東聽到林彪的建議後,笑著說:設國家主席,誰當主席呢?反正我不能再當了,那就讓董(必武)老當吧!可見在國家主席的人選上,毛澤東從未考慮過林彪。但林彪依然堅持討論國家主席問題,這是“文革”以來,毛澤東和林彪第一次在重要問題上各執己見。

1970年8月23日,九屆二中全會在廬山召開。林彪在發言中提出“天才論”,“我們說毛主席是天才,我還是堅持這個觀點”,並指使陳伯達等人在小組會上散發“天才論”材料,堅持設國家主席,還暗示有人“反對毛主席”。毛澤東嚴厲批評陳伯達等人搞分裂,將陳伯達隔離審查,明確表示,國家主席的問題不要再提了。這給林彪當頭一棒。從廬山回來後,林彪稱病不出,既不批陳,也不作檢討。

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飛機叛逃,墜機死於蒙古。林彪事件直接導致了中共十大的提前召開。

十大提拔了38歲的王洪文

1973年8月,十大在北京召開,此時距九大只有4年。九大指定的接班人林彪及另一名常委陳伯達被開除黨籍(陳伯達1989年病逝於北京)。面對如此驚心動魄的重大變故,新的中央領導機構如何確定?

8月30日,十屆一中全會的選舉結果是:毛澤東、王洪文、葉劍英、朱德、李德生、張春橋、周恩來、康生、董必武9人為政治局常委,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周恩來、王洪文、康生、葉劍英、李德生為副主席。9個常委的構成在有限程度內反映了林彪事件發生兩年來批判極“左”思潮的成果,黨內元老朱德、葉劍英和董必武成為常委。

葉劍英,1897年出生于廣東梅縣,參加過北伐戰爭、廣州起義、南昌起義等,是共和國開國元勳和十大元帥之一;董必武,1886年出生于湖北黃安(今紅安),是中共創始人之一,也是新中國法制建設的奠基者;李德生,1916年出生于河南信陽,雖資歷稍淺,但也是軍中“年輕的老資格”,14歲就參加紅軍,成為“紅小鬼”,在戰爭中成長為優秀的軍事指導員,新中國成立後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

同時,十屆一中全會的政治局常委名單表明,對“文革”的錯誤還沒有根本性認識,以後被劃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重要成員的康生、張春橋都進人了常委會——康生繼續迫害幹部和知識分子,製造了大量冤假錯案;張春橋,1917年出生於山東巨野,早期經歷非常複雜,擅長理論與寫作,也擅長溜鬚拍馬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