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中國拒絕接收澳門”內幕

《紐約時報)1975年4月1日曾刊登過一篇題為《里斯本和北京在澳門問題上意見分歧》的專稿,文章說:“瞭解情況的西方外交官們今天說,葡萄牙執政的武裝部隊運動想要把澳門歸還給中國,但是北京說,它不想改變這塊領地的地位。”

1975年6月30日塔斯社曾有題為《來自北京的“反殖戰土”的話語有多大價值》的報道,文章說道:“根據葡萄牙在世界舞臺上的新方針,百分之九十八的居民為華人的澳門,也應當仿效葡萄牙的其他殖民地,獲得自由。澳門的解放本來應該是尤其迅速和容易的””使全世界奇怪的是……北京竭力裝作似乎沒有注意到在葡萄牙所發生的事件,由於北京的反對,葡萄牙簡直不能從這塊殖民地脫身。”

事情究竟是怎樣的呢?1974-1975年間的中國,與蘇聯早巳反目為敵,與美國的關系則以尼克森訪華為標志已經實現了正常化。所以美、蘇兩國大報當年關於澳門問題的報道,很有綜合參考的價值。但要講清楚1975年澳門“回歸”風波,還有許多需要補充的歷史背景資料。

葡萄牙政變後的“非殖民化”政策

自1974年以來,外媒以及港澳當地媒體關于葡萄牙有意歸還澳門,以及澳門是否會回歸中國的報道就層出不窮。之所以如此,要從葡萄牙1974年政變說起。該年4月25日,葡萄牙一批以中下級軍官為骨幹的組織“武裝部隊運動”,發動政變推翻了卡埃塔諾獨裁政權,成立新的臨時政府。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牙共產黨不但因政變重新取得了合法地位,而且與第二屆臨時政府總理貢薩爾維斯關系極度密切。貢薩爾維斯政府上臺之後,立即宣佈開啟葡萄牙的“非殖民化”政策——即放棄所有海外殖民地,承認所有葡屬殖民地的獨立權利。這一政策正源自葡共。而媒體所謂的“葡萄牙有意歸還澳門”,正是源自貢薩爾維斯政府的這一“非殖民化”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期的葡共,被中國定性為“葡修”,即認為葡共追隨蘇聯共產黨,走的是“修正主義”路線。而且最關鍵之處在於:葡共所謂“歸還澳門”,是建立在中國承認澳門是“殖民地”的前提之下,那麼,澳門當然能夠根據其“非殖民化”政策“獲得自由”。

所謂“獲得自由”,實際上既包括“回歸”,也包括“獨立”。1960年,第25屆聯合國大會曾通過一份《非殖民化宣言》,宣言要求各成員國立即“在託管領土和非自治領土以及尚未取得獨立的一切其他領土內,立即採取步驟,依照這些領土的人民自由地表示的意志和願望,不分種族、信仰或膚色,無條件與無保留地將所有權力移交給刪飛,使他們能享受完全的獨立和自由。”此後,聯合國又出臺了一系列的檔,並成立了多個專門機構,來推進其“非殖民化運動”,隨之出現了一大批新的獨立國家。

中國早已否定澳門“殖民地”性質

然而中國在回歸聯合國後的第二年,即1972年3月8日,就已通過駐聯合國代表黃華致信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主席,聲明:“香港、澳門屬于歷史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結果,香港和澳門是被英國和葡萄牙當局占領的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解決香港、澳門問題完全是屬於中國主權範圍內的問題,根本不屬於通常的所謂殖民地範疇。因此,不應列入殖民宣言中適用的殖民地區的名單之內。我國政府主張,在條件成熟時,用適當的方式和平解決港澳問題,在未解決之前維持現狀”。

11月8日,第27屆聯合國大會投票通過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關於同意中國意見的決議。決議規定,香港澳門不屬於殖民地範疇,港澳問題屬於中國主權問題,聯合國和他國無權干涉,香港澳門問題的解決,應由中國和英國、葡萄牙交涉談判解決。

必須承認,中國在1972年公開否定掉香港、澳門的殖民地性質,是深思熟慮的結果。目的一是防範香港、澳門的“獨立”危險,二是排除聯合國及其他國家幹預香港、澳門問題的可能性。但這一定性,國人能準確瞭解的其實不多,所以,1997年3月17日,香港回歸前夕,《人民日報》曾特意刊登文章《為什麼說香港不是殖民地》,對此做出解釋。文章說:”迄今為止,英國在香港實行的是典型的殖民式統治,但並不等於香港就是殖民地。因為,通常意義上的殖民地主要是指固外國統治、管轄而喪失了主權的國家。香港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所以,殖民地概念不適用於香港。”

蘇聯借助輿論抹黑中國政府

蘇聯究竟在葡共“歸還”澳門問題上起到了怎樣的具體作用,目前還很難作出準確的判斷。但蘇聯確實插手其中,則是毋庸置疑的--不但借助輿論抹黑中國政府“拒絕收回殖民地”,而且操縱葡共在國際上製造不利於中國的外交攻勢。

1976年6月,葡萄牙外交部長安圖內斯在對莫斯科進行“友好訪問”之後,在巴黎發表談話,聲稱:葡萄牙願意與中國討論澳門問題,但至目前,中國仍未作出答復(編者按:在此之前,中國政府已經與澳督李安道有過多次接觸,並不存在“未作出答復”的情況;安圖內斯所謂的“未作答復”,是指中國政府沒有回應其將澳門當作殖民地“給予自由”的提議)。針對安圖內斯的這一言論,澳葡政府於6月9日發表聲明,稱其言論“絕不能代表葡國政府”。香港《快報》如此評論這一事件:

“這是一個地方政府公開抨擊中央大員的罕見事例,觀察家認為安圖內斯在莫斯科進行‘友好訪問,後,發表不利澳門現狀的議論,是代表蘇聯的立論,而澳門政府昨反舌相稽,則是受中共的鼓舞。”——有意思的是,中國政府支持的葡共(馬列)的機關報曾在1976年3月如此評價安圖內斯:“梅洛‧安圖內斯……行動舉止像是俄國社會帝國主義的一條低賤的走狗”。

中國與澳葡政府達成共識

盡管葡共似乎竭力想要將澳門當作殖民地“歸還”中國,但中、葡兩國接觸後達成的共識,卻是保持澳門的現狀。1977年6月8日,葡萄牙副總理德羅巴斯在香港接受采訪時如此描述澳門的這種“現狀”:

“葡萄牙並無把澳門交還中國的計劃。……澳門並不是我們感到為難的問題。現在的情況相當令人滿意--是自治的領土,但是有一個葡萄牙的政府”--所謂“自治”,實際上是指澳門的絕大部分事務由中國政府控制的華人團體在主持;而“有一個葡萄牙的政府”,對葡萄牙來說,也並不是什麼壞事。

至於傳言中所謂“葡代表追著中國代表還澳門,中國代表躲著不見”,當然不是事實。但葡萄牙代表確實曾在聯合國與中國代表就澳門問題有過交流。早在1974年9月26日,葡萄牙本土的《世紀報》就報道稱:外交部長蘇亞雷斯已經同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進行了接觸,顯然是討論葡屬殖民地澳門的前途,中國認為澳門是它的領土的一部分。而香港《快報》1975年7月18日則報道說:“葡當局通過其駐聯合國代表直接與中共接觸,在今年一月間已談到中葡建交問題,但當葡方提出澳門前途問題,中共立即表示暫不考慮建交,至此才使葡相信中共不願改變澳門現狀乃是北京的政策。”

東帝汶的命運或許有助於我們客觀審視中國政府在1974-1975年間拒絕澳門以殖民地的身份回歸的決策--1974年7月,葡萄牙承認東帝汶作為本國殖民地,擁有自決權利。不久,主張東帝汶獨立派和主張與印度尼西亞合併派之間爆發內戰,遍佈全島的暴力行為隨之而來,聯合國的強力幹預也接睡而至。最後在付出了慘重的血的代價之後,東帝汶脫離印尼控制實現了獨立。

由此看來,1974-1975年的“澳門歸還風波”確有其事。但所謂的“歸還”,並不如傳言所說的那般簡單。葡共提出的“給予殖民地自由”的歸還方式,實際上挑戰了中國政府早在1972年就定下的拒絕按照殖民地方式處理香港、澳門回歸問題的基本原則,這是中國政府不可能接受的。

(強世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