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一個好頭的「七常委特稿」

2012年12月23日至25日,新華社連續三天以中英文推出「中共高層新陣容」系列人物特稿,以樸實的筆調描述了七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個人經歷及家庭情況,並配發了多張領導人的生活照片。

由此,許多鮮活的細節第一次走進公眾視野:習近平在陝北插隊時,能挑一二百斤麥子走10裏山路,種地、拉煤、打壩、挑糞,什麼苦都吃過;李克強主政河南時,把民間著名防艾人士高耀潔請到辦公室聽取建議:張德江在「7.23溫州動車事故。後要求不能埋動車殘骸,保護好事故現場;俞正聲通過。上海發布。微博平臺與就醫困難的普通市民微博互動:「你的心痛也是大家的心痛」……

這種做法在中共執政史上頗為罕見,也引起了中外媒體及各類觀察人士的興趣,紛紛解讀此舉背後深意。

「這可以視為新一代領導集體的一種新的‘政風’。」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上世紀90年代初以「皇甫平」筆名撰寫系列評論文章引發海內外反響的周瑞金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采訪時如此評價。

「中國目前處於從傳統政治向現代政治的轉型,而現代政治就要求打破政治的神秘感,公開透明是民主政治常理之中的要求。這種做法是中國在走向現代政治轉型過程中的一個進步。」中央黨校党建部教授蔡霞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破天荒頭一回」

「我在新華社供職四十多年來,國家領導人個人資訊公開這是破天荒頭一回。」曾任新華社中央新聞采編室主任、中國特稿社副社長等職務的李竹潤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他回憶說,文革期間,曾短暫出任過《解放軍報》總編輯的「蕭力」,實為毛澤東與江青的女兒李訥,時任《空軍報》總編輯的林立衡是林彪女兒,雖然報社高層知道內幕,但一般民眾知道他們與領導人的真實關系是在粉碎「四人幫」之後。

「在過去,領導人的個人生活狀況也作為一種國家機密,對大眾封鎖。一方面是因為傳統的保密觀念,另一方面是因為傳統政治的神秘性。」蔡霞指出,在這種觀念下,領導人往往被塑造成「神」,而不是人。

現代社會學和公共行政學最重要的創始人馬克斯‧韋伯曾將靠領袖個人魅力統治的政治類型稱為「卡理斯瑪型統治」。在這樣的國家,領導人的資訊保密是極其重要的,甚至領導人去世也會「秘不發喪」。如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一度病重,但全國上下嚴密封鎖相關資訊。

中國也曾經歷過這樣的時代。「毛澤東的權威是在戰爭年代逐漸確立,被全黨、全國人民接受,但執政以後就走向了‘神話’的地步,他在戰爭年代的經歷都被賦予了傳奇色彩,成為‘半人半神’。」蔡霞說。

「坦白講,這一進步來得有點晚。」李竹潤說,如果多公開一點領導人的個人與家庭資訊,流行於坊間的一些「政治八卦。就不會這麼有「生命力」。

有缺點的人更加真實

此次系列特稿仍有一些「未解之謎」,如並未署名,稿件來源也引人猜測。新華社老記者朱玉在微博「吐槽」:「各位媒體朋友,求你們了,我真的不知道新華社七篇特稿出臺背景,別問我了。」

盡管如此,特稿通過豐富的信息量和細節,將領導人曲折的人生經歷、仕途上的得意之筆、家庭中的閑庭信步,都呈現在了公眾面前,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電報體」履歷。

公眾和媒體都對不少細節津津樂道。《華商報》把「習近平和彭麗嬡一見鐘情每天通電話」作為主題,《大河報》的報道強調「他們,和你我一樣:他們是父母的兒子。孩子的父親、妻子的丈夫,與尋常百姓有著同樣的生活與情感」;《都市時報》將習近平騎自行車載著女兒的畫面作為封面主圖。

「過去的報道都是在拔高領袖、吹捧領袖,這次的不同之處在於,盡可能實事求是地反映他們的情況。」蔡霞分析認為,這次報道在文風上也考慮了公眾心理的接受度。

「這種公開是史無前例的,旨在努力向大眾展現新一屆中央領導人親民的友善姿態,揭開領導人神秘的面紗,將其還原為像你我一樣的正常人。」中央電視台英語頻道特約評論員、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謝韜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采訪時認為,這是一個開放的信號,盡管在某種程度上,內容確實存在一定的選擇性,但是這種現象在西方也很常見,「至少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前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竹潤則從新聞和傳播效果的角度建議,新華社關于七常委的特稿寫作還有很大進步的空間,「在寫作風格上依舊沒有擺脫舊時的宣傳文風,屬於鑒定式人物寫作,其實不應先下一個結論,然後再通過一些事件案例來將其佐証。」他說,人物介紹要盡可能做到客觀全面,有缺點的人更加真實。

聽其言現其行

不少國際媒體都在第一時間關注到這組特稿,並給予積極評價。英國BBC認為,這是中國政治生活公開透明的一種體現、一個序曲,是一種政治的進步。美國《紐約時報》中文網稱,這一舉動被普遍認為對增加中國政治透明度有重要意義。

周瑞金是以「平常心」來看待這組持稿的,認為這是「常人政治」應有之處。在他看來,毛澤東是「偉人政治」時代,而後則分別經歷了「強人政治」和「後強人政治」的時代,「有些輿論說這組報道讓領導人‘走下神壇’,有點不太準確。只有毛澤東是在‘神壇,上,其後的領導人都早已‘走下神壇’,是平常人,只是不夠透明。」

「這組特稿也有現實的考慮,新一代最高領導人需要在人民中確立能夠站得住的基礎。不能再把他們塑造成‘神’或者‘強人’,而恰恰要塑造成和百姓息息相通的人,人民從心理上、感情上才能接受他們。」蔡霞認為,七常委特稿是在回應現實政治的需要,也有利於民眾建立對新領導班子的信心,「這些領導都有過主政地方的經歷,是從基層上來的,治國理政的能力在過去也是有體現的,通過這些來樹立人們對未來中國政治走向的信心。」

謝韜則提醒說,在歡欣之余更應冷靜思考,這個開放信號能夠持續多久?這是新任領導人在剛上任之際努力向大眾塑造親民形象的方式之一,還是真的旨在推動中國高級官員資訊公開化透明化進程?「更重要的是各級地方政府能否做到上行下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真正推進不止是個人財產資訊,還有地方政府部門工作資訊,尤其是決策過程的公開與透明,同時還要注重保障媒體和公眾對於政府的監督。」

「現在釋放的都是積極信號,但不代表就是要推進大幅度的激進改革。」蔡霞舉例說,官員財產申報擬列入立法規劃,這是一個很積極的信號,比預想的要快,但還有許多技術性問題尚待解決。

在她看來,由於高層領導人率先垂範,中共黨內風氣的轉變在今年春節期間應該能看到明顯的變化。

(閔傑 範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