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團隊止損成功卻未翻身有待外力推動

因涉貪而被檢方收押的南投縣長李朝卿,在獲得交保後,「內政部長」李鴻源本來是打算以「依法行政」及「無罪推定」為由,接受其復職申請的,並以接受記者訪問的方式放出風聲,表示對李朝卿的復職申請,將會慎重考慮社會觀感,但仍要依法行政,以無罪推定為前提,以及考量過去慣例,「內政部」不能選擇性執法,依法須讓李朝卿復職,本周會找適當時機,回覆南投縣府的公文。

但在昨晚卻突然發生大逆變,李鴻源親自舉行臨時記者會宣佈,李朝卿因涉案情節重大,為確立政府掃除貪汙、建立廉能政治決心,考量各項因素後,決定依《公務員懲戒法》的相關規定,繼續予以停職,並將其移送「監察院」調查。 為了表達馬政府對處理李朝卿案的重視程度及決心,李鴻源還特地指出,過去民選首長被移送「監察院」調查的案例,最近一次是二零零零年前嘉義縣長李雅景因「八掌溪事件」,經「內政部」檢具相關事證送「監察院」審查,並經「監察院」彈劾後移送「公務員懲戒委員會」,最後記申誡一次。但縣市長因「監察院」調查而遭停職,這卻是首次。李鴻源的這個宣佈,讓本已對復職充滿信心的李朝卿,大感錯愕。

據稱,李鴻源是在與「行政院長」江宜樺商量後,作出這個決定的。但為何會發生逆轉變化?李鴻源此前在透露將會讓李朝卿復職時,是帶有一個「會考慮社會觀感」的前提的;而昨晚作出繼續停職的決定,就是援引這個前提:除了是在李朝卿申請復職後,引發各界譁然,就連「副總統」吳敦義也不得不以「李朝卿若能撤銷原有的復職申請或提出請假,專心去打官司力爭清白,這既符合法律,也符合社會觀感與期待,以及民眾非常堅定的要求,更嚴格、更好的廉能政治的期望」,來設法平撫民眾的不滿之外,更重要的是,曾經成功地發動「百萬紅衫軍」運動的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公開喊話要求馬英九不應讓李朝卿復職,否則不排除發動民眾包圍南投縣政府;而民進黨中央、民進黨南投縣黨部及台聯黨南投縣黨部,都已公開表達反對李朝卿復職的態度,「美麗島事件」受刑人紀萬生等社運人士也揚言,如果李朝卿復職,將發動民眾到南投縣政府進行抗爭。顯然,馬團隊高度重視這一重要因素,為了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尤其是避免將會波及馬英九本人,而不得不作出的止損危機處理,即使是有違於「無罪推定」原則,使得尚未被司法機關判刑的李朝卿有所委屈,也在所不計了。畢竟,施明德也曾表示,倘李朝卿復職,不排除「南投可能就是第一站」,極可能會像當年發動「倒扁」運動那樣,也發動「倒馬」運動。

實際上,盡管各方面分析,施明德要發動「倒馬」運動,並不具備必要的能量,因為馬團隊出事不等於馬英九本人或是家人出事,要凝聚像當年「紅衫軍」這麼大的能量存在著很大的難度,但畢竟目前馬英九正遭遇其上臺之後最嚴重的政治危機,馬英九力挺的團隊成員從林益世、李朝卿到賴素如等都涉及貪汙,馬英九自恃的「清廉貞潔坊」已經頹然坍塌,不但使得社會上對馬英九發出種種質疑,而且在國民黨內也是反馬暗流洶湧。如果說,此前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低迷,尚只是聚焦於「能力」的問題上,還有國際經濟大環境所致的解釋,人們尚可體諒的話,那麼,現在馬英九所自恃的「清廉牌」也遭砸爛,連自己最親近最信任的「御用大律師」賴素如也涉貪,也就難以原諒了。因此,社會上的反馬力量要趁此機會發動抗議運動,並不出奇。盡管確是未能蓄勢到發動「紅衫軍」運動的地步,但畢竟並非針對政策而是針對個人的街頭行動,對本已處境艱困的馬英九來說,也是極為難堪的事。

應當說,國民黨中央考核紀律委員會昨日已針對賴素如被裁定收押一事,決定開鍘作出停權的考紀處分,及「內政部」決定對李朝卿繼續停職,已作了初步的危機處理、但也只是止損而已,尚未能使馬英九及其團隊翻身。馬英九究竟是以其「不求有功,但求無錯」的無所作為心態,安安穩穩地做完其餘下的三年多任期,還是發奮圖強,尋找突破口以求翻身,為國民黨的永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這幾天,正是考驗馬英九政治人格的關鍵時刻。

以馬英九以往的個人表現軌跡,似乎是以前者為主。這不單止是出於其個人性格特質,還受制於他的能力不足,及其周邊的謀臣也非政治改革家,而只是與馬英九本人特質相近的技術官僚而已。而且,一個「核四公投」,原本可以反客為主,打破民進黨的「反核」、「公投」「神主牌」,但詎料因為「反核」已經突破藍綠對決,成為不分藍綠的社會運動,隨時有可能會馬團隊陷入困境。這個「教訓」,將使馬政府更加小心謹慎,不敢妄動。

然而,守成只是為了馬英九一人,可以避免個人聲望受損而已,卻並不能創造有利條件讓國民黨可以持續發展。如果馬英九是對國民黨的未來發展,尤其是長期執政的願景負責任的話,是不應單單滿足於此的。如果能在此時此刻,藉著身邊核心人物接連出事,改革理念最易為黨內同志接受之際,推出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國民黨可以革故鼎新,他本人就能像蔣經國那樣,雖然也曾揹負罵名,但卻能在最後階段作出解除黨禁報禁,及開放老兵返大陸探親等重大改革措施,而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懷念。

本來,馬英九要改革,最能收效的,還是在國民黨本身。無論是向右走的像「兩蔣」及李登輝那樣,強調黨政一家,強化中常委成員及職能,由主要行政首長組成及享有對政府行政舉措的決策權,以提高行政效率,還是向「左」走的讓黨內決策民主化,及「總統」免兼黨主席等,都可改變目前的滯後狀態。但看來魄力不足的馬英九不願去碰馬蜂窩。其實,他不是沒有改革的決心和作為,金溥聰任國民黨秘書長時,曾經進行黨務改革,但卻遭到基層反彈,以致接連輸掉幾場地方選舉,這已成為馬英九「三年怕草繩」的夢魘。而免兼黨主席,說他擔心權力流失,難以駕馭也好,說他戀棧也好,都無所謂了。

那麼,兩岸關係領域是否可以作為「突破」的資本?本來,在兩岸協商進入「深水區」,經濟議題差不多都已完成,又不願進入政治領域時,兩岸互設辦事處就是最大的項目,可以作為今年內兩岸協商獲得重大進展的標誌。本來,倘是沒有發生李朝卿、賴素如事件,馬英九的這個想法,還是過得去的。但在發生了李朝卿、賴素如事件之後,盡管馬英九本人尚算清廉,馬英九家人也沒有攜入貪案,但畢竟馬英九的「清廉牌」已經破功,就必須有比兩岸互設辦事處更能讓台灣民眾可以直接感受到「兩岸紅利」的項目,才能讓民眾對馬政府「有感」,而得以翻身了。

但以馬英九「惰性氣體」的性格,單靠他自己已是很難。只有在外力因素的推動下,才有可能達成。因此,有人寄望於四月六日的「博鰲論壇」,習近平在「習蕭會」上的兩岸政經動向的政策對話,是否會有新的利好措施宣佈,從而為兩岸交流增添「正能量」,以助馬英九渡過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