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強硬」是明抗菲律賓暗拒大陸

馬英九對菲律賓海岸警衛隊船隻公然在「經濟海域重疊區」開槍掃射台灣漁船「廣大興28號」,致使一名船員洪石成死亡的事件發生後,最初的表現有點視若無睹,未有作出應有的反應,因而被台灣藍綠朝野激烈抨擊為「軟趴趴」;但在眼看到民眾的怒火猛烈燃燒之後,擔心將會「引火燒身」,並認為「民意可用」,馬英九終於「硬」了起來,向菲律賓提出了向菲律賓提出向菲律賓提出正式道歉、賠償損失、儘速徹查事實嚴懲兇手和儘速啟動臺菲漁業協議談判等「四項嚴正要求」,並要求其在七十二小時內正面回應,否則將採取凍結菲勞申請,召回台駐菲代表,要求菲律賓駐台代表返回等三項措施的「最後通牒」,「海巡署」還派出四艘艦艇到肇事海域進行為期四天三夜的護漁行動,「國防部」聲稱儘管台當前尚不到戰爭狀態,但對台軍在「台菲重疊海域」進行軍演持開放態度。這可讓菲律賓駐台「代表」白熙禮慌忙了起來,在含有「要求菲律賓駐台代表返回」內容的「最後通牒」尚未屆時,就於昨晨悄悄地離台返菲,出席昨日下午由緦統阿基諾三世舉行的緊急會議。據說,菲律賓將會在今日對台灣的要求作出明確的答覆。

「最後通牒」,又稱「哀的美敦書」,是一方面對另一方面提出不容討價還價的最後要求或在談判中表明最大讓步的過程中,通常使用照會、備忘錄等形式發給對方,讓其在一定時間內必須接受所提條件,並予以明確答覆,如果對方不予滿足,則將採取使用武力、斷絕外交關係制式、封鎖、抵制等強制措施。即決心以和平以外的手段來應對對方,此項手段可能是開戰、佔領對方領土、平時封鎖,或實施驅趕手段等的強制措施。如果聲明所要採取之手段是戰爭,則這種「最後通牒」就是有條件的「宣戰書」。而依《聯合國憲章》第二條規定,一切國家--無論是否會員國,均負有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及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為威脅的義務。本來,依國際慣例,一國對他國作出「最後通牒」之前,必須就兩國之間的爭端進行談判,否則是違反國際法的。但馬英九在尚未與菲律賓進行接觸談判之前就下了「最後通牒」,可見其態度之強硬。因此,就有島內國際法學者認為,馬英九此舉雖然符合台灣的利益,但卻有抵觸國際公法之嫌,尤其是馬英九的學術專業是國際公法,他的這個「強硬」表現,有點耐人尋味。

為何會致如此?看來直接原因是,菲律賓違反國際公法在先,台灣「以牙還牙」而已。何況,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體,不受《聯合國憲章》所約束。實際上,發生血案的海域,是台灣與菲律賓分別的二百海裏專屬經濟區海域的重疊地區。本來,按照《國際海洋法公約》規定,專屬經濟區不具有公海的性質,也不屬於領海,而是自成一類的海域。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內擁有勘探和開發的權利,未經沿海國同意,非沿海國不得進行開發和勘探;但沿海國在專屬經濟區內行使權利和履行其義務時,應適當顧及其他國家的權利和義務,並應以符合《公約》規定的方式行事。而專屬經濟區的權利必須提出對其專屬經濟區的主張意見,並予以國內立法。在與其他沿海國發生重疊的海域,應當進行談判並簽署劃界協議。而菲律賓不但尚未與台灣洽談劃界協議,而且更未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訂定協議,因而是屬於爭議地區。即使是是自認為對方漁船「入侵」,也只能是以非致命性的方式驅離。比如,日本算是「船堅炮利」的了,在《台日漁業協議》簽署之前,對在釣魚島海域捕魚作業的台灣漁船,也只是以水炮或碰撞方式等非致命的方式驅離而已,並未使用致命性的武器。而「要空軍沒有空軍,要海軍沒有海軍」的菲律賓,其海岸警衛隊竟然使用了輕武器,並連續開了五十多槍,就是嚴重的違反包括《國際海洋公法》在內的多項國際公法規定的行為。既然你做了「初一」,我也可以做「十五」。何況,菲律賓的違法,是屬於屠殺生命的最嚴重罪行;而台灣的行為,並不危及對方生命,至多也只是「違規」而已。

其實,馬英九所提出的三點「懲罰措施」,並非是在國際關係上最嚴重的開戰,也不是次一級的「斷交」(本來就沒有「斷交」可言,與之對應的只是「斷絕互派代表關係」),而只不過是互召「代表」返回而已,並非是驅逐菲律賓「代表」;而凍結菲勞更只是「小兒科」,亦即是不再批出新的菲勞名額而已,而並非驅逐菲律賓外勞出境。因此可以說,馬英九的「最後通牒」,是「殺雞用牛刀」,有點「濫用國際關係武器」之嫌。

因此,我們只能是從另外的角度,去理解馬英九此舉的真正用意。實際上,在「最後通牒」的「四項嚴正要求」中,有一項是「進行臺菲漁業協議談判」。因此,馬英九是在與日本簽署「漁業協議」,嚐到了連中國大陸也無法得到的「外交甜頭」之後,希望能「食過翻尋味」,籍著此次事件,迫使菲律賓與台灣進行經濟專屬海域劃界談判,並達成協議,「再威一次」給雖然是聯合國會員體,也是《國際海洋法公約》的簽署國,卻仍未能與周邊沿海國簽署經濟專屬海域劃界協議的中國大陸看,從而直接反駁「胡連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關於解決台灣國際空間問題必須經過兩岸協商的定論。實際上,最近馬政府要自行與新加坡及美國洽商自由貿易協議,還要參加旨在圍堵中國大陸的「跨太平洋區域合作機制」,就含有這種「不服氣」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據說馬英九在正式向菲律賓發出這個「最後通牒」之前,提前知會了美國。這當然是有著複雜的情況,因為美國的「重返亞太」政策,就是針對中國大陸,而菲律賓也是美國這一戰略的「棋子」之一,馬英九顯然是要先行消除美國對「太平洋島鏈」中兩節重要「鏈扣」發生「內訌」的疑慮。盡管美國對中國大陸與周邊國家的領海糾紛的態度,對菲律賓的支持較為模糊,不會像對日本那樣明確,但也有著明顯的傾向。馬英九此舉,不但是向美國「交心」的舉動,也再次暴露了其「害怕美國」的心理。

正是出於這種心理,也就決定了馬英九必須「強硬」對待菲律賓,以暗示不會在南海爭端問題上與中國大陸合作,而是單憑自己一力即可。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馬英九的突然改變先前其「軟趴趴」狀況,是在中國大陸分別由外交部發言人和國台辦發言人發表強硬聲明,《人民日報》也發表激烈評論,而被台灣政媒認為「比台灣官方還硬」,甚至民進黨「立委」還侃調是「吃台灣豆腐」的情況下,而搶在中國大陸採取外交行動之前,使用嚴厲的「外交」手段的。這更是折射了馬英九在南海問題上,拒絕與大陸合作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