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責政府草率拋出敏感議題

【本報訊】多名議員關注外地生留澳工作的問題,有議員指政府草率拋出這敏感議題,亦有議員認為應科學諮詢、廣寬管道探討這問題。

指政府草率拋出敏感議題

在昨日立法會議程前發言時,議員關翠杏指出,准許在澳就讀的外地生留澳工作涉及澳門未來人口和人力資源供求的重要政策,政府完全沒向社會提供相關的分析、思考、研究資料及數據,更沒 提出政策的目標和方向,草率拋出如此敏感的議題,加劇不同取向者的爭議,無助推動社會理性探討。

關翠杏強調,要讓在澳接受高等教育的外地學生留澳工作,現時並非沒途徑,另訂新制度既衝擊現行的外地僱員輸入和居留制度,也幫不了需要人資供應的中小企,最終使本地就業市場更混亂,政府必須審慎考量。開發、培養和重用本地人才,確保本地僱員有向上流動的發展空間,才是政府人資政策的重中之重,政府 應循此方向深入探討及落實這方面的措施。

議員吳國昌認為,吸納外地生留澳工作,對增加總生產力有限,但顯著損害本地年青人的就業,容易激發社會矛盾。吳國昌認為,澳門未來新產業投資將在橫琴和廣州南沙,政府在粵澳合作下,應掌握應有的決定權,為澳門人才提供歷練機會。

議員吳在權認為,當局必須收集及研究在本地及外地升讀高等院校澳門居民的資料,因應城市發展定位,改革本地高等教育制度,與時俱進,培養各類人才。

育才應透過競爭機制

議員蕭志偉稱,培養人才是一項長遠有規劃的系統工程。他指出,缺乏競爭能力,保護主義過強,抗壓能力低是近年社會對本澳青少年的一般印象,他引述兩項有關本澳青少年的調查報告說,青少年競爭意識薄弱,不願接受外來挑戰,過於安逸,過度依賴政府的心理嚴重。他認為,適度的競爭有利澳門持續發展。讓青少年在磨練中成長,才能真正培養出人才。培養人才應透過競爭,而不是透過過度保護。

蕭志偉認為,維護本地人就業和向上流動時,應科學諮詢、廣寬管道探討外地生留澳工作的問題,社會應理性看待本澳人才問題,以開放態度面對發展的變遷。2016年本澳將有多個大型項目落成,若人才長期供不應求,將影響競爭力,社會應做好多元人才的儲備。

議員李從不認同本澳年青人競爭意識薄弱。他相信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升僱員收入分配,可為提升年青人競爭力注入正能量。李從正說,社會需關注加快本澳經濟多元的進程,讓年青人對澳門未來有清晰藍圖。

李從正指出,今天年青人的競爭力被受質疑,責任不可全推在他們的身上。因為競爭力不單涉及教育水準,更重要的是年青人對未來的希望、堅持和不斷奮鬥的拼搏精神。鼓勵年青人勇於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要多磨練,但這不等於任由年青人“跌跌撞撞”、“自求多福”,至少維護健康的就業環境及創造足夠的發展平臺,這是政府及全社會的責任。

非本地生留澳未定是“知難而止”?

政府政策研究室強調政府對非本地生留澳工作未有定案。議員陳偉智認為,政府強調未有定案是“知難而止”,非本地生留澳工作會對本澳未來發展構成很大影響,尤其是影響本澳年青人就業。議員關翠杏認同吸納非本地學生是國際補充人才慣常的做法,對於2016和2017年本澳需大量人力資源,本澳已有相關制度補充本澳人力資源,沒特別需要另闢途徑。議員蕭志偉相信政府制定政策會結合社會意見,若本澳人力資源短缺,在維護本地人就業的時,可考慮配合海外專才來澳。

學者:輸入專才可增競爭力

澳門大學商業經濟學系教授蕭志成認為,政府過往對輸入外勞政策欠透明,令市民誤解外勞會“同本地人搶飯碗”,因而對外地生留澳工作產生反感。蕭志成解釋,外地生留澳工作政策與香港的輸入專才政策相同。他認為本澳勞動力不足,若政府有策略地輸入專才,可提升本地居民競爭意識,有利本澳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