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核四公投”及政治後遺症

通過”公投”解決“核四”爭議,不僅難以達到目的,而且可能對未來台灣政治與兩岸關系發展投下難以預估的重大變數。台灣“核四公投”及政治後遺症

近來,馬當局對於“核四”問題的政策與立場發生重大變化,不再被動地強調“核四”續建的好處與停建的不利影響,而是訴諸直接民意,決定通過“公投”這一最直接的民主手段來個最後了斷,以結束長達數十年的爭議。然而,馬當局的“公投”決斷論,未能獲得“反核團體”與民進黨的積極回應,陷入了一場新的“公投”政治算計與政治鬥爭,結局難以預料。

“公投”決策掀風暴

通過“公投”解決“核四”爭議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是馬當局處理“核四”爭議的殺手?。“公投”是民進黨的“神主牌。之一,一路走來,民進黨不斷高舉“公投”大旗,不僅完成“立法”,而且數度推動“公投”行動。可是,對於馬當局的“核四公投。倡議,民進黨卻一反常態,不僅未給予積極回應,反而在第一時間提出質疑。

民進黨之所以一反常態,反對執政當局對“核四”政策進行公投,很大部分原因在於“公投”題目的設置上。馬當局推動“公投”的題目為“是否支持停建核四”,這與民進黨主張的“是否支持續建核四”有很大區別。由於現行“公投法”門檻較高,對發動“公投”與通過“公投。設置了較高的條件(“公投案”的投票人數須達台灣投票總人數的1/2以上,且有效投票數超過l/2以上),“公投案”獲得通過的幾率不高。因此,在民進黨看來,如果將“公投”題目定為“是否支持停建核四”,不僅很難達到停建“核四”的目的,而且依法在未來八年內不得再發動同樣議題的“公投案”。

在無法掌握設定“公投”題目的情況下,民進黨將鬥爭的戰略重點轉向“公投法”的修正問題上,試圖降低“公投法”的門檻與條件,增加“公投案”通過的可能。此外,對於“公投”的時機,估計民進黨也會採取拖延戰術。

“公投”的時機對“公投”結果會有很大影響。民進黨希望“核四公投”能與明年的“七合一選舉”合併舉行,這是由於選舉期間容易進行政治動員,可以趁勢使“公投”結果朝有力於自己的一方轉化。

“核四公投”風暴實際是一場藍綠政治算計與政治博弈的較量,雙方均希望通過“公投”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馬當局與藍營希望通過“公投”達到“核四”續建的目的,民進黨或綠營希望通過“公投”達到停建的目的。於是,藍綠都在“公投”問題上做政治文章。台“行政院長”江宜樺將“核四”付諸“公投”本身,反將綠營一軍,甚至以政治生命作賭注,有明顯的政治施壓用意。而民進黨一方面要求馬當局立即下令停建“核四”,另一方面又要把“核四公投”變為對馬英九執政的信任“公投”,以升高藍綠的政治“對決”,從而達到影響“核四公投”結果的目的。

“核四公投”也遭到了許多反核人土的反對。“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銀表示,政府推動“核四公投。是“推卸政治責任的作法”, “核四”安全並不能靠“公投”解決。民進黨前主席、反核頭號領袖人物林義雄強調,馬當局推動的“核四公投”是“耍弄人民的惡作劇”。面對各方質疑,馬當局處理該問題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引爆藍蕾內部爭鬥

在“核四”續建及“核四公投”這一重大敏感議題上,國民黨內部也無法充分整合,形成統廣的力量。

國民黨執政的臺北市長郝龍斌與新北市長朱立倫對“核四”的立場格外受到關注。3月21日,郝龍斌公開表示,“核四安全性遭質疑,核廢料去處也成問題,如果明天‘公投’,人會選擇不支持核四續建”,而且強調“若未來所有資訊、民調趨勢都很明顯,立法院可透過協商或決議,決定核四是否停建”。這一言論猶如一個強大震撼彈,震動了台灣社會與政壇。郝龍斌公然與馬當局既定的“核四公投”政策唱反調,搞對抗,否定“核四公投”決策,立場轉向民進黨與綠營,用意何在?

郝龍斌是藍營內部中生代政治人物,具有很強的投機性,他從國民黨轉投新黨,繼而又出任扁政府的“環保署長”,為了競選臺北市長又重回國民黨的懷抱。為了在其離任市長後政治上再上一層樓,郝龍斌近來不斷製造一些超越藍綠的話題,從主張“陳水扁保外就醫”到與李登輝合作、再到對抗馬英九“核四公投”,他的所作所為不僅延續了藍營內部固有的矛盾,而且還引發了許多新的矛盾。另外,新北市長朱立倫也公開發表一些言論,與馬英九當局的政策進行區隔與切割。

郝龍斌、朱立倫的用意非常明顯。年初,馬英九主導由原非國民黨籍的江宜樺組閣,江宜樺頓時成為國民黨內的一大政治新星,被外界解讀為馬“以江卡郝朱”的戰略佈局。於是,江宜樺成為郝、朱這兩位藍營中生代政治明顯的共同政治競爭對手。有了“郝江情結。與“朱江情結”,而且在反“核四”民意持續高漲的情況下,郝龍斌與朱立倫自然不會輕意配合江宜樺主導的“核四公投”政策。

郝龍斌、朱立倫在“核四公投”問題上不尋常的動作與表態,給馬當局處理“核四公投”造成很大困擾,可謂“前院火未滅,後院又起火”。與此同時,一些國民黨籍“立委”在民意壓力與個人政治利益考慮下,也不願與馬當局配合,給外界造成國民黨內部在“核四”問題上無法團結一致的印象。這預示著“核四公投”問題將成為執政當局與藍營內部權力鬥爭的焦點,如果處理不好,還會沖擊一年後的“七合一選舉”,關系黨內政治生態的變化。

“核四公投”的結局猜想

馬當局通過“公投”方式解決困擾台灣數十年的“核四”存廢爭議,這看似是一個“化被動為主動”的政治決策,也讓民眾對“新內閣”的施政作風另眼相看。然而,“核四公投”也是一步險棋,通過“公投”解決“核四”爭議,不僅難以達到目的,而且可能對未來台灣政治與兩岸關系發展投下難以預估的重大變數。

“公投”是民主政治體制下的直接民主方式,是對重大公共事務或重大政治議題依法通過全民投票公決方式做出最後的裁決,但並不是民主政治的最普遍方式。“公投”議題在台灣格外敏感與複雜,與台灣前途一直存在著某種聯系。二戰後,美國就曾提出要對台灣託管“公投”的主張,後有“台獨。分子在美日勢力支持下提出“公投”決定台灣地位安排與台灣前途。自此以後,“住民自決論”主張在台灣一直存在,這是一種變相的台灣前途“公投決定論”。民進党成立後,“住民自決論。更成為其最重要的政治主張。在民進黨的操弄下,“住民自決論”進而演變為主張“公投制憲”與推動“公投”立法,為最終爭取台灣獨立創造法律條件。

民進黨是一直推動“公投立法”的政黨。民進黨執政期間,“公投法”得以完成,“公投”則被民進黨政治化與工具化地加以利用。在2004年“大選”中,民進黨首次推動全民性的“公投”活動,並在2008年選舉中再次操作“公投綁大選”,均引起極大的政治爭議與兩岸關系的高度緊張。

事實上,台灣過去也舉行過多次地方性的公共政策“公投” (個別涉及政治議題),但範圍小,影響有限。這次“核四公投”不同,這是對全島性重大公共政策進行的“公投”,而且是首次由“立法院”發動提出的“公投案”,不需經過“公投審議委員會”審查,而是由“中選會”直接辦理,其後續影響非常深遠。

在台灣藍綠政治對立與民粹主義高漲情況下,未來一旦重大公共事務與兩岸議題出現重大爭議,都訴諸最直接的“公投”解決,可能讓“公投”常態化,台灣將會陷入“公投”怪圈。目前,台灣是當今全球訴諸“公投”行動最多的地方之一,這次“核四公投”範例一開,未來只要藍綠在重大議題上出現爭議就訴諸“公投”,必然會增大內耗,加劇藍綠間的政治對抗。特別是如果對現行“公投法”進行修改,降低“公投”的條件與門檻,其危險更高,後遺症更大。

最令人擔憂的還是對兩岸議題的“公投”。以民進黨為主的綠營勢力不斷企圖在兩岸議題上做“公投。文章。如果未來民進党重新執政,對兩岸重大議題發動“公投” (如廢除ECFA的“公投”、對兩岸政治定位或台灣前途進行“公投”等),將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帶來重大不利影響與難以估計的沖擊與後果,我們對此必須保持警醒。

王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