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蘇藉服貿協議辯論聯手「做掉」蔡英文?

經過「總統府」和民進黨中央的代表昨日下午協調,馬英九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電視辯論」,確定於九月十五日下午在「公共電視台」進行。辯論的方式與程序比照三年前的「ECFA雙英辯」,但時間從兩個半小時縮為兩小時左右,沒有媒體提問,雙方交互詰問從五輪次壓縮為四輪次。

「總統府」和民進黨中央黨部對此高度重視,均成立了幕僚單位予以囊助。其中馬英九已於昨日指示「總統府」成立「服貿辯論諮詢小組」,由「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擔任聯絡人,諮詢小組的諮詢對象,將包括勞工團體及產、官、學界,盡可能周延的蒐集各方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後的影響及正反意見,將資料與意見彙整後,提供馬英九準備參考。而民進黨中央則組成幕僚團協助蘇貞昌,其成員將會有政策會執行長吳釗燮、民調中心主任吳祥榮、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等黨務主管及學者,蒐集意見的範圍包括受影響的產業界、學界、各公民團體、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等,彙整資料後,送交蘇貞昌研讀。

這場辯論,相當觸目。據「TVBS」昨日公佈的民調顯示,有七成以上民眾支持此次辯論,並有六成五民眾表示將會收看。倘是換算成選舉參數,沒有任何一個政黨、一位候選人能得到如此高度的關注,甚至這個「參與率」還高於某些公職選舉的投票率。

這也正是馬英九提出辯論,蘇貞昌初始拒絕、後轉應諾並積極備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如此高的曝光度,在非選舉期間的平時是較難得到的。尤其是在目前公民運動興起,拒絕政治人物上臺發言,使得政治人物遭到邊緣化的情況下,這是極為難得的搶回輿論版面陣地高度的方法,可以將民眾的注意焦點,重新引回到政治人為尤其是朝野兩大政黨主要領袖的身上。

當然,辯論的主要動機,還是像馬英九所說的那樣,「真理越辯越明」。透過辯論,達到自己陣營的主張訴求可以家喻戶曉以至是壓倒對方之目的。在馬英九方面,在「服貿協議」已經被「汙名化」之後,希望能透過辯論,拋出一系列數據,解釋「服貿協議」對提振台灣經濟尤其是提升就業率的好處,為「服貿協議」除「汙」,恢復其本來面目。倘能達到這個目的,民進黨在「立法院」杯葛「服貿協議」的正當性就將崩潰,使得「服貿協議」可以通過「立法院」的審查,隨後就是海峽兩會洽簽《兩岸貨物貿易協議》及「ECFA」的其他後續性協議的時候,並能推助大陸海協會駐台灣辦事機構條例獲到通過。再加上已經見好的經濟指標,應可將馬英九從民調低迷的泥淖中解脫出來。

至於蘇貞昌,當然是要根據幕僚小組所蒐集到的數據資訊,繼續並深入抹黑「服貿協議」,在增強其杯葛的正當性的同時,也要打破「九二共識罩門」的迷思,希望能為「七合一」選舉尤其是「總統」大選,消除「九二共識」及兩岸交流對民進黨選情的影響。實際上,現在連民進黨執政的縣市長都掀起「大陸熱」,大陸在中南部漁農產區的契約,也改變了漁農民的「大陸觀」,這將會改變兩岸關係不是地方選舉主流因素的習慣現象,對民進黨的「七合一」選情非常不利;更遑論兩岸關係有重大影響的「總統」大選了。而去年的「總統」大選,蔡英文就栽在「九二共識」之上。對此,作為負有「七合一」選舉總操盤之責,及希望能成為民進黨「總統」候選人並能贏取大選的蘇貞昌,是極為希望能避免重蹈蔡英文的覆轍的,因而必須透過辯論,達到進一步抹黑「九二共識」之目的。

那麼,這場辯論,究竟是誰會贏出?現在政壇上有多種分析。有說是出身律師的蘇貞昌口才便給,在「口水戰」中應會贏馬英九的;而馬英九則可在提出翔實的數據中扭轉被動局面。但不管誰輸誰贏,都應可透過辯論,讓民眾從中得出自己的判斷。就此而言,兩人都有可能是贏家。

但有一個人絕對是輸家,那就是蔡英文。在她已經失去政治舞臺之下,透過辯論,將使蘇貞昌的知名度更高,形成此消彼長的強烈反差態勢。一方面,在「數人頭」的明年五月黨主席選舉,本已佔有「人頭黨員」優勢的蘇貞昌,加上透過辯論大幅提升的知名度,或能擊潰「蔡謝聯盟」的進攻,繼續掌握黨機器及「立委」提名大權;另一方面,在「全民調」的「總統」黨內初選,蘇貞昌透過辯論,就可扭轉自己的知名度不如蔡英文的劣勢,而本來佔有優勢的蔡英文,則因為繼續被邊緣化,而很可能會被蘇貞昌扳回一局。實際上,在兩年前的黨內「總統」初選中,即使是實施對蔡英文有利的「全民調」,蘇貞昌也僅是輸一點三五個百分點而已。而且,透過辯論,蘇貞昌也可甩掉「沒有論述」的負面評價,不然蔡英文專美。

這也就是為何當初支持「國是會議」的「英系」、「謝系」及無派系,反對「服貿協議」辯論,而當初反對「國是會議」的「新系」、「蘇系」及「遊系」,卻反過來支持「服貿協議」辯論的原因,都是一個黨內權力之爭在作怪。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後來反對「服貿協議」辯論者,當初並不是反對的,相反還曾提出讓蔡英文也能參與辯論的建議,這當然是要為蔡英文「搭台」。但在遭到馬英九和蘇貞昌反對,使得蔡英文徹底失去舞臺之後,才轉為反對的。

為何連馬英九也反對蔡英文參與辯論?最理直氣壯的理由就是,「服貿協議」辯論「總統」與民進黨主席兩人之間的事兒,不是多人參與的討論會,沒有任何黨職、公職的蔡英文,為何要插一手?

但「潛台詞」卻是,寧可「作堆」給蘇貞昌,也要讓蔡英文吃「二零一六」的「閉門羹」。也就是說,二零一六年的「總統」選舉,蔡英文對國民黨候選人的威脅力要比蘇貞昌大得多;既然如此,就要打掉主要敵手,留下次要敵手與國民黨的參選人對拼,以減少威脅。

實際上,蔡英文的實力。已在去年「總統」選舉中展現出來。盡管馬英九擁有現任及行政資源的優勢,也有「九二共識」的加持,更有企業家的「背書」,但也只是贏不到六個百分點而已。倘是蔡英文再戰,無論是吳敦義,還是江宜樺、朱正倫,恐怕都不是她的對手。

因此,一個是要實現國民黨長期執政的美夢,一個是要為自己的「千秋大夢」著想,就以進行「服貿協議」辯論的手法,聯手「做掉」蔡英文。

對此,蔡英文當然是心知肚明,近日就怨言多多,並對可以為自己提高出鏡率的「國是會議」無法舉行而耿耿於懷。但這也是自取其咎,本來在在輿論壓力之下,馬英九也已接納了她的提議。但她卻畫蛇添足,添加了一個先行停建「核四」的「門檻」,被馬英九逮個正著,直斥為把議題當「前提」,沒有誠意,因而關上大門。蔡英文一再失去可以曝光的機會,這又怨得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