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顆太陽」會否烤焦民進黨「總統」初選?

距離二零一六年三月「總統」大選還有兩年多,即使是距離民進黨「總統」初選還有差不多兩年,但民進黨在「兩顆太陽當空照」的情勢之下,黨內就已是充滿權謀的放話到處亂竄,「擁蔡」與「擁蘇」者都要扮演當代的「後羿」,射落其中一顆「太陽」,只保留另一顆「太陽」「普照大地」。這種情況,在民進黨成立二十七年來,還較為罕見。弄得不好,可能最後「兩顆太陽」都因身上傷痕累累而同告隕落,或是讓厭倦內鬥的民進黨員拋棄,另行推人出戰,以免傷了黨內團結。或許,被視為民進黨「明日之星」的賴清德,將會「冷手執個熱煎堆」。

實際上,民進黨「兩個太陽」之爭,不是自今日始。而去年和今年兩次全代會上的黨內初選「黨員投票」及「全民調」之爭,就充滿了各為其主「挪火煮食」的氣氛。在「全民調」塵埃落定之後,兩大派的鬥爭手法轉為「放話」,亦即祭出民進黨最拿手的「輿論戰」,為自己所擁護的「主家」造勢,佔領輿論高地。實際上,最近雙方的擁護者就針鋒相對,各自放話,勢要「砌低」對方。包括前「國代」莊勝榮公佈了下屆臺北市長民調,蔡英文名列第一,但該調查卻將曾參選臺北市長的蘇貞昌抽掉。由於該項進行民調的幕後民調機構,就是蘇貞昌的核心幕僚張鬱仁所主導的「山水民調」,因而在黨內引發爭議,質疑該民調企圖將蔡英文「卡死」在臺北市,為蘇貞昌掃除「二零一六」的障礙。緊接著,曾任「扁朝」政務官的張景森在臉書上放話,蘇主席應該要有大智慧,從黨內及社會支持度來看,「二零一六」小英出征幾成定局,再費心機,只是傷黨傷自己;因而蘇貞昌最好的抉擇是,在「兩岸服貿辯論」之後,退出「二零一六」大選,競選黨主席,並再度為黨出征,投入二零一四年臺北市長選舉。

本來,按照民進黨的傳統,曾經參加「總統」大選均是輸選的蔡英文和蘇貞昌,都不應再出來參選。但相比之下,蘇貞昌僅曾是「副總統」候選人,受傳統限制的因素較為小一些,就如謝長廷也曾於一九九六年作為彭明敏的副手參加「總統」大選,到二零零八年仍可作為「總統」候選人參選的模式那樣,蘇貞昌還可再選。但仍是兩張「老面孔」在「賣臉」,看在民進黨中生代眼中,就滿不是味兒,要熬到哪一天才能出頭?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現時民進黨內具有全島知名度者,還是蔡英文和蘇貞昌,被視為「明日之星」的賴清德尚未臻達此境界。盡管賴清德也曾任過「中央立法機關」的「立委」,但尚未有過在「中央政府」任職的歷練,而現在執掌的台南市雖是直轄市,但也只是在二零一零年才升格,而且也只是地方官而已;何況,在「五都」中,台南市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口等指數,都遠不如其他「都」。因而就「中央行政」及中央黨務經驗而言,仍然比不上曾任過「行政院」正、副院長,及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蔡英文兩人。而且,蔡英文還曾任過「陸委會」主委,在民進黨呈現弱項的兩岸關係事務範疇,還具有較為豐富的實務經驗。

這些經驗,對於民進黨來說,是極為珍貴的。猶記得二零零零年陳水扁當選「總統」,首次實現「政黨輪替」,民進黨根本上沒有「中央執政」經驗,民進黨人也無幾人是曾在「中央政府」工作過,甚至擔心會遭到長期受國民黨政治文化薰陶的軍隊的反彈,因而只得「讓權」,禮請國民黨執政時的「國防部長」唐飛出任「行政院長」,並留用了大批國民黨籍的政務官。但終究因理念不同,尤其是唐飛對民進黨的「反核神主牌」中的重要一環「修建核四」,持有不同意見,而無法合作下去。其他國民黨籍的政務官也因感到彆扭或不被信任,而與民進黨的政務官咬合不順。陳水扁只好實施「全面執政」,換上民進黨籍的「行政院長」,但也因經驗不足而跌跌撞撞。因此,在此種角度而言,蘇貞昌、蔡英文還是要「被迫」掛帥,賴清德仍未夠「火候」。但倘是為「薪火相傳」著想,無論是蘇貞昌還是蔡英文贏得初選,都宜以賴清德為「副總統」候選人,或是當選後讓其出任「行政院長」,在「中央」接受行政歷練。當然,不止賴清德,還有其他具有相似條件的人選,但要事先調查清楚,是否會像蘇嘉全那樣的有「農地變豪宅」之類的「痛腳」被人抓住。

而從對手的角度看,蘇貞昌、蔡英文還有兩個較好的條件,其一就是馬英九的兩屆任期屆滿,不能再選,其他接過「接力棒」的人選,個人條件均遜於馬英九;其二是馬政府的民意支持度低迷,可能會有部分選民人心求變。這是民進黨的較好時機,而且國民黨也已執政兩任八年,按照西方政黨政治的普世價值,也是到了再次「政黨輪替」的時候了。但問題是,馬政府的民調這麼低,民進黨卻並未遵循以往「此消彼長」規律實現上升,而是也一直徘徊不前,而且也一味只是懂得批判馬政府的施政缺失,甚至是阻擋立法,而未能提出可讓民眾看到「牛肉」的建議措施,亦即未能讓民眾看到希望及「政黨輪替」的好處。另外,民進黨也無法形成論述,只能跟著民眾的屁股走,甚至還被公民運動刻意區隔排斥,這與民進黨過去善於製造議題,率領民眾前進的傳統,形成反差。

平情地說,倘是只能夠在蘇貞昌、蔡英文兩人之間挑選,相對地蔡英文的條件還較好一些。畢竟,作為出國浸過「洋墨水」的法學博士,在論述方面稍為優勝,也具有作為「元首」應當具備的國際視野,這是未有出國留過學的蘇貞昌不可比擬的。而實際上,從蔡英文、蘇貞昌兩人在黨主席任內的作為情況看,蔡英文就提出了一些較好的論述,民意支持度也比蘇貞昌高。

但不管怎樣,還是要經過黨內初選,仍將會有一系列明爭暗鬥。盡管全代會已經通過了「全民調」,但即使是實行「全民調」的二零一一年初選,蔡英文也只是僅高蘇貞昌一點三五個百分點而已,而且當時蔡英文是黨主席,掌握有黨機器,並領導了幾場抗爭,獲得了「暴力小英」的稱號,不管是貶意還是褒意,都有利於全島知名度,也尚且如此。而在卸任黨主席,失去政治舞臺之後,逐漸陷於邊緣化,而蘇貞昌則轉為出任黨主席、掌握黨機器之利,因而「全民調」未必不利於蘇貞昌。

現在關鍵的,還有兩道「坎」,其一是明年五月的黨主席選舉,其二是民進黨在「七合一」選舉中的戰績如何。黨主席選舉是「數人頭」,蘇貞昌具有現任優勢,也因在黨內經營較久而擁有組織基礎,而且在允許陳水扁重返民進黨問題上,贏得了「扁系」及「獨派」的支持,實力增強。關鍵是如何安排遊錫,再獲「遊系」支持。而蔡英文則雖有「謝系」及許信良支持,但實力仍不如蘇貞昌。剩下最後一個懸念,就是曾經對兩人都有好感的「新潮流系」,決定傾向哪一方,哪一方就將會勝出。不過,從過去經驗看,「新系」有可能是「保持中立」,但開放「流員」自由選擇,可能「南流」和「北流」會有不同的「流」向。

經過這番折損,很可能又將會像二零零八年謝長廷與和蘇貞昌誰也不服誰那樣,明和暗鬥,削弱民進黨的戰力,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