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節前夕,超過70歲的大軍區級將領幾乎全部榮退。國防部新聞人對外解釋說,“這是基於年齡規律的正常人事調整。”
“擔任大軍區級職務,副職63歲,正職65歲。”軍事法學教授錢壽根介紹說,現役軍官法對作戰部隊軍官的平時任職最高年齡做出限制,年齡已是軍隊實現新陳代謝的鐵律。
大軍區正職的職務等級軍銜,通常為上將或中將。按照現行規定,大軍區正職晉升上將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任職滿兩年,二是具有4年以上的中將軍銜。“大軍區正職”,是指總裝、總後的政委,總參、總政的副職,海軍、空軍、導彈部隊的政委,北京、南京、廣州軍區等七大軍區的正職,以及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的正職。
這輪調整後,負責大軍區領導工作的“40後”將領基本退出舞臺。公開的簡歷來看,新任七大軍區的司令員和政委清一色是“50後”,最年長者是63歲的蘭州軍區政委李長才,而濟南軍區司令員趙宗岐、南京軍區政委鄭衛平以及成都軍區政委朱福熙最為年輕,三人都出生在1955年。
1950年,正是這輪大區正職調整的“點”。
制度設計的背後總有政治的考量。“點”的選擇,要確保海外觀察家們所謂的“穩定軍委主幹結構”:1950年後出生的將領擔任大區正職,可保證多數軍委委員任期能達兩屆10年。即使在第二個5年換屆時,未進入軍委的大區正職將領,也能確保接替屆齡告退的部分軍委委員,從而完成向十九大的平穩過渡。
這是一道簡單的算術題:1950年出生的將領,今年恰好是63歲。五年後換屆時就已68歲,若無特殊情況,通常會選擇榮退。
孰上孰下?預測中國軍方高層將領升遷名單時,西方政治觀察人士通過年齡等信息,就可以預測得八九不離十,年齡等履歷都是公開渠道可以獲取的。
預測軍方高層將領的升遷,還有一個路徑,就是觀察每年“八一”前授封中將和上將的名單。這輪得以晉升的二十多位大軍區級將領都還有共同特點,幾乎都是近年來授封的上將。
新任空軍司令馬曉天是2009年7月授予上將,而空軍政委田修思則是2012年7月獲授上將軍銜。四總部部長和政委大調整中,僅前國家主席劉少奇之子劉源留任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
自2007年起,每年“八一”前夕,中央軍委都會舉行晉升上將儀式。2013年,中央軍委晉升6位高級軍官為上將,現役上將由原來的25名,增加到現在的31名。
年輕化趨勢進一步凸顯。這6位新晉上將均出生于1950年以後,平均年齡60.7歲,其中最年長的是總裝備部政委王洪堯,61歲。最年輕的則是59歲的南京軍區司令員蔡英挺。“年輕化”的思路緣起1985年百萬大裁軍。鄧小平當時提出,“軍隊高層領導班子要帶頭實現年輕化,搞好精簡整編。”
較於地方黨政系統的“70”、“80”後廳官、省部級高官,大軍區副職以上的高級軍官隊伍還多在“50”後或“60”初。畢竟,和平時期難以塑造出戰功卓著的精英,得以越級提拔。
軍隊年輕化已是世界潮流。西方國家的軍隊也都設定年齡上限,以掐住高級將領“高齡化”的趨勢。以色列的軍隊走在最前列:在國際性軍事行動中,20歲的士兵,22歲的士官,24歲的少尉排長,29歲的上尉連長,40歲的中校營長是比較合理的年齡組合,而高級將領通常不會超過50歲。
中國軍隊也迎來新氣象:來自地方院校的“80”後大學生增多,年輕的“70”後師長開始出現,這大不同於過去軍隊生長幹部特徵,新型的軍官正在成長。
(于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