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藉「鍘王事件」渾水摸魚

「立法院長」王金平昨日再次主持朝野協商,但仍未能就「行政院長」江宜樺上臺作「施政報告」達成共識。盡管民進黨團已經放軟立場,從當初的「三項條件」,剩下只有一項江宜樺必須為其說過的「已經做好了立法院沒有王金平的準備」道歉,其餘的「檢察總長」黃世銘停權接受調查、廢除偵查組、結束「特務治國」,以及包括電價凍漲在內的經濟、民生等議題,已經不再提起;但民進黨黨團在明知仍然堅持這個「上臺條件」,反而將會令民眾產生「製造國會亂象」印象的情況下,仍不罷手。而由於江宜樺作出道歉就等於是承認馬英九「鍘王」是錯誤的,這並非是江宜樺一人就可以承攬得下來,而且更不屬他的職權範疇,因而理所當然地予以拒絕,因而未能解套。而據王金平事後透露,他向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請託,不再堅持一黨之見,讓江宜樺上臺,但卻遭到柯建銘發火痛斥。這回,讓王金平嘗到了「請託遭拒」的滋味,然而偏偏這宗在台灣鬧到地覆天翻的「關說事件」,就是柯建銘拜託王金平向特偵組關說而引致的,現在柯建銘卻拒絕了王金平並不違法,相反還有利於台灣政局穩定的請託,又何其諷刺也。

當然,柯建銘如此怠慢他的恩公,並非是柯建銘本人忘恩負義,而是來自民進黨中央的指令。顯然,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已經橫下了決心,要充分利用馬英九「鍘王」而引發社會惡評的有利時機,火上澆油,把馬英九徹底攪臭,以利將自己的「二零一六」大夢變成現實。為此,他除了指令民進黨黨團在「立法院」繼續「玩火」施壓之外,也在明知民進黨「實力不夠,難度很大」的情況下,堅持要「彈劾」馬英九。

蘇貞昌這樣做,可能是基於如下幾個目的:

其一、基於政黨政治的本質。實際上,政黨政治的一項重要內容,成立政黨就是為了通過選舉等方式爭取執政權,以運用執政權落實貫徹本黨的政治綱領;因而政黨之間必會進行鬥爭:自己在處於在野狀態時,抓住執政黨的失誤,狠狠批判,以製造「現在的執政黨不行,必須由在野黨上臺執政,領導人們改變現狀」的輿論氛圍,在下次選舉中達成上臺執政,推行本黨政治主張之目的,這是全世界政黨政治的本義及規律。但問題是,在台灣地區,政黨政治的態勢與普遍現象有所不同,既是由於過往國民黨政權實施「白色恐怖」,使得其前身——「黨外曾遭受血腥鎮壓的民進黨,條件反射地對國民黨進行強烈反彈的遠因,也是由於李登輝曾經利用民進黨對國民黨內「非主流派」進行惡鬥的慣性近因,而使得台灣地區藍綠兩大黨的惡鬥,超越了一般政黨政治理論和實踐的良性競爭的範疇。這就成為蘇貞昌要利用「鍘王事件」惡鬥國民黨的天然土壤。

本來,蘇貞昌自去年五月就任民進黨主席後,遇到了「天賜良機」,就是其主要對手執政國民黨,及其領袖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都跌到極低點,這正好是麼簡單趁勢狙擊的時候。而民進黨確實也是如此,一方面是猛批馬政府的「無能」並導致經濟和民生沒有起色,另一方面則在「立法院」的戰場上,極力阻擾一切有助馬政府改善經濟及民生,因而有利於提升馬政府民意支持度的法案,不讓馬政府有任何得益。而在此時發生的「鍘王事件」,就更是馬英九自動送上門來的「砲彈」,當然是不會輕易錯過此有利時機。尤其是蘇貞昌目前也遭到黨內外批評,縱然是馬政府民意支持度低迷,但民進黨也因為端不出讓廣大民眾有感的「牛肉」,而致民意支持度也沒有隨之提升,因而也正好是利用「鍘王事件」來轉移視線。因此,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其二、蘇貞昌「挪火」為自己「煮食」。正如前述,蘇貞昌並未有在馬政府民意低迷中提出可以令民眾感動的政綱,已經為自己帶來不利的評價。但他並不把主要精力擺放在提高黨的競爭力方面,而是在為自己能在明年連任黨主席,及在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的黨內選戰中佔據有利地位而營營汲汲,專心應付黨內各派系,因而更是受到強烈批評。而「鍘王事件」正好是為自己轉移視線的好機會,趁機渾水摸魚,一方面可向黨內作出交代,另一方面也可掩蓋自己掌控黨務的無力狀況。與此同時,還可藉著「彈劾」既是「總統」也是主要競爭對象的黨主席馬英九,來抬高自己個人形象。

其實,利用「鍘王事件」渾水摸魚的效能,並不單止於此。蘇貞昌藉機叫停「服貿協議辯論」,也是拋卸包袱的手法。據說,黨內不少人評估,由於馬英九掌握行政資源,可以在辯論中提出許多具體數據;而蘇貞昌則無此優勢,只能爭辯論中淪於「口水戰」,為反對而反對,再加上蘇貞昌的辯才並不甚佳,本身就有「論述的貧困」的先天不足,難免會在辯論中暴露出「貧困的論述」,而且黨內外也很容易將他同蔡英文與馬英九就「ECFA辯論」中的表現作比較,因而紛紛認為他在辯論中將佔不到便宜,甚至會鎩羽而歸。而「鍘王事件」一來,正好為自己搭建了下臺階,避免在「服貿協議辯論」中出醜。

其三、要為民進黨的「黨鞭」柯建銘開脫責任,從而可以討好「扁系」和「獨派」。眾所周知,「鍘王事件」的起因,是柯建銘拜託王金平為其「關說」,因而整個事件的「罪魁禍首」,是作為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的柯建銘。既然馬英九能為此而對本黨籍的「立法院長」王金平「開鍘」,民進黨更應該對柯建銘施以黨紀處分。盡管馬英九向王金平「開鍘」,還有著其他的各種因素摻雜在內,包括由二零零五年黨主席選舉開始的個人恩怨,也盡管民意代表請託遊說是平常事,「立法院」也正在醞釀為《遊說法》立法,但今次的「關說」是侵犯了司法獨立權,因而民進黨也應懲處柯建銘。

然而,柯建銘不但是民進黨的「黨鞭」,民進黨無法應付「沒有柯建銘的立法院黨團」亂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柯建銘與陳水扁的關係極為密切,是陳水扁極為倚重的人物,蘇貞昌如果沒有保護好他,就將會得罪一大票「扁迷」和「獨派」,從而不利於自己的爭取連任民進黨主席,及獲得「總統」大選的黨內提名。為此,蘇貞昌就一方面拼命地「護王」,另一方面則是瘋狂地「打馬」,藉著否定馬英九批判「關說」的正當性,來偏袒回掩護柯建銘。

對此,蘇貞昌似是誤判形勢。盡管聲討馬英九的聲浪越來越大,但並非是針對「關說」的本身,而是一方面不滿馬英九的粗糙做法,另一方面藉機發洩對政局的不滿。因而很少人敢於為「關說事件」的本身「翻案」,只是避開不提而已。因此,民進黨偏袒柯建銘,並不會為自己加分,卻反而讓外間看穿民進黨的無賴。可能是蘇貞昌和柯建銘也都已感受到理壓力,柯建銘已經表態自請「立法院」紀律委員會調查,就是為了預防「馬王鬥爭」後期輿論轉向,及黨內的反彈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