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撤出戰場民進黨還要死纏爛打?

在臺北地檢署同一時間分別傳訊馬英九、江宜樺、羅智強,及傳喚黃世銘之後,所謂「馬江集團」深知整個大勢已對自己十分不利,因而決定從「馬王大戰」的戰場上撤退。因此,馬英九除了是指令江宜樺主動求見王金平,以釋放求和善意之外,其本人也宣佈,國民黨放棄對王金平上訴案的抗告。另外,也透露將會在「雙十大會」上與王金平有互動。至此,一場炮聲隆隆、硝煙瀰漫的「馬王大戰」,基本上停止了正面戰場的「熱戰」,而轉入了馬英九、王金平兩人都在尋求以時間換空間的「冷戰」階段。

馬英九退出戰場,也就等於是民進黨失去了「保王打馬」的戰場。實際上,在「王馬大戰」爆發之後,由於王金平的「關說案」的整個案情,是由自己的「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所涉的刑案而引發,本著避嫌原則,民進黨本來應當是靜觀馬王相鬥,眼看其兩敗俱傷,導致國民黨分裂,自己就可以坐收漁利,直取「二零一六」。但向來就已是對國民黨內部不和見縫插針、挑撥離間,而圖獲利的民進黨,卻是死性不改,反而認為機會難得,因而在旁搧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介入了國民黨的「家務事」,不遺餘力地上演「保王打馬」大戲,痛批馬英九搞「政治鬥爭」、「非法違憲」,力保王金平的「立委」資格和「立法院長」身份,連保外就醫的陳水扁都看不下去,呼籲民進黨不要成為「保王黨」。

民進黨為了擴大「保王打馬」的「戰果」,在「馬王大戰」的戰場內又開闢多個小戰場,其中一個小戰場是其「立法院」黨團,籍口「行政院長」江宜樺曾經說過「對沒有王金平的立法院,我們有心理準備」,而趁著江宜樺按照「憲法」規定,前赴「立法院」作施政報告之機,叫喊「江宜樺沒有道歉,沒有上臺」,連續五次佔領講台,不讓江宜樺上臺作施政報告,讓江宜樺及由他所率領的一眾部會首長,只得在「立法院」議場內枯坐,等待「立法院」朝野政黨協商的結果,而致浪費寶貴的時間,耽誤政務。

今日,又將是「立法院」召開院會的日子。按既定日程安排,江宜樺又將赴院,準備上臺作施政報告。在「馬王大戰」已經落幕的情況下,如果民進黨仍然霸佔講台,不讓江宜樺上臺作施政報告,恐怕就將會惹火上身,惹起廣大民眾的強烈反感。

其實,國民黨「立院」黨團也正好是在冷眼旁觀,眼看著民進黨繼續犯錯。本來,不少國民黨「立委」對這次「鍘王案」也很反感,並因為自己與王金平是「立法院」的同僚的關係,因而不願得罪,反而對馬英九有意見。但是,更反感於民進黨團的無理取鬧。因此,在民進黨「立委」阻擋江宜樺上臺作施政報告時,國民黨「立委」並沒有像以往那樣沒有衝上去拉開民進黨「立委」,因而也在猜測,這可能是國民黨的「苦肉計」,故意為之,讓此來暴露王金平確是沒有能力協調「立法院」的朝野黨團,造成了「立法院」效率低下,並導致審議服貿協議的進度受阻,因而反證了馬英九「鍘王」的正當性。與此同時,也激起民眾對台灣經濟的懮慮,因為倘江宜樺無法上臺作施政報告,緊接下來的施政總質詢,及「中央」財政開支案等的審議都將無法按期完成,很可能會重蹈美國政府「關門」的覆轍。

本來,民眾對民進黨在「立法院」處於少數,卻要綁架多數,經常無理癱瘓議事,杯葛法案,使得處於優勢地位的國民黨施政舉步維艱,就已是極為討厭,並對王金平沒有行使警察權維持秩序,遏止民進黨黨團的違法亂紀行為,助長民進黨將少數意志淩架於國民黨多數意志之上,也多所反感。因此,當馬英九從「馬王大戰」的戰場上撤出之後,民進黨卻仍然阻擋江宜樺上臺作施政報告,而王金平也沒有當機立斷予以反制,人們在「九月政爭」中曾經有利於王金平的同情面,就將會像「鐘擺」那樣,擺到馬英九那邊去,民進黨不但討不到便宜,相反還惹上一身羶。不要說是令民眾反感,而且還將會失去「二零一六」執政的機會。

實際上,馬英九「鍘王」,固然是因為其手法粗躁,不近人情而反為引發人們對王金平的同情,及對馬英九的不滿。但與此同時,民進黨卻未從中得益,盡管民進黨瘋狂地「保王打馬」,但其民調卻未上升,與馬英九一樣也是跌至穀底,彼此彼此而已。

這是因為,民進黨的「打馬」,並非是出於正義,而是其政黨惡鬥的本性為之,而且也是為了保護柯建銘。在過去,倘是國民黨內部出現類似王金平那樣的重量級人物涉嫌司法關說之類的重大案件,民進黨就必定會窮追猛打,議凸顯國民黨的腐敗不堪,方寸光反襯民進黨的「清流」,為爭取再次執政製造輿論。但今次民進黨卻是竭力為王金平辯護,並開展「打馬」行動,其目的是為了掩蓋柯建銘的案情,並意圖分化國民黨,削弱其爭取長期執政的實力,並使之施政更加困難,以反證民進黨具有執政能力。

但是,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卻又白白地放棄了可以表現自己執政能力的機會,不但是一直提不出可以證明民進黨具有執政能力的的論述和願景,無法讓民眾相信倘是由民進黨執政,可以振興台灣的經濟和改善他們的生活,而且還宣佈停止執行與馬英九進行的服貿協議辯論。本來,與馬英九進行服貿協議辦理,這是可以為民進黨反對服貿協議鋪陳理由,讓民眾贊同其政治立場的大好機會,並使馬英九腹背受敵,而且還可對民進黨內的另一顆「太陽」蔡英文起到排擠作用,令到已經沒有政治舞臺的她更是在吸睛的服貿協議辦理中陷於邊緣化。但蘇貞昌卻是藉口發生「鍘王案」,而停止服貿協議辯論,不但是失去一個極佳機會,而且反而令人產生他害怕辯論、「卸甲棄械」的感覺。

究其原因,與主席蘇貞昌有很大關係。蘇貞昌以為只要「打馬」,就可以壯大自己,因而窮追猛打。只能是惹起部份民眾的反感。尤其是當特偵組監聽「立法院」總機的醜行被揭發之後,立即刻意「做大」,舉行國際記者會,其發言稿又是凶巴巴的,讓已經厭惡了藍綠惡門的民眾,更為討厭。倘是以感性發言,回憶民進黨及其前身「黨外」曾經遭受「白色恐怖」的經歷,讓民眾產生「一覺回到解嚴前」的感覺,從而唾棄國民黨政權的濫用監聽手段,才是正路。但民進黨的做法,卻是完全相反,令人感到,蘇貞昌並不是當政治家的「料」,更沒有出任「總統」的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