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爆圓夢憶當年

1964年前的10月16日下午3時,在我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當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升上了戈壁荒漠的那一刻,中國人邁進了原子核時代。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無論是國力、工業基礎、科技水平,都搞不起、也搞不成原子彈,中國的領導人憑什麼敢決策?科學家們怎麼就敢幹?衣不蔽體、饑不果腹,拿什麼幹?中國的原子彈留給了世界太多的懸念,太多的不解之謎。

揭秘一:中國的原子彈是真的嗎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相隔了整整7個小時,才於晚上10點由新華社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外發出《新聞公版》和政府聲明。《人民日報》套紅號外也在這時向群眾散發。《新聞公版》和政府聲明早就批好了,報紙也不可能是臨時印的。為什麼要等7個小時?慶祝,歡呼,白天不是比晚上更方便嗎?

原因只有一個,毛澤東要搞清楚,這次爆炸是不是真的核爆炸。也就是說,我們爆炸的是不是一顆真正的原子彈。

爆炸剛過,周恩來就接到張愛萍從羅布泊打來的電話。周恩來非常激動,立即向毛澤東報告。毛澤東卻非常冷靜,問道:“怎麼證明是核爆?一定要搞清楚是不是真的核爆炸,要讓外國人相信!”

此時,王淦昌、朱光亞、彭桓武、程開甲等用各種計算方法和所獲得的測試數據進行了周密的計算驗證,充分證實確實是一次真正的核爆炸,爆炸當量為2萬噸TNT量,與美國投在日本長崎的原子彈相當。

消息反饋到毛澤東那裏,毛澤東再次指示:“先不要對外公佈,等外電報道證實後,我們再公佈。”

果然,從當日傍晚開始,美國、蘇聯、日本等國家,通過各種手段,已經偵查到我國在西部進行了爆炸了一顆萬噸級的原子彈,西方各大通訊就紛紛進行了報道。從搞清楚是不是真的核爆,到“等外國證實後我們再對外公佈”,毛澤東也許另有深意。但有一點,外國人的確幫我們做了一次公證。

揭秘二:原子彈放在那兒,爆還是不爆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前夕,美國“尤羅納”間諜衛星拍攝到了羅布泊核試驗場準備安放原子彈的百米鐵塔和其他分散開來的設施。根據種種跡象,美國判斷中國很快要進行原子彈爆炸。

1964年9月12日,美國《商業週刊》登出文章,稱美國要摧毀中國核設施。9月15日,美國國務卿臘斯克和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等人研究聯合蘇聯,阻止或打擊中國核計劃的方案。該方案設想了四種打擊方式:一、由美國進行空中打擊;二、由國民黨派戰機空襲;三、由中國內部特工進行破壞;四、空投國民黨行動小組進行攻擊。方案報給總統後,肯尼迪決定,原則上不管用什麼手段,必須阻止中國成為一個有核國家。

得知上述情況後,周恩來於9月16日、17日兩次召開中央專委會商討對策。會上出現兩種意見,一種認為按既定時間,於10月份進行爆炸;另一種意見是避其鋒芒,待三線建設好之後,擇機再試。羅瑞卿當即表示反對,說:“三線建設好還要等好幾年,到時候我們這些老傢夥已經退休了,老了,乘我們現在身體還行,先爆了,他們要動手,我們還能跟他們幹!”

情況反映到毛澤東主席那裏,毛澤東說:“原子彈既然是嚇唬人的,晚響不如早響!”

9天后,中國爆響了第一顆原子彈。

揭秘三:敦煌險些變為原子彈試驗場

原子彈的破壞力,世人皆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試驗場,最早選在哪里?敦煌!這個實驗場場址,是蘇聯專家選的。

那時是1959年。中國第一任核試驗基地司令員張蘊鈺奉命趕到敦煌時,試驗場的圖都畫好了。當時蘇聯專家說,敦煌那裏地域寬闊,有水源,適合建設基地的官兵用水。可正在勘察的部隊連水都沒的喝。地圖上卻有幾條河,可是100年前都乾涸了。沒有水,幾萬人的部隊生存都成問題。還有,敦煌的土質太松,高空風又是飄向黃河中下游的,怎麼能在這裏搞核試驗呢?更要命的是離莫高窟太近,只有130公里。

張蘊鈺是位儒將,喜歡寫詩,專程去莫高窟看了看。他在莫高窟壁畫前大氣都不敢出,生怕口中的哈氣會破壞了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可是,居然有決定要在這裏試爆原子彈!

張蘊鈺立即前往北京,向陳賡、聶榮臻彙報,說決不能把核試驗場放在敦煌!聶榮臻當即指示張蘊鈺放棄敦煌,向西到羅布泊重新尋找一個大的,能搞幾百萬噸,並且能搞地下核試驗的地方。

多年後談起此事,張蘊鈺還感到後怕,如果當初聽了蘇聯專家的,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敦煌上空一聲巨響,那後果不堪設想!

揭秘四:被原子彈摧毀的飛機、坦克是特技嗎

原子彈巨大的威力,尤其是對戰場的巨大殺傷力,用理論難以計算。中國擁有核武器是為了制止核戰爭,而為了對付核戰爭也就成了歷次核試驗的目的之一。

我們在電影紀錄片和《國家命運》中看到被原子彈摧毀的那些飛機、坦克、大炮、長車不是特技,而是實實在在的。當然,它們都是舊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除了大量的飛機、坦克、大炮外,連軍艦都上了,它們被切割成若干截,到現場後又被重新焊接起來。還有一比一的地鐵、長江大橋等等。這些都被稱作效應物,分別放在離原子彈爆心不同距離的地方,以檢驗被摧毀的程度。

隨著科技水平測試技術的提高和核試驗方式的轉變,各種特殊的儀器設備逐步取代了這些效應物,但從它們身上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具有實際價值。

揭秘五:兵團神秘失蹤、上萬農民“人間蒸發”、上千科學家隱姓埋名是怎麼回事

朝鮮停戰協定簽訂後,南北朝鮮仍處於緊張的對峙中。暫時停留在朝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也一直處在美軍的嚴密監視之中。1958年冬,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20兵團幾乎在一夜間不見了,是換防?是撤回國內?還是有什麼動作?突然失蹤的20兵團,引起美軍的高度警惕。

不僅在朝鮮找不到20兵團的蹤跡,在中國國內也沒有20兵團的任何消息。按常理,志願軍歸國是英雄凱旋,所經之處都會受到隆重歡迎,但是沒有任何有關的消息。20兵團好像一夜之間,在地球上消失了。

其時,20兵團的將士們正坐在運送貨物的悶罐列車內一路向西北挺進。沒有鮮花、掌聲,沒有歡迎的鑼鼓和人群,沒有親人的迎接,甚至連本次列車的目的地,大家都不知道。所經車站的站牌都用草簾子遮住了,在列車上都看不見已經到了什麼地方。官兵們只有根據太陽光的變化,猜測列車是在向西行駛。

目的地終於到了,是一望無際的沙漠。他們的任務是在沙漠上修鐵路、機場。至於修鐵路、機場幹什麼,不知道,也不讓問。直到兩年後他們才知道,他們是在一個叫額濟納旗的地方,正在建設的是中國的第一個導彈發射場;而早在他們剛剛離開朝鮮時,志願軍第20兵團的番號就已經取消了。除了中國軍隊的最高層之外,沒人知道戰功卓著的20兵團去了哪里。

在1960年初,部隊從河南、山東等地秘密招收大量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前往大西北兩個基地。他們中有做醬油、釀醋、做粉條、磨豆腐、掌鞋、修車、養牛羊豬、種菜等等各種各樣的師傅。部隊通過當地政府,秘密物色人選,進行嚴格政審考察。這些人嚴格遵守著“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的規定,可其實他們自己也並不清楚要去哪里去幹什麼,就秘密地離開家鄉,成為導彈或核試驗隊伍中的一員。這些農民大約有一萬人。一夜之間,這麼多農民從他們幾代生活的熱土上,悄無聲息地離開了。要知道,這不是一支軍隊在秘密地調動,而是萬餘中國農民自覺自願地秘密遷徙!這樣的農民,堪稱世界上最偉大的農民。他們中的許多人在戈壁沙漠幹了一輩子,至今很多人的第二代、第三代還生活在那裏。

隨著中國原子彈、導彈工程的啟動,中國一批著名科學家便陸續消失了。剛開始不少人還在某大學或某個研究所掛名,只有名字,沒有人,不久後名字也沒有了,徹底消失了。他們放下了手中的研究,秘密去了戈壁大漠、青海高原,開始了隱姓埋名的歷史。

一些從國外回來的科學家,不僅人要隱身,連名字都必須保密。像王淦昌,1962年改名王京,直到1978年恢復本來名字。女科學家王承書隻身前往蘭州,同是科學家的丈夫張文裕一直不知道妻子在幹什麼,每次給家裏寫信只能寫信箱,女兒一直以為媽媽住在信箱裏。

一些年輕的科學家也突然從同事中消失了。剛畢業的大學生,一離開學校便杳無音訊。而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有些科學家則不得不過起“雙重生活”,像鄧稼先。1972年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楊振甯訪問中國,這位兒時的夥伴點名要見鄧稼先。組織上只好臨時把鄧稼先掛名在一所大學,又往簡陋的家裏臨時拉去了沙發,書架上擺放了些專業書籍。精明的楊振寧一眼便識破了,卻不忍心揭穿好友。離開中國前,鄧稼先到機場送行,楊振寧使出激將法說:“稼先,我在國外聽說中國的原子彈是外國人幫著搞成的,是這樣嗎?”鄧稼先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請示。周恩來讓人通知鄧稼先:“告訴楊振寧先生,中國的原子彈完全是中國人搞出來的。”楊振寧離開同行的美國代表團成員,一人跑進衛生間,淚水奪眶而出。

多年後,楊振寧說:“知道中國在搞原子彈,又不見稼先的消息,連篇論文都看不見,我就猜他在搞這個。到原子彈一爆炸,我就知道他一定參與了。我知道他的專業,他在美國的博士論文與這個有關啊。”

上世紀80年代初,許多從事原子彈研究的科學家開始回到大學,回到科學院。只是到了這時,他們過去的同事、朋友、老師或同學,才知道他們還活著。

揭秘六:無法破譯的神奇密碼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為了安全和保密起見,以一種最古老的方式規定了使用密語,而不是採用密碼。原子彈密語為“老邱”;原子彈裝配,密語為“穿衣”;裝配車間,密語為“住下房”;原子彈在鐵塔上的密閉工作間,密語為“住上房”;原子彈插雷管,密語為“梳辮子”;氣象密語為“血壓”;起爆時間密語為“零時”等等。有關領導人也一律使用代號,毛澤東為87號、劉少奇為88號、周恩來為82號、賀龍為83號、聶榮臻為8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