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簽邊防合作協議 共謀25億人口的福祉

【本報綜合】中國總理李克強和印度總理辛格23日在北京舉行會談,雙方共同見證了兩國邊防合作協議等9個文件的簽署。中印總理不約而同地提到,為了兩國25億人口的福祉,中印需要攜手合作,共謀發展。

李克強辛格會談達諸多共識

香港中通社10月23日電 中國總理李克強和印度總理辛格23日在北京舉行會談,據國際在消息,會談結束後,李克強總理告訴中外記者:“中印兩國是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最具活力的新興市場國家,中印關係是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也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雙邊關係之一。中方願與印方一道攜手努力來造福25億中印人民。”

雙方在會晤中達成的諸多重要共識,集中反映在會談後簽署的9個合作文件上。

邊防合作協議是當天雙方簽署的第一個文本,文件的簽署表明中印在增進政治互信,維護共同安全方面獲得了新進展。李克強總理表示,文件的簽署有利於維護兩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中印一致認為,雙方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雙方有智慧、有能力管控和解決分歧,避免影響兩國關係整體發展。李克強表示:“雙方要保持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勢頭,通過談判協商,尋求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切實遵守兩國有關協議,共同維護邊境的穩定和安寧。”

印度總理辛格對此表示贊同,他說:“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是中印關係發展的基礎。雙方將繼續保持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的會晤,尋求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在當天的會談中,兩國總理還同意加強防務合作,將於11月在中國舉辦中印陸軍第三次聯合反恐訓練,早日動海上合作對話。除了政治安全領域的合作,中印在經貿合作方面也取得了新共識。兩國同意充分發揮戰略經濟對話等機制作用,拓展各領域務實合作,使貿易和投資并行。

此外,中印總理同意,2014年兩國將舉辦“友好交流年”慶祝活動,掀起人文交流的新高潮。中印還將與緬甸探討共同慶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辛格總理給予這些共識高度評價,他指出:“今天簽署的多個領域的合作協議和備忘錄將加強兩國之間的合作,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中印兩國都是文明古國,有25億人口。中印兩國的握手將引起全世界矚目。”

習近平就中印關係提四點建議

中新社北京10月23日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3日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印度總理辛格。習近平就發展中印關係提出四點建議:一要推動中印關係同國際大勢相結合,增進戰略互信。二要推動中印關係同各自發展需求相結合,深化務實合作。中印兩國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雙方要拓展在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電信、投資、產業園區等重點領域合作,提高合作水平,把中國向西開放同印度“東向政策”結合起來,實現互利共贏。三要推動中印關係同兩國復興進程相結合,妥善管控分歧。中印都雙方要相互照顧彼此關切,處理好邊界、跨境河流問題,加強在防務、打擊恐怖主義方面的合作,牢牢把握雙邊關係發展大局,維護中印共同復興進程。四要將中印關係同振興東方文明相結合,擴大交流對話。

印媒:多變世界需中印戰略合作

香港中通社10月23日電,印度總理辛格10月22日晚間率團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9年任期內的第二次正式訪問。

據《環球時報》報道,《印度時報》說,辛格訪華期間不僅與李克強會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將為他設宴,這是歷任印度總理訪華時“罕有的禮遇”。印度《展望》雜志說,印度領導人在邊界問題上的訴求是要確保今年上半年中印邊防軍“帳篷對峙”那樣事件不再發生。辛格看上去是想為中印關係打造一個可以確保上行的框架,不論他未來的接班人是誰,如果成功了,辛格就真的為提升印度最複雜對外關係之一做了貢獻。

《加爾各答電訊報》說,明年就是印中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60周年,如果能與中國簽署防務合作協議,辛格將贏得印美核協議以來最重大、最持久的外交成就。有匿名印度官員說,在印度,人們過去總是對1962年戰爭喋喋不休,但現在,我們已經吸取了教訓,現在的焦點是慶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誕生60周年。

印度亞洲通訊社刊發了這樣的文章——“不斷變化的世界需要印中戰略合作”。文章說,總把中國放在對手的角度加以看待是適得其反,也是沒有用的。在面對中國時,印度必須讓我們的觀點“去美國化”,不要像美國一樣常把中國視為最大挑戰。一個無知的印度既不能直面中國,也無法從中國得到尊重和友誼。總把中國視為侵略者、神秘且不可信的敵人便是無知,而且是弱者的觀點。文章說,中印在過去1000年交往中其實只打過一次仗,而且現在世界正在改變,重心越來越從美國主導的西方轉向東方,中國應被視為我們重要的戰略夥伴,它需要被接觸和信任。

學者:北京孤立周邊問題國家

中央社北京23日電,中國大陸學者評論北京的外交策略說,大陸正在「三管齊下」,除了鞏固友邦、拉攏領土爭議鄰國外,也「適當冷落和孤立周邊的問題國家」。

大陸當局近1年來頗為其外交作為志得意滿,特別是俄羅斯、蒙古國及印度總理近來同時訪問北京,陸媒更大舉作正面解讀。大陸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今天即在人民網發表文章,提及上述看法,暗指日本與菲律賓的意味十分明顯。

文章提到,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及總理李克強3月上任後,相繼出訪周邊共12個國家。其中,既有俄羅斯、巴基斯坦等與大陸傳統友好的國家,也有印度、越南等存在領土爭議的國家,還有在區域及國際社會影響力日增的印尼、哈薩克等國。

這篇文章指出,習、李出訪這些鄰國,「充分體現了中國外交面對現實、正視矛盾、靈活應對的辦外交理念。」

文章指出,大陸的外交正「三管齊下」。一是繼續鞏固、深化與友邦的戰略夥伴關係,共同協商因應地區和全球挑戰;二是逐步拉近和協調與領土爭議國的戰略互惠關係,透過務實合作,增進彼此間的政治互信,進而妥善化解雙邊爭議。

三是「適當冷落和孤立周邊的問題國家」,警醒這些國家「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畢竟「解鈴還須繫鈴人,中國睦鄰友好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關鍵是,某些鄰國首先要「摒棄其錯誤的歷史認識,改變對抗的非理性戰略」。

文章除指習近平先後提出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主張,是兼具「西進」及「南下」的佈局外,建立中國─南亞國家經濟走廊、打造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版、打造上海合作組織利益共同體、構建亞太互聯互通格局等戰略合作架構,都是大陸外交策略的新思路及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