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倫質詢醫療補貼問題

【本報訊】立法議員施家倫質詢政府有關醫療補貼的問題。

施家倫指出,政府推出醫療券補貼計劃發揮社區醫療系統作用, 65歲以上老人,中小學生,孕產婦,精神病、傳染病和癌症病人等部份特定人士亦可以享受免費醫療服務。然而由於醫療軟硬件配套的不足,部份專科門診輪候時間漫長,許多重大的慢性疾病無法得到及時醫治,許多市民只能自費求醫。前線社區工作反饋,巨額醫療費令到許多中產階層和基層市民返貧。多數市民希望醫療券取消時間限制,參照內地做法建立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將醫療券存入醫保卡個人帳戶以備不時之需,逐步形成“小病個人帳戶支出,大病社會統籌”的模式。

多年以來輪候時間漫長和醫療服務水平問題未能得到妥善解決,市民不斷要求政府建立全民醫療保障制度,以便在遇到重大疾病時,既以自由選擇就診醫院得到及時治療,又可承擔高昂的醫療費用。然而政府部門過去一再強調全民醫療保險計劃複雜且牽涉眾多範疇的議題,必須通過深層次的研究評估及多方人員的配合等方能有效推行。醫療問題作為民眾最為關切的訴求之一,長效保障機制始終無法建立,嚴重影響民政民生。

施家倫質詢政府:

一、政府於09年始推醫療補貼計劃,向每一位合資格的居民發放一定的醫療券,藉此補貼市民的醫療開支。有關措施實行以來有無瞭解市民使用的情況及評估其實際成效?內地透過嚴謹的審核機制評定一定資質的醫院和藥企為醫保卡合作單位,既保障醫療服務水平增強市民的信心,又便於市民自由選擇就診買藥。請問政府會否考慮建立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將“金卡”轉變為“醫保卡”?會否考慮將醫療納入“醫保卡”帳戶,逐步建立“小病個人帳戶支出,大病社會統籌”的醫療保障模式?

二、隨著粵港澳三地融合,跨境生活的居民越來越多。政府有何規劃和措施滿足這部份市民的緊急醫療服務需求?政府是否會考慮與粵港地區的醫療保障系統進行銜接,透過“醫保卡”的跨境合作,滿足跨境生活市民醫療服務需求,給全澳市民更多的就醫選擇? 2013年施政報告中提及將完善的送外診治服務,至今完善程度及執行情況又如何?

三、2013年施政報告在“醫療系統長效機制”中強調會繼續健全制度建設。全民醫療保障制度作為世界範圍內最為通行的醫療長效機制,政府多年多次強調要進行深層次研究。請問,政府部門是否已經有委託何方機構開展相關研究?有無任何初步結論或情況分析?是否可以公開相關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