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洩密導致紅軍長征初期損失慘重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在長征開始的初期就遭受5萬餘入的重大損失,其中過第一道封鎖線減少了3700人,過第二道封鎖線減少了9700餘人,突破第三道封鎖線損失了8600餘人,搶渡湘江時銳減30500餘人,使出發時的8.6萬紅軍,渡過湘江後只剩下3萬餘入。對此,史學界及當事人都有著文探討和億述造成這一重大損失的原因。筆者研究發現,蔣介石提前掌握了紅軍擬戰略轉移和轉移路徑的重要情報,使他有充足時間為殲滅轉移中的紅軍作準備,這是導致當時中央紅軍遭受重大損失的重要原因之-。

國民黨的報紙報道紅軍動向

查閱當時國民黨的報紙,從其報道中可以清楚看出,中央紅軍的戰略轉移從計劃到行軍路線,一直在國民黨的掌握之中。

1934年10月2日,香港《工商日報》刊登《共匪主力忽又東移,因東北兩路已逼近偽都》說:“朱毛共匪,雲集瑞金會昌各地後,原擬突圍竄湘入黔,嗣因東北兩路軍,進攻長汀石城各地,日趨緊張,步步壓迫,同時南路軍又堵截周密,准備迎頭痛擊,共匪恐未能突破剿赤陣線,前後受敵,更促其早日消滅,故以正當進退維穀之際,非出一戰,不能打破此垂危之局,故最近又將兵力移居長汀、寧化、石城等處,暫不突圍,惟有死力與東北兩路軍頑抗,如勝則直出閩境,仍距贛閩待機發展,若敗則突圍贛西入湘圖黔,聯絡賀蕭各股共匪。”

10月12日,國民黨機關報《中央日報》報道:“偽三軍團四師長張翼(實為參謀長--引者桂)投誠後,談匪首彭德懷,早認贛南不能立足,有即竄湘人川企圖。” 10月17日,香港《工商日報》又刊登《東路軍克復河田,匪決棄長汀西竄,東路軍改取緩進策略步步為營》說:“汀匪四面楚歌,為避免全軍覆沒計,已決定放棄長汀西竄湘桂黔邊境,實行向川青等省發展,重辟新匪區。”

從這些報道中可知,國民黨從1934年10月初開始,就已經掌握了中央紅軍擬進行突圍轉移的意圖,而且確切知道紅軍突圍必出贛西南經湘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突圍行動計劃。而中央紅軍從10月12日至20日分五路陸續跨過於都河開始戰略轉移時,國民黨也及時獲知這一情報。

10月23日,香港《工商日報》刊登《贛南第一縱隊發現共匪八萬突圍激戰,詳情由21日2時起,雙方開始激戰未息》說:“贛省共匪,自被中央東北兩路軍攻陷石城興國後,長汀瑞金寧都已受包圍,匪共深知殘局告危,旦夕覆滅,非突圍他竄,不足以苟延殘喘,故朱毛彭等股匪,約8萬人左右,於昨日暗離雩都,會昌,放棄老巢,實行向南路信豐,南康間沖出重圍,竄往湘南,沿蕭克共匪舊路圖入川黔,聯合賀龍蕭克各股共匪,另謀發展,查南路軍之安遠、重石、版石、古陂、新田、韓坊、信豐、南康贛州之第一縱隊全線防地,已於昨21日上午12時發現匪蹤,下午2時,旋即發生激戰,贛南各地烽火遍地,完全入於戰事狀況,截至昨22日正午,雙方仍在混戰中,勝負未分。”該文還提到:“查朱、毛、彭德懷各匪首,自決定放棄老巢,於昨18日即分別率其匪軍,向南路軍各地防線突圍”,紅軍“於19日起,分三路向贛西移動,實行向信豐南康間突圍,經湖南,轉黔東,入四川……現探悉共匪志在沖破我軍防線,然後方可從容過南康、唐江,出上猶、崇義人湘南,竄逃人川會合賀龍”。

以上報道清楚地說明,中央紅軍盡管在轉移出發前嚴格保密,行動時封鎖消息,從部隊調動到機關撤離也在夜晚進行,注意隱蔽,對部屬只告知每天的行進路線和宿營地,但從開始戰略轉移後,國民黨就對其從何地秘密出發及出發的人數和轉移路徑計劃,掌握得一清二楚。由此也說明,絕非像有些著述所說,蔣介石事先沒有發現紅軍轉移的跡象。

國民黨獲得紅軍情報的幾個途徑

中央紅軍大轉移的秘密軍事行動,幾乎是在國民黨掌控下進行,其遭受重大損失也就可想而知了。國民黨是怎樣獲得中央主力紅軍有關“突圍轉移”的情報呢?筆者認為:

一是紅軍突圍的行動意圖被國民黨察覺。7月,以尋淮洲、粟裕所率領的紅七軍團6000余人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贛方向東征、北上,目的是調動敵人,減少中央蘇區的壓力,便於主力紅軍突圍;8月上旬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紅六軍團9700餘人退出湘贛邊革命根據地,向湖南中部西征;為紅軍主力的“轉移”探路。盡管他們打的的是北上抗日的旗幟,但蔣介石-開始就看出端倪:“北上抗日”實質是突圍,紅六軍團的西征,是突圍西進,以求與紅二軍團賀龍會合,攻取四川,真創建新的根據地;“抗日先遣隊”是主力紅軍突圍的先頭部隊。

中央蘇區報刊的宣傳,也會令國民黨嗅出紅軍即將轉移的氣味。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9月29日刊登張聞天的署名社論《一切為了保衛蘇維埃!》中說:“為了保衛蘇區,粉碎五次‘圍剿’,我們有時在敵人優勢兵力的壓迫之下,不能不暫時的放棄某些蘇區與城市,縮短戰線,集結力量,求得戰術上的優勢,以爭取決戰的勝利。四川紅四方面軍就是這樣取得了空前勝利。”這將紅軍即將轉移的計劃間接地指了出來。在中央蘇區發行的其他報刊,對此也有類似的表述。

二是國民黨諜報人員獲得紅軍擬突圍轉移的重要情報。據叛變的盛忠亮講:

“國民黨的特務,有許多已經鑽進黨的秘密機關裏了。”(王俊又、張樹相、丁東主編(黃藥眠口述自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杜2004早版,第228頁。)

三是原紅軍第三軍團第四師參謀長張翼投敵叛變,供述了主力紅軍擬突圍轉移。張翼於1934年9月29日晚趁部隊從驛前鎮撤退時叛變投敵。據10月17日香港《工商日報》報導,張翼叛變投敵後詳細供述:中共中央和軍事委員會人事變動和軍事編制、武力配備及蘇區已往及近來狀況;1933年中革軍委派潘漢年為政治代表,張雲逸為軍事代表,與十九路軍訂立協定;1934年蔣介石派大軍迭次圍剿,中央蘇區損失極巨,中共中央遂集議討論應對方針;周恩來操軍政實權,計劃作戰者為第三國際所派之李德,總書記為浙江人留俄學生秦邦憲即博古等。

四是上海中央局負責人和電台工作人員先後被捕叛變,洩露了主力紅軍擬進行突圍轉移的消息。1934年6月26日和10月5日,上海中央局負責人李竹聲、盛忠亮先後被捕叛變,中共的許多重要文件被國民党查獲。10月7日至10日間,中共在上海的三部電台全部暴露,與電台有關的人員也被捕叛變。這樣中央蘇區有關戰略轉移的重要情報落人了敵手。

國民黨較早地獲得中央主力紅軍有關轉移的情報後,於10月初緊急在漢口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圍追堵截紅軍的辦法。10月10日香港《工商日報》報道,10月8日晨,粵方接到贛南某密探關于主力紅軍擬突圍轉移的情報後,“陳濟棠除令南路軍第一二兩縱隊餘漢謀、李揚敬防犯外,特於月之8日下午3時親到馬棚崗晤見第四集團軍李宗仁,會商防犯及進剿辦法,毋使共匪侵入我軍防地,互商約兩小時,陳始退出,聞已商得完滿辦法,李宗仁原定本月八日離粵,因此中止首途雲”。

從上述報道可以清楚地看出,國民黨不僅較早地掌握了主力紅軍擬戰略轉移和轉移路徑的情報,同時從漢口會議起,到10月14日前後,蔣介石就已開始操縱策劃指揮國民黨軍隊內部反復會晤、磋商圍堵辦法,調整內部派系關系,協調中央軍與地方軍、嫡系與非嫡系的相互配合,以達到有效地圍追堵截,殲滅突圍轉移中的紅軍的目的。

11月21日,蔣介石又頒布命令:“茲派何健為追剿軍總司令,所有北路入湘第六路總指揮薛岳部及周渾元部,統歸指揮,並率在湘各部隊及民團,追剿西竄朱毛‘股匪’,務希各部精誠團結殲滅該‘匪’于湘水以東地區。”並“調集各路人馬,總共有100個團,40萬人。在湘江東岸,廣西東北部的全州、灌陽、興安三縣,構成了一個三角形的口袋陣”。(參見《紅軍長征全史》第1卷,第103、106頁。)而掌握中央主力紅軍決策權的“三入團”中的“軍事顧問”李德,明知國民黨“很可能發現了紅軍的突圍意圖”(參見盧弘:《解謎李德與長征》,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頁。),還是指揮著紅軍部隊,搬家似的沿著紅六軍團的舊路突圍,正中蔣介石布下的“口袋陣”,致使突圍中的紅軍部隊遭受到了重大損失。

(王美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