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照互認這對矛盾既有共通性又有特殊性 駕照互認這對矛盾既有共通性又有特殊性

第五屆立法會選舉過後,澳門社會的各類輿論發聲平臺,包括傳統媒體、時事論壇、互聯網討論區等,以至是以「爭取民主」為職志的「民主派」團體,曾經討論得夯於一時的政治議題都已沉寂了下來,而將討論甚至是爭論的焦點集中於民生等領域。這與香港當下「佔中」等政治議題鬧得不可開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更是證實了國務院港澳辦前主任魯平關於「澳門不是一個政治城市」的論斷。因此,這是有利於澳門特區在「不爭論、不折騰」之下,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建構和諧社會,保持長期繁榮穩定。

其實,澳門過去並非沒有爭論政治議題。但經過去年初的「政制發展」,澄清了所謂「雙普選」的訴求,並不符合《澳門基本法》、《中葡聯合聲明》關於立法會議員「多數由選舉產生」的規定,及葡國國會(回歸前)、中國政府和時任特首何厚鏵(回歸時)宣佈兩個國際人權公約延伸到澳門適用,但均對《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二十五條B項關於選舉的規定,作出保留,亦即不在中國澳門特區適用的規定。因此,立法會根本不存在「普選」的前景。至於特首的產生方式,雖然是有普選的前景,但前提是必須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主導下,經過「五部曲」的程序,對《基本法》附件一進行修訂,而目前並無進行這個程序的時間表。而其他的各項有爭議的政治議題,也由於得到妥善的處置而歸於沉寂。如「十幅墓地」涉及陳麗敏的部分,終審法院已經作出了定讞裁決(當然,並非等於在行政倫理道德上沒有問題),倘再掀起爭論就是藐視澳門特區的法制和法治;而涉及民政總署幾位據位人的部分,也正由初級機關排期審理中。相信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在司法年度開幕典禮上關於的「澳門出現了一種將政治問題司法化的傾向」的講話內容,也能起到警戒作用,而靜待初級法院作出公正的裁決。

即使是屬於民生範疇的一些議題的爭議,也隨著特區政府充分聽取民眾是意見和建議,作出了相對合理及適當的處置,而讓這些議題逐漸失去爭議的焦點,而使得某些「有心人」欲振乏力。比如,「萬九公屋」問題,隨著公屋的陸續建成及登記居民的絡繹上樓,低下階層「上樓難」問題逐步獲得解決。他們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居住問題獲得解決之後,以澳門特區目前失業率之低,特區政府的各項福利救濟機制又明顯優於鄰近地區,其他的各種次要矛盾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當然,由於商業樓宇出現了「豪宅化」的趨勢,中產階層及公務員反而成了「居大不易」的夾心階層,特區政府有必要及早籌謀,設法予以解決。否則,當中產階層忍無可忍群起「造反」時,其破壞能量可能會比低下階層大得多。這個未來有可能會出現的「矛盾轉移」是不可忽略的。

實際上,按照社會發展的規律,舊的矛盾獲得解決後,新的矛盾將會隨之而產生。目前社會上爭論最多的矛盾議題,是集中在交通領域,包括內地與澳門的駕駛執照互認,及醉駕處罰畸輕的問題。而從目前情況看,都是在處於理性辯論之中,也有不少深入分析的理論文章。所謂「分析好,大有益」,有利於特區政府作出正確而穩妥的決策。

對於駕照互認而引發的爭論,特首崔世安已經予以足夠的關注。他昨日指出,留意到近來有不少居民就有關粵澳駕照互認事宜中,有關兩地人口、面積以至口岸管理等具體問題發表許多不同的意見。他重申,特區政府在研究和探討過程中一定會廣泛聽取意見和意願,並以廣大居民的利益為依歸作出整體考慮。

他還表示,區域合作項目需要對許多細則性內容進行研究和探討,特區政府在研究過程中樂意聽取廣大居民意見,再作出科學決策。

這種特區政府「在研究過程中樂意聽取廣大居民意見,再作出科學決策」的決策方式,倘是套用內地的政治術語,就是習近平主席最近強調的「群眾路線」。實際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緊緊依靠人民群眾,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前進的不竭力量的群眾路線,不但是中共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及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在「一國兩制」條件下,澳門特區的「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事業獲得成功,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治澳、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證。當社會上出現新的矛盾時,都能貫徹群眾路線,就一定能夠迎刃而解,並在不斷解決矛盾中向前進。

關於駕照互認的問題,就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著矛盾的原理一樣,既有其共通性,也有其特殊性。共通性在於:駕照互認是國際慣例,粵澳合作及內地與澳門特區合作,也不能背悖國際慣例。尤其是澳門作為對外開放的國際城市,而且正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倘是對駕照互認關閉大門,不但不符國際慣例,有損澳門國際城市的形象,而且也不利於「世界旅遊休閑城市」的建設。在粵澳合作的領域內,可能會令內地居民產生「澳門只會向內地欏著數,卻不願反饋內地」的負面印象,儼然是「馬英九第二」;而在對外開放的範疇,倘有境外遊客來澳旅遊,希望能像他們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旅遊時那樣,可以在澳門租賃車輛自駕遊覽,其實這也正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應有項目之一。倘是因為他們的駕照得不到承認而滿足不了其願望,豈不掃興?應當說,「口碑傳播」的功效,有時比旅遊局花費鉅款在境外進行推銷「澳門,就是與別不同」,還要大得多,甚或真的應證「與別不同」,因為拒絕與國際慣例接軌。

而特殊性則是:一、澳門面積細小,人口密集,機動車輛擁有量飽和,也沒有高速公路,再也不能容納外來車輛,亦不像其他地方,自駕遊路程往往幾百幾千公里;二、澳門交通規則與內地有較大差異,尤其是存在著靠左行與靠右行的矛盾,而且可能某些人對內地人也懷有偏見,如互聯網討論區就提出,內地有司機在撞了人之後,為逃避巨大的醫療費用,而乾脆再反覆輾壓將其輾死;三、更重要的是,擔心由此敲開內地司機輸入「外勞」的大門,讓內地司機搶走本地職業司機的飯碗。

因此,特區政府處理這對矛盾的政策方向,就必須在處理「特殊性」上狠下功夫,緊緊抓住主要矛盾並解決之。首先是明確宣佈,即使是承認內地居民的駕駛執照,也將會嚴格堅持外僱政策,不向內地司機開放職位;其次是在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會議上,說明澳門的特殊情況,難以向內地汽車開放進入澳門行駛。相信,只要能把好這兩個「關」,實行駕照互認就並非是「洪水猛獸」,澳門既可履行國際慣例,並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增加一個「租車自駕遊」的項目,而又不會對澳門的交通及外僱政策造成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