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中的特區”幕後故事

橫琴島將成為“一島兩制”的地區,“橫琴模式”體現的是“一國兩制三體”的突破性概念:澳門、橫琴,加上橫琴島上的澳門大學的“三體”。橫琴是珠海的土地,澳門大學新校園在橫琴島上,實施的卻是澳門法律。

澳門,仔西面,隔著一條約250米闊的狹長河道“大灣”,對面就是大橫琴島,屬於廣東省珠海市。8月16日,記者驅車由澳門一端河底隧道口前行,往珠海橫琴島,河底隧道長1570米。隧道設有兩條行車道,一條500米行人道,一條管線道。車駛兩分鐘,彎彎的隧道,抵達另一端出口,前方一亮,就是澳門大學新校園。這一“亮點”,時下正引起全球關注。  新校區位於蔥綠秀麗橫琴島東部沿海區域、澳門蓮花橋以南而與澳門咫尺一水之隔,占地約1.1平方公里,比原校區大20倍,已建80多座建築物,可容納1.2萬名學生。澳門大學橫琴新校區落成慶典,將於2013年11月舉行,記者從北京獲悉,中央領導人赴澳門主禮,有望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2013年7月20日零點,一個載入共和國歷史的時刻,五星紅旗和澳門區旗,在橫琴島升起。這是引人矚目的粵澳合作的標誌性項目。廣東省公安邊防總隊第五支隊三大隊八中隊官兵從這裏撤出。自此,邊防線整體後移至澳門大學校區由樹和牆、人工河築成的界線之外,原本屬於廣東省珠海的這片新校區土地,此刻起由澳門特別行政區管轄,所有澳門大學教職員和學生,不論是本地還是非本地人、澳門居民、訪客遊客,可從澳門這方的河底隧道,全天候24小時直接進出新校園,不須辦理出入境手續,但不能從新校區直接進出珠海的橫琴島。從澳門到橫琴島非澳門大學的其他地區,仍需經蓮花口岸路邊檢,與早些年一樣,記者仍需攜帶回內地使用的“回鄉證”證件,由邊境出關進關,經邊防檢查。

占地1平方公里的新校區,與橫琴島上的其他地區不同,新校區受澳門特區政府的法律管轄並分隔管理,橫琴島將成為“一島兩制”的地區,“橫琴模式”體現的是“一國兩制三體”的突破性概念:澳門、橫琴,加上橫琴島上的澳門大學的“三體”。橫琴是珠海的土地,澳門大學新校園在橫琴島上,實施的卻是澳門法律,因此在澳門大學這1平方公里土地上網絡和言論、出版的自由度,完全按照澳門法律實施,網絡開放,Facebook、Youtube等境外網站也可以用。從理論上講,在這片原本屬於珠海的土地上,甚至允許出現內地較敏感的標語。

據悉,澳門大學圍牆之外的整個橫琴島,在網絡自由上,或許會有一個特殊安排,橫琴管委會正向中央提出特別申請,如獲批准,這裏整個島的網絡,都像澳門大學一樣,實施與香港、澳門相類似的網絡管理,這將是中國內地第一個不完全受內地網絡法規監管的地方。雖然這個校區周邊已建好綠樹和白牆、鐵絲網組成的圍界,但因電子監控等相關設施尚待完善,廣東省公安邊防總隊第五支隊,已在該校圍牆外增加了比原先多4倍的防衛力量。

人口接近60萬的澳門,占地很小,僅29平方公里,隨著新校區啟用,澳門面積擴大了1平方公里。澳門大學原本的校園相當小,約1/20平方公里。根據協議,澳門特區政府支付12億澳門元(約1.5億美元),以租賃新校園的土地,使用權至2049年(可續期)。新校園的建設涉及總投資約102億澳門元(約15億美元),由特區政府支付。

2013年初澳門大學建設已初具規模,澳門大學校董會主席謝志偉與原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經濟學家劉遵義教授聚首,他對劉遵義說:“澳門大學遷建橫琴是‘百年一遇’。”劉教授聽了,沉默良久,而後一字一字說:“不是‘百年一遇’,是‘千載難逢’。”對澳門人而言,共同開發橫琴是多年夢想。澳門大學趕上了兌現夢想的時代,橫琴島令夢想成真,“一國兩制”的構想,在橫琴島取得重大突破,“一島兩制”呈現了“特區中的特區”。

當年,深圳與香港要立法實施“一地兩檢”,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期間遇到不小阻力,但澳門“橫琴模式”租用那麼大一塊珠海土地,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卻相當順利,沒遇到太大波折。有列席會議的港區代表對記者分析說,之所以順利,一是香港已有先例;二是澳門社會沒有香港那麼多雜音,中央對澳門貫徹“一國兩制”完全放心。

澳門租賃橫琴島部分土地的消息傳至珠海,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在廣東媒體上發表觀點稱,校園在橫琴就應該按內地法律管理,澳門大學設計的所謂“橫琴模式”違背了國家法律,給珠江西岸一體化開了很不好的先例。澳門大學迅速響應,4月8日澳門大學教授趙國強在《澳門日報》撰文,指出採用“租界式”管理已有先例,200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對深圳灣口岸實施管轄的決定》,實際上就是將屬於深圳的某塊土地,租給香港使用和管轄。

對澳門市民而言,橫琴島是一個既遠且近的名字。在橫琴島,站在紅旗村邊的海岸,聽到對岸的鞭炮聲,那是從澳門的一座寺廟傳來的。紅旗村是橫琴島距離澳門最近的地帶,相隔不足200米,但兩地發展卻天淵之別。寸土寸金的澳門金光繁華,是澳門現有面積三倍的橫琴島,卻仍是百年不變的漁村,島上居民養蠔、種蕉,生活簡樸如昔。有澳門學者感歎,澳門回歸飛躍10多年,橫琴島卻沉睡十多年。現今,橫琴島終於“蘇醒”了。

2009年2月,橫琴管委會接到第一個任務,就是在三四個月時間內,完成選址、征地及補償工作。

澳門政府以12億澳門元租用這片土地。澳門大學校長趙偉在談到橫琴新區對該項目的支持時感歎道:“這可是1000多畝地啊,張家有兩畝,李家有三畝,在那麼短的時間裏完成,可以想像,需要大量工作才能把地收來,珠海和橫琴新區做出重大犧牲。”

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是實踐“一國兩制”的示範性項目,建設過程涉及的很多問題都前所未有。

建設物資進入工地,涉及很多跨境問題,澳門與內地建材標準不同、來源不同,涉及到怎樣監管、如何適用標準等;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建設期應用國內法律,移交後適用澳門法律。內裏很多事項關係到兩種體制如何在新校區項目上融合。

南粵集團有關負責人彭軍對項目建設的複雜度感觸頗深:“在開始建設的一段時間內,我們每週都要開三到六次會議,最多的時候一天要開三場會,透過這種高頻率的溝通,爭取澳門方面的理解和認同。”

珠海政府協調海事、航道、水利、海關、邊防、環保近20個部門,配合澳門大學新校區及專用隧道的開工建設,協調海關對澳大新校區建設期間進口的所有物資予以免稅,做到物資通關便捷。

橫琴新區實行“橫琴與澳門之間一線放寬、橫琴與內地二線管住”的分線管理特殊通關實施辦法,這一制度設計在全國範圍內尚屬首次。另外,對進入橫琴新區與生產有關的貨物實行備案管理,給予免稅或保稅,橫琴新區內企業之間貨物交易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這些更具有開放性的優惠政策有利於使橫琴在短時間內吸引大發展需要的人才、資金、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為開放型經濟的發展積累經驗。

橫琴在過去推出了一系列全國率先甚至唯一的改革舉措:啟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實行幹部財產申報制度、成立全國第一個廉政辦公室、成為全國首批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率先進行資本項目可兌換試點,再加上對行政審批制度、服務型政府建設的改革動作,橫琴初步構建了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在實行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以來的頭6個月,註冊企業就超過橫琴之前多年的總和。

橫琴被稱為“特區中的特區”,體制機制創新是其重要使命。在過去3年多的時間裏,橫琴先後開展4大領域13個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實踐,多項舉措引領全國,為全國改革開放的深化提供了鮮活經驗。橫琴在體制機制上的先行先試,既有對中央賦予橫琴優惠政策的落實的細化,也有橫琴在實踐中摸索的改革新舉措。

2009年,中南海一錘定音:開發橫琴島。三起三落的珠海橫琴開發終於迎來屬於自己的時刻,拉開大開發序幕。

(江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