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業》服貿協議將激發印刷業創意升級

印刷業基本上是以內需為導向的產業。本人於一九八九年第一次到大陸考察時,其人均用紙量只有約六‧五公斤,當時台灣已達一百八十公斤,也就是大陸全年用紙量低於八百萬噸,台灣接近四百萬噸。到了二○一二年,隨著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及內需市場擴充,大陸用紙與紙板總量已高達九千兩百多萬噸,台灣則從高峰近五百萬噸下降到四百二十萬噸。

傳統印刷業早已面臨諸多困境

今年六月二十一日海基、海協兩會在上海簽訂兩岸服貿協議之前,媒體透露將准許大陸資金來台投資印刷業,這個話題引起出版界高度關注,認為一旦開放將使印刷業淪陷,出版業亦將唇亡齒寒,平面傳媒也會淪為陸方喉舌。其實,台灣印刷業已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高度競爭又利潤微薄的惡劣環境,除了過去進口原料紙張的高稅負,開放大陸簡體書及包裝材料進口,也排擠本土印刷市場。二○一二年大陸出口到台灣的出版、印刷、包裝材料已達二五‧五億元,諸多手工糊盒、粗錦緞的包裝盒大量進口到台灣,但大陸仍進行嚴格的印刷製品審核及高額稅負,兩岸非關稅及關稅障礙到目前仍然無解。

此外,電子書、行動通訊、平板電腦的普及化,不僅使得電子閱讀大行其道,有些人更因沉迷行動傳播媒介,忙到束書不觀,台灣的書刊、雜誌、報紙早已深受影響。加上印刷產業數位化印前部分,現在一位具有電腦操作實務的人,加上會點美工技巧,即可編輯、繪圖,完成印刷用數位設計檔,電腦直接印版輸出,使以前專業手工拼版、製版完全消失,只要機械精準,透過印刷機數位資訊控制,印前製版便只剩下一個按鈕的動作,有經驗的老師傅也只能徒呼負負!

各種客觀環境的轉變,讓印刷產業加值鏈變短、變淺,傳統印刷業市場更加窄化,諸多先進國家幾乎都面臨這樣的困境。例如,美國印刷企業十年來只剩三分之二,產值也只有七五%左右,歐洲、日本也一樣。台灣印刷同業常常掛在嘴邊的是:「我們印刷工價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但便宜又如何呢?假如便宜能夠找到一條外銷出路,就不一定要在國內「俗俗賣」,但國外大企業對印刷採購設下嚴格的品管規定,甚至於歐洲國家在採購上對環保、節能、減碳的要求也設下非關稅的高門檻,這一方面台灣只有少數印刷同業準備好了。

產業創意升級才是王道  印刷已是一千年以上歷史的古老行業,卻也是尖端科技應用的行業,印刷機絕對是最精密且昂貴的工業設備,印刷在資訊、網路運用上也十分的先進。大陸印刷行業在鉛字排版的古老手工生產上,未經過三十年的漸變式革新,直接切入微電腦圖文整合的第四世代,減少緩步前進的投資和人員訓練,而且更容易上手,面對下一波「印刷業的第二次數位變革」,兩岸似乎又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

這一波的變革包括網路化的電子商務,例如,從一九九六年開始,台中市就有印刷廠採用網路傳輸個人名片電子檔,集中一次在一套印板上做一百三十二種名片的同步印刷,大幅降低印製成本,甚至發展到今夜收件、明天中午前交貨的模式。目前該公司的網路合版印刷更結合:1、資訊流收件業務、聯繫;2、物流的印刷成品配送;3、金流預繳現金會員制,目前已吸引數以萬計的會員,在這個基礎上又發展出不同尺寸傳單、信封、提袋、檔案夾等數十種固定尺寸、模式的合版印刷,五個人一天可處理一‧五萬筆的交易。最近該公司又跨入電子成像的無版列印,這使以前無法以合宜價格生產,從一本到五十本、兩百本的小印量書冊,發展到連一本也能印刷。該公司正利用這套電子商務模式,配合ERP(企業資源規劃)和生產管理及配送系統,開始往大陸發展,即將在天津生產。

陸資無法壟斷台灣印刷業

服貿協議若生效,大陸印刷業絕對不是為台灣有什麼先進的技術而來,以台灣印刷業的資本規模來看,多屬小型企業,入股容易,但對市場影響不大,只有象徵意義;或慮及外貿受限配額限制,利用台灣出口,但也不是很強的誘因。總之,反正每一個人想像、決策各有所圖,難以猜透。重點是,陸資要壟斷台灣印刷業毫無可能,因為印刷是服務性生產行業,合版規制化的產品及服務無法使全部人滿意。倒是台灣印刷業在面對無版數位列印和雲端網路科技的變革、環保、節能訴求,以及大陸競爭下,應該開始嚴肅思考如何像台中的同業尋求自己的核心價值與創意升級,讓企業立於不敗之地,才是王道。

政府應爭取書刊准印證

大陸印刷業的發展在量的方面已居世界之冠,在質的方面某些頂尖印刷企業不論設備、技術,也達到世界中上水準。若論印刷企業規模,大陸第一大印刷企業營業額超過三十五億人民幣,連第一百大也有三‧五五億,在台灣已可排入前三大的規模。由於台灣印刷產業低迷,整個產業鏈莫不盼望能搶食華文市場的大餅,加上台灣的印刷品質、服務都優於大陸,因此,大陸若能開放「書刊准印證」給台資印刷業,對台灣印刷業將是一大福音。較遺憾的是,這次服貿協議的簽署,還未爭取到「書刊准印證」,未來應可列為協商重點之一。

長久以來,大陸國企印刷業因擁有書刊准印證及秘密載體印刷許可證,幾乎壟斷相關市場,不少台灣大紙廠、印刷業積極爭取相關印刷領域的許可證卻不得其門而入,已有多家鎩羽而歸。我們相信,以大陸目前仍處於高度管控出版宣傳的體制下,要強求一步到位的讓步,仍有困難。但為了台灣印刷業者可長可久的出路,除了自我升級轉型外,還是希望政府能在未來的協商中積極爭取,持續要求。

今年八月中旬,海基會林中森董事長率台灣媒體高層赴北京參訪,已就相關議題和大陸有關部門進一步溝通,並獲正面回應。只要業者不斷向政府反映問題,做政府強力的後盾,政府必會透過各種場合向陸方爭取業者權益,形成正向引導與決策良性循環。同時,經由兩岸持續溝通、累積互信,終會敲開這扇大門。

以開放心態迎接挑戰

從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來看,市場競爭才能激發企業的創意與成長,上述所舉台中市某印刷廠的案例就是最好的說明。殺價競爭永遠不是企業成長最好的策略,反倒是以創意升級、服務至上滿足顧客,才是迎接各方挑戰的上上之策。多年前,美國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班出版新書「我們的新世界」(The Age of Turbulence: Adventures in a New World),在接受媒體訪問對大陸的評價與兩岸關係時,他認為,台灣在面對快速成長的大陸,其實反映出一般人害怕面對政策改變帶來的挑戰心理。面對世界經濟新格局,開放與挑戰已不可免。葛林斯班的談話值得台灣各界深思!

(陳政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