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紀要守舊降格 爭論未息仍有後著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以詩語句來形容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昨日所通過的《二零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最為貼切不過。然而,白居易《琵琶行》所吟唱的是一位才藝美女,但民進黨昨日「亮相」的,卻是雖然說不上是「醜女」,但也只不過是一個平常的鄰家少女,沒有讓人有「驚艷」至少是「亮眼」的感覺,因而與會的謝長廷也說是「沒有讓人很有感」。

但蘇貞昌主席將之當作是「隆重大事」,在「中委會」的記者會上,他以「賣花讚花香」的姿態,大談什麼「更自信」、「更周延」、「更安全」、「更善意」,好像是打贏了一場打仗,起碼是並沒有在「檢討紀要」中納入了「凍結台獨黨綱」,並且重申了自己一直所堅持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並鑑於兩岸的交流已更形密切,政府之間也簽訂多項協議,經濟、社會的往來深入各階層,因而採取「立場重從嚴,交流從寬」的策略,對民進黨的兩岸交流具體政策進行了調適,以回應廣大黨員及民眾的呼喚。

表明上看,確實是值得蘇貞昌自我陶醉的,因為好像是這份「對中政策檢討紀要」通篇貫串了他的個人意志。然而,仔細對比這份文件與第四次「中委會」後所公佈的內容,則可初步得出蘇貞昌其實是打了一場大敗仗。首先,在文件的標題上,第四次「中委會」是決定,將在昨日第五次「中委會」通過《對中政策總結報告》的,直到昨日「中委會」開會之前還是此一口徑。但結果「出籠」的卻是《二零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總結報告」與「檢討報告」相差何其太遠了,因為前者的位階在黨內文件中是較高級的,而且可以作為「草案」提交黨代會審議表決,倘獲得通過則是效力等同於「黨綱」的黨內最高文件,對全黨具有拘束效力;而「檢討紀要」則只不過是一份黨內會議的普通記錄,並非是結論,也難以將之拿到黨代會討論,因而對全黨並不具任何拘束力。此顯示,在昨日的會議中,發生了一定程度的爭論,並由於未能取得共識,而只能是以將此文件「降格」處理。

這對蘇貞昌來說,真是情何以堪!因為除了是他的政治主張受到抵制之外,還因為在他的這個黨主席任期內,竟然未能推出一個可與「黨綱」具有等同地位的政治文件如「決議文」等,這個「檢討紀要」就連蔡英文的那個未有來得及提交黨代會通過的《十年政綱》也不如。這就坐實了「馬英九固然無能,蘇貞昌更無能」的政壇議評。實際上,在馬英九民調這麼低之下,蘇貞昌竟然無法將民進黨的民調提升上去,完全顛覆了政黨政治的慣例及規律,此前還以為是他的執行力有問題,但經昨日一役,原來他的論述能力同樣也是「也也烏」。

其次,是在原來的標題中,並未加上「時間」元素的,倘是以此方式處理,這份文件就將是長期有效,直到通過新的與之有抵觸的文件為止;而昨日最後「出籠」的文件,卻是增加了一個「二零一四年」的時間限制,亦即只是在今年內有效,過了今年,即使是未有提出新的文件,也將自動失效。在全黨都在期盼二零一六年那個拿回政權,黨外人士包括對岸也正在密切注視民進黨的「二零一六」前景之際,這種自行束縛的做法,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這兩個因素不由得使人感覺到,其中一些與會者尤其是蔡英文、謝長廷、林濁水等,對蘇貞昌的「如意算盤」進行了有力的抵制。其中又以在文件標題上增加了「二零一四年」,很明顯是蔡英文不願意為此文件「背書」,並計劃在自己今年五月當選黨主席之後,才按照自己「縮短最後一裏路」的思路,推出新的兩岸政策文件。

而從在「中委會」成立並舉行會議過程中,蔡英文的表現來看,這種猜測是可以成立的。實際上,在「中委會」成立時,蔡英文只是到會打了一個招呼便離開,不參加會議議程;此後的幾次會議,蔡英文也並不積極,以各種理由請假;但最後一場攸關重要的會議,她卻早早到場,並一直堅持到最後才離開。顯然,她在會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修訂意見,並獲得了其他一些委員的支持,才令蘇貞昌敗下陣來,不得不按照她的意見,對文件作出如此重大的處理。

實際上,據事後傳出的消息,蔡英文除了是強力主張修訂標題之外,還提出將原稿中的「憲政共識」改為「積極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做為兩岸對話的基礎」,而也同樣獲得與會者接納。據說,此前謝長廷提出的是「憲法共識」(據說昨日仍然堅持),但遭蘇貞昌反對,另提「憲政共識」。或許,「憲法共識」的「憲法」,內含有「一中」的重要元素,不符蘇貞昌的「台獨」理念,而「憲政」則可避開「憲法一中」,而且也有呼應對岸的「憲政派」之意,擺明是與北京最高層「對著幹」。因此,國台辦公開表態,不接受以「憲政共識」作為民共交流的政治基礎。而蔡英文顯然是針對這一點,而另提「台灣內部共識」,雖然也是不含「一中」,但至少是沒有刺激北京的元素。當然,也是在「憲政共識」與「凍獨」之間,來了個折衝平衡。

因此,應當說蔡英文在昨日的會議中發揮了極為關鍵的作用,而蘇貞昌則是節節敗退。而由於受到「檢討紀要」及「二零一四」兩個關節點的束限,這就使得這份文件並非是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最終結論」,還有修改的極大迴旋空間,甚至是另行提出一個趨向於「凍獨」的「決議文」。這個任務,就由倘能在今年五月奪取黨主席的蔡英文來承擔。

其實,何止蔡英文反對蘇貞昌的原來文本?還有謝長廷、林濁水,可能更有「潛在反對者」陳菊和賴清德。陳菊希望高雄市能在兩岸交流中獲益,賴清德則除了是這個原因之外,還有更「高瞻遠矚」的企圖,就是要被「蘇貞昌、蔡英文之後」的民進黨「一把手」。

當然,這份文件也並非一無是處,雖然其在政治立場上仍然堅持「台獨」舊思維,因而不可能為民共交流打開大門,但在非黨際交流亦即民進黨執政縣市與對岸交流等方面,卻是持開放態度,儘管這是早已進行的事情,現在只不過是「追補批准」而已。另外,採用了「陸生」、「陸配」、「陸客」的表述,也可說是具有一定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