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庭耀炮製背離事實的「民調」有何用意?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繼去年 十二月十九日 公佈其有關「二零一三年澳門週年調查第一部份結果」之後,前日又公佈了其「第二部份結果」。該「結果」繼續使用會計學上的「資產負債表」的「淨值」計算方式,來偷換概念,胡謅什麼澳門居民對自由、安定、繁榮和民主等四項核心社會指標的評分全線下跌,而且對特區及中央政府的信任淨值都明顯下跌,對澳門前途、中國前途和「一國兩制」的信心的「淨值」也大幅下跌,甚至跌至一九九九年回歸以來的新低。在身分認同感方面,巿民對「澳門人」與「中國人」身分的認同感評分,也都比一年前明顯下跌……云云。

凡是有看到這份所謂「民調」的澳門居民,都認為其背離事實,是典型的「老作」製品。實際上,在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該項「民調」的去年十 二月六日 至十二日,特首崔世安剛發表「施政報告」,市民們對特區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惠民措施基本滿意,新的經濟房屋開始接受申請,並開始推動「澳人澳地」計劃;而中央政府為了促進澳門發展,再次向澳門提供惠澳措施,宣佈將「APEC」旅遊部長會議安排在澳門特區舉辦。盡管澳門居民對特區政府的施政未能完全滿意,但此時卻也是正是近年來心情較為舒暢之時。再加上在第五屆立法會選舉中,「民主派」首次遭受挫敗,事前被某人指稱將會獲得八千多票因而奪得一個議席的激進派「民主青年」候選人,卻是令他們大跌眼鏡,因而使得不少人都在認真反思,無論是通常反映反對派意見的互聯網討論區,還是「民主派」本身,都平靜下來,立法會質詢各司長的火力也比往年收斂,有點「回歸常態」甚至是「返璞歸真」的意況。但在此時此刻製作的民調,卻是比整整前一年「十幅墓地事件」鬧得正夯,「上臺表演」者都極為激情,因而帶動社會氛圍也是頗為躁動,「澳門講場」每日都是充滿激烈噪音的民調,還要下跌,這豈非是咄咄怪事?因此,香港一些朋友經常批評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所製作的民調不科學、不準確,確是有幾分道理。正因為這份「民調」的不科學、不可信,本澳絕大多數媒體都沒有採用,拒絕為其「抬轎子吹喇叭」。

很明顯,這份「民調」的炮製者帶有「憎人富貴厭人貧」的強烈陰暗心理。實際上,就在這份「民調」操作進行之時,由於特首崔世安在「施政報告」中宣佈,二零一四年永久居民的現金分享增至九千元,頓時使得香港媒體一片羨艷之聲,盡管帶有「借助鍾馗打鬼」,「敲打」香港特首梁振英之意。但也可見,香港媒體對澳門特區政府,對澳門特首崔世安的評價,是極為正面的。而同樣是由香港人主持的「民調」,卻是與香港人的主流民意背道而馳,不知是安的什麼心?

其實,利用民調來擾亂政局,達到某種政治同時,或是在選舉時進行「欺敵」活動,這是人們所知的事實。具體到在民調活動氾濫成災的香港地區,據近年出版的戴卓爾夫人等前英國或港英高官的回憶錄所載,每逢在重大政治事件之時,尤其是在中英兩國關於香港問題談判的過程中,他們或其下屬都有出錢委託某些學術機構進行民調,公然幹擾中英談判,向中方施加「民意壓力」。其中「三腳凳」就是最顯著的例子,公佈了有多少多少香港市民支持香港政府參與中英談判的「民調」。

而由鍾庭耀創辦並主持的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生正逢時」,成立後不久就適逢彭定康推出政制改革,對撼中英雙方的「七封外交信」。而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則配合得很好,成為「肥彭」向中方「鬥爭」的「銳利武器」,挾「民主」向北京施加壓力。

搞民調活動是需要財政支持的。那麼,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這筆經費何來?據說,港大並無此預算,因為它並非是港人的大的正式研究項目,可以說是鍾庭耀個人的「私活」,因而並未列入港大的預算。這就需要「外來資助」,實際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所公佈的章程也聲稱歡迎捐助。前年初其進行「特首選舉全民公投」活動時,就曾召開記者會聲稱需要九十萬元的經費,呼籲大家踴躍捐助。但反應極為冷淡,首天只籌得六百元,與標的相差得太遠。不過,卻突然得到一筆六十萬元的鉅款,而該「計劃」卻又沒有兌現當初的承諾,公佈「金主」是誰,當時就有人懷疑是反共反華的財團,卻是外部勢力。

有此懷疑並不出奇,因為在二零零四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時,鍾庭耀本人就洋洋得意地自爆秘密,謂當年其民意調查就接受了全美民主基金會(NED)及下屬「全國民主學會」(NDI)的資助,並向香港媒體承認,還曾於二零零三年底接受「NDI」贊助,進行政黨發展調查。這顯示鍾庭耀的「民調」經費,是來自有美國「中央情報局」背景的「NED」及「NDI」。可能是由於他的頗為張揚的此舉,遭受媒體激烈的批評,以後就閉口不說了。但不說不等於沒有「陸續有來」。

鍾庭耀在香港進行民調作業時,是動員了港大的學生。這些學生在他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下,當然是受到其所主張的「價值觀」的影響,因而在進行民調電話訪問時,並會有所偏斜。而他在這次對澳門進行民調作業時,是否也使用了這些學生?倘是為了節省長途電話費用,直接在澳門進行民調作業,是否借用了與他「同聲同氣」的澳門的大學教授麾下的學生?倘是屬實的話,這份民調的「結果」就必然帶有強烈的預設傾向性了。

其實,就是從該份「民調」的數據看,受訪者的回應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六十九點六,亦即有三成受訪者拒絕回答訪問內容。這個回應率,不但是遠低於台灣地區,而且也低於鍾庭耀本人在香港進行的民調作業。可以推論,拒絕回答者,可能是對調查問卷上帶有強烈情緒或傾向性的內容極為反感,至少是不認同這樣的查訪方式。倘是將這部份可能會回答「滿意」的受訪者也收納進去,就將令這份「民調」所謂「歷史新低」的「神話」破產。

「樹欲靜而風不止」,澳門居民正在腳踏實地建設特區,希望能發揚成績,克服困難,糾正失誤,以爭取更好的收穫之時,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卻在進行政治幹擾,正是「神台貓屎,神憎鬼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