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簽澳台航約還應有進一步開放的思考

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主任盧長水日前透露,台灣正與澳門特區政府協商台澳航約問題,雙方已多次交流意見,待完成收尾工作後會簽署新航約,預料今年內會有好消息。現行台澳航約早於二零零五年到期,雙方一直未就新航約達成協議,多年來以延約方式繼續台澳航線。盧長水指出,這個是台澳長期關注的議題,目前台澳協商非常順利,台灣希望透過官方合作達成台澳新氣象,讓雙方合作更緊密和便利。

此顯示,延宕多年的澳台航約問題,終於露出了曙光。但仍然期盼,能夠充分反映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所彰揚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對現行的澳台航約進行重大的改革,打破既有利益集團的壟斷,朝向「開放天空」發展,讓更多的航空公司參與澳台航線的營運,將澳門國際機場這個品牌用好用足用活,在與鄰近機場的激烈競爭中,避免浪費本來擁有的獨特有利條件。

現行的《澳台通航協議》,是於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簽署,並從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一日開始生效的,效期為十年。該協議的內容包括:澳台雙方各自可由兩家航空公司經營澳台航線;航線分別為澳門至臺北往返航線及澳門至高雄往返航線;由澳門航空公司取得半數營運權,幷於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八日開始營運,另一半則由臺灣「長榮航空」與「復興航空」兩家公司均分;雙方均可使用全客機或客貨混合機等。澳門國際機場和澳門航空公司可執行「一機到底」飛航兩岸,實現兩岸的「間接直航」,即「澳門航空」可以通過更換航班編號形式通航臺北、澳門及國內(根據國際民航運輸慣例,航班只需要在第三地降落,更換航班編號,就不被視為同一運輸航程)。這樣,對於臺灣的客、貨源來說,澳門國際機場成為了比香港國際機場更為便捷的進入內地的通道。

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這項協議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尤其是其允許擁有百分之五十一中資的「澳門航空」,可以「換班號、不換班機」的方式,「一機到底」續航大陸,展示兩岸從此進入了間接直航階段。而且臺灣當局給「澳門航空」機組人員一年多次簽注的方便,「陸委會」則以「專案核准」同意澳門航空公司到臺灣設立分公司,打破了《兩岸關係條例》對中資股份逾百分之二十的公司不能到島內投資的限制。另外,臺灣「長榮」、「復興」兩家航空公司的班機,飛越「廣州航空情報區」,並接受深圳方面的指揮(因為澳門只有機場塔臺管制權,而進場管制權在深圳),亦突破了臺灣以往對祖國大陸「飛行動態電報」所採取的「不接觸、不接收、不答應」的政策。這些,在當時來說,都是重大的突破。澳台的通航,架起了海峽兩岸的橋樑,促進海峽兩岸和澳門的工商往來、文化交流,以及旅遊和經濟的發展。

但是,隨著形勢的發展,尤其是二零零八年五月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已經實現了直接通航,而澳台航約卻仍然停留在將近二十年前的形態之下,就猶如是「龜兔賽跑」,遠遠落後於形勢的後頭,被後來者甩到了千里之外。首先,是澳台航約的限制航班、航空公司的做法,等於是束縛自己。實際上,當時由於「利益保護主義」作祟,澳門只有一家航空公司參與,而按照國際慣例,航權是雙向的,因而就採用限制台方,只有長榮和復興可參加經營澳台航線的做法。這就限制了更多的航空公司參與營運,包括兩岸的航空公司,都不能參與澳台航線的正式營運,只是在台中航線通航後,允許台灣地區另一家航空公司以包機形式營運。

這就不但是造成了極大的浪費,未能充分利用澳台航線和澳門國際機場的潛力,並因為近年來因香港班次多、票價較澳門低,不少前來港澳旅遊或轉進珠三角的台商,都選擇從香港入境,造成澳門航線載客率下滑,競爭力明顯不如香港,而且也因為澳台航約只是規範臺北、高雄兩個航點,要增加航點也受到約束,這也正是澳門與台中、台南等地至今仍未能正式通航的主要原因。即使是有人經營台中航線,也只能是以包機方式辦理。

另外,澳台航約對每星期的座位數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也使得澳門與臺北之間呈現「一票難求」的狀態,這也是澳門飛台灣的機票價比香港貴得多的原因之一。這不但是不利於澳台交流及澳台關係的發展,而且也白白地流失了許多寶貴的商機。

其二,是澳台航約在當時兩岸未能實現直航的情況下,只允許澳門航空一家以「一機到底」方式實現間接直航。而現在兩岸已經實現直接通航,但由於澳台航約仍未修改,就使得兩岸的航空公司,即使是有意利用澳門作為中轉航點,執行飛航兩岸的航線,以充分利用艙載能力,提高艙載率,也難以實行。實際上,目前貴陽機場就出現如下的情況:貴陽至台北航線,經常「吃不飽」;但澳門至貴陽之間沒有直通航線,以兩地為目的地的出行十分不便;但與此同時,澳門與臺北之間則是「一票難求」。倘能開放天空,讓執飛貴陽至台北航線的「南航」,能以中停澳門的方式經營,就一方面可以解決澳門與貴陽沒有直航班機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令「南航」航班在中停澳門時,無論是貴陽至澳門,還是澳門至臺北,都能滿座,並舒緩澳門與臺北間「一票難求」的情況。

倘是長此下去,當二零一六年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澳台航線無論是航班和航空公司都仍然「維護現狀」,再加上票價較高,珠江口西岸的澳台間旅客都湧往香港機場上落,而令澳門國際機場陷於邊緣化,甚至是面臨生存壓力。

「澳台航線」於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到期時,因為陳水扁大搞「台獨」分裂活動,故而未能進行新航約談判,為了不斷航,只是以延續舊約的方式處理。但奇怪的是,馬英九上臺後,海峽兩岸都已經實現直接通航了,澳台航線卻仍然是在執行舊航約,從而形成本來處在「一國兩制」有利地位,可以更為靈活處理的澳門特區,卻未能簽署新約,原地踏步,與兩岸直接通航的迅猛發展,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真是咄咄怪事。

因此,在洽簽新航約時,應當考慮開放天空,一是允許更多的航空公司參與經營,即台灣方面不限於「長榮」和「復興」,澳門方面也不限於「澳航」。這麼,可鼓勵廉價航空公司參與。二是增加航點,將台中、台南、花蓮、台東、馬公、金門等機場定為正式航線機場。三是可以實行「延遠權」,即使未能延遠至其他國際機場,也應可延遠至大陸各地機場,在「一中」原則之下,不受國家航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