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從談話內容到用詞都表達善意

蔡英文昨日偕同小英教育基金會大陸參訪團的部份成員召開記者會,介紹了此行的情況。她在致辭及回答媒體提問中,無論是內容還是用詞,到表達了高度的善意,一是雖然強調此次登陸訪問是專業交流行為,但卻使用了和平發展等屬於政治範疇的詞彙,而且更靠近於向兩岸關係的正確方向,並趨同於國共黨際交流的術語,顯示她在兩岸和平交流發展的大趨勢之下,及為自己的「二零一六大夢」著想,有意進行轉型,「凍結」過往的意識形態,並加強與對岸的非黨際民間交流,以求同存異;二是放棄了過去常用的「中國」,而是使用了「對岸」一詞,參訪團其餘成員也使用了「大陸」、「中國大陸」等詞彙,等於是「非正式」地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

實際上,盡管過去蔡英文也有過有關兩岸關係的論述,但都只是強調兩岸經貿交流,並主張從全球走向大陸,而這次則是和平發展,趨向於二零零五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問大陸,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意況。當然,「胡連會」的性質是國共兩黨的黨際交流,這是以國民黨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及「九二共識」為政治基礎的;而在蔡英文而言,一方面她目前她在民進黨內並無任何黨職,因而根本談不上代表民進黨;另一方面民進黨至今尚未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也不可能與中共進行黨際交流。但事物雖是在發展的,說不好蔡英文為了圓其「二零一六大夢」,而寧願作出某種程度的妥協,或乾脆就是「政治投機」,而願意按照「胡連會」的模式,進行登陸訪問及非黨際的交流,因而表達了一定程度的善意。因此,不排除她在參選並當選民進黨主席,擁有了代表民進黨的身份之後,透過凍結「台獨黨綱」,或通過新的決議文等方式,創造進行非黨際民共交流的條件。

蔡英文昨日在被問到何時親自率團到中國大陸交流時,表示現在真的沒有計劃到對岸訪問,並保留了未來將會登陸的迴旋餘地,表示相信或許有一天條件會成熟,但現在沒有這個計劃。但卻又提出了訪問大陸的條件,那就是一定要對台灣有益、對兩岸情勢有助益,持續保留交流狀況。

就這兩項條件來看,已經是比馬英九的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得到全體台灣人民同意,要持平及進取得多。她雖然也有提到「對台灣有益」,但卻又有「對兩岸情勢有助益」,因而是雙方互惠互利的,比馬英九的「單邊利益主義」要持平得多。

蔡英文說現在登陸條件未成熟,當然是有其本身的主客觀條件限制。其一、在今年五月民進黨主席選舉之前,她根本不可能訪問大陸。這是因為,民進黨主席選舉是由全體黨員一人一票直接選舉產生,而「台獨」基本教義派黨員約佔全體黨員的兩成左右,在蘇貞昌堅持「台獨」及「親扁」,並與主持制定《正常國家決議文》的遊錫結盟的情況下,蔡英文當然是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一切以爭取當選民進黨主席為依歸。

二、即使是當選並就任黨主席之後,也還要有一個過程。首先是在黨內製造輿論,為提出新決議文作鋪墊,並營造有利於她登陸的氛圍。這是一個頗為艱巨的任務。

因此估計,蔡英文最佳的登陸時間,是在明年黨代會提出新決議文之後。而在此時,相信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已經進行,她倘能獲得出線權利,當然就是登陸的最佳時機了。一方面,是為了縮短「最後一裏路」而必須進行的「自選動作」,也是要與國民黨搶奪中間選民尤其是其中的經濟選民的「指定動作」。實際上,目前馬政府民意支持度低迷,經濟建設執行能力有限,唯一的優勢是擁有對兩岸關係政策的「獨家壟斷權」。倘若蔡英文在「總統」選舉中也能打出「兩岸牌」,甚至搶先一步,在馬英九的前面登陸訪問,就等於是挑戰甚至是搶奪國民黨的唯一優勢,說不好屆時已經厭倦了「老馬哥」面孔,並對馬政府兩岸關係作為產生「審美疲勞感」的中間選民,或會希望能藉著蔡英文的「改變」,而使得台灣各領域都有新氣象。因此,蔡英文的登陸訪問,除非是不去,一去就應當能產生最大的政治效益。這可從蔡英文昨日所說的「不希望交流於形式或變成為交流而交流」中,品出其內在涵意。

另一方面,蔡英文的登陸訪問,也是「總統」大選的重點策略。除了是向中間選民展示其也能處理好兩岸關係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北京對她的疑慮,從而不會阻止她的當選,包括不會發表對她的選情不利的言論,也不會協調各地台商協會,由後者動員大陸各地台商、台幹、台屬返台投票。由此而推測,蔡英文非要登陸不可,只是要等到最能發揮作用,最能收到效益之時,才是登陸的最佳時機。

昨日蔡英文及其團隊對其參訪團的定位十分明確,就是財經及專業。這也是一項充滿高度技巧性的策略行為,也是實事求是之舉。一方面,這是蔡英文「由淺入深」,及「試探氣候,窺測方向」的技巧,在民進黨內「獨派」仍然擁有較大實力之下,組織意識形態成分最輕的財經專業人士,前往大陸進行專業訪問,就可減少以至是避免不必要的黨內紛爭,倘反應良好,還可以逐步升級,以至進入政治領域。實際上,實際上,蔡英文昨日就表示,不要對此次登陸訪問「泛政治化」。由於反應良好,在這次取得成功經驗後,不排除日後也將派出前朝政務官中的政治及「外交」範疇的成員前往大陸參訪。

另一方面,參加此次參訪團的前朝財經官員,專業素質足夠,其實在陳水扁當政期間,也有不錯的表現。即使是在兩岸關係未能正常化的情況下,也能推動「小三通」等系列有利於兩岸經貿發展的措施,而且台灣的經濟指標完成都還不錯。倘是有今日的兩岸經貿條件,可能還要好一些。與之相對比,馬政府縱然是擁有極佳的兩岸經貿交流條件,但台灣的經濟發展態勢似乎還不如他們實質操作的時候。由此而入手,證明蔡英文團隊的行政執行能力,比馬政府要好得多。因而可以提高由蔡英文實現「政黨輪替」的合理性及正當性。

何況,蔡英文對登陸的兩個條件,也是十分務實的,甚至比馬英九還要有利,至少是不帶讓北京感到不快的政治條件,如什麼須經全體台灣人民同意等充滿矯情的東西。當然,蔡英文迴避了「一個中國」的關鍵因素,但由於她至今仍然受到客觀條件束限,這還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