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中法兩國應堅持互尊互信

【新華社北京1月23日電】國家主席習近平23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法國國民議會議長巴爾托洛內。

習近平說,1964年,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將軍作出中法建交的歷史性決定,開啟了我們兩個偉大民族友好交往和合作的新時代,對國際關係產生重大深遠影響。為紀念兩國關係發展史上這一重要事件,雙方將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議長先生到訪為此拉開了序幕。希望雙方以紀念建交50週年為契機,把2014年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中法年”,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共同譜寫中法關係的新篇章。

習近平強調,中法兩國應堅持互尊互信,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處理兩國關係,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強化兩國關係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堅持包容互鑒,鼓勵地方、智庫、民間團體更廣泛支持和參與中法關係發展,深化民眾相互認知,特別是要重視為兩國青年人提供更好交流平臺和更多交流機會,讓中法友好薪火相傳;堅持互利雙贏,充分釋放合作潛力,深化核能、航空、航太等傳統合作領域利益融合,打造城鎮化、可持續發展、節能環保、汽車、金融、農業食品、衛生醫藥等領域合作新亮點;堅持責任擔當,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成果和來之不易的和平國際環境,就世界和地區熱點問題加強溝通和協調,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

巴爾托洛內表示,法方十分關注中國新一屆領導人近一年來在經濟、社會、環保等各領域採取的改革和發展措施,高度讚賞中國在世界上發揮的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完全贊成習主席對發展兩國關係提出的建議。法國政府、議會和各政黨十分珍視法中關係。我在紀念法中建交50週年之際率議會各黨派議員組成的代表團訪華,就是為了推動法中關係邁上新臺階。法國國民議會願與中方一道,為深化兩國經貿、環保、旅遊等各領域務實合作作出貢獻。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王晨參加會見。

張德江與法國國民議會議長巴爾托洛內舉行會談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23日在人民大會堂與法國國民議會議長巴爾托洛內舉行會談。

張德江首先歡迎巴爾托洛內在中法建交50週年之際訪問中國。他說,法國是第一個與新中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半個世紀以來,中法在政治、經貿、人文等各領域合作深入發展,體現了全球性、戰略性和時代性,積累了寶貴經驗。這是雙方共同的財富,也是中法關係繼續前行的動力源泉。希望雙方以建交50週年為契機,推動中法關係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發展。

張德江說,中歐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希望雙方本著平等互信、包容互鑒、合作共贏的原則,落實好《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法國是歐盟核心成員國,中方願與法方一道,共同推動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張德江表示,中國全國人大和法國國民議會有很好的合作傳統,為促進中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加強同法國國民議會的友好往來與合作,是中國全國人大對外交往工作的重點之一。希望雙方以依法治國經驗交流為重點,加強互學互鑒,提高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水準;圍繞務實合作,不斷完善相關法律,維護兩國企業和公民的合法權益,為推動實現互利共贏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充分發揮定期交流機製作用,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交流,進一步增進議員特別是青年議員的相互瞭解,帶動地方務實合作,促進民間友好往來,為中法關係增添新內容、注入新動力。

巴爾托洛內說,50年前,法中作出了建立外交關係的歷史性決定,意義重大而深遠。隆重紀念法中建交50週年,就是為了繼承歷史傳統,推動兩國關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取得更大發展。法國民議會與中國全國人大已建立了定期交流機制,進行了高品質的交往。我們願與中方進一步加強議會領導人、專門委員會和議員等多層次的交流,助力法中關係邁向更高水準。

中法建交曾被稱為“外交核爆”

1964年1月27日,北京和巴黎同時公佈中法建交聯合公報,法國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僅40餘字的建交公報,字字千鈞,轟動國際社會,被國際輿論稱為“外交核爆炸”。

中國資深外交官、前中國駐法大使吳建民稱,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不希望看到中法建交,在兩極世界格局,敢於“冒犯”兩個超級大國是大忌。因此,中法建交可謂轟動世界,將其比作“外交核爆炸”一點也不為過。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前駐法國使館政務參贊王毅說,毛澤東和戴高樂是新中國和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締造者,雖然領導著兩個政治體制完全不同的國家,但在反對當時美蘇主宰世界、奉行獨立自主外交、建設獨立國防和工業體系等方面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研究員張健認為,在當年那個遭到西方封鎖、孤立的時代,毛澤東敏銳地抓住了法國希望與中國建交的機會,既堅持原則,同時又在建交形式等問題上展現了靈活性,促成了中法建交。戴高樂堅持法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獨立性,敢於和美國唱對臺戲,不顧美國反對做出了和中國建交的戰略決策,走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步,也走在了歷史前列。

吳建民分析稱,戴高樂希望與中國建交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為了彰顯法國獨立性,同中國建交可以增加外交迴旋餘地。另一方面,戴高樂是西方世界當中第一個看到中國會崛起的領導人。

“60年代的中國依舊相當貧弱,一位西方政治家能看到中國會崛起,這很不容易。”吳建民說。

中法建交打破了二戰後美國對華的“遏制和孤立”政策,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推動中國與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在70年代初迎來建交的高潮期。1969年,戴高樂曾對到訪巴黎的美國總統尼克森說:“早承認中國,比晚承認好”。尼克森在《領導者》一書中記述了他與戴高樂將軍的談話,承認“戴高樂在美國改變對華政策上起了很大作用”。

王毅說,中法建交是具有開創意義的事件,從那時起,中法關係就被賦予了獨特的開創性和戰略性,半個世紀來,這種開創性和戰略性不斷延續,使中法兩國在諸多領域開創了中國與外國交往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