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臺灣過年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你是不是在謀劃著這個春節怎麼過呢?如果你想換一種環境過年,但是又想要有濃濃的過年氣氛的話,臺灣當然是你不二的選擇。

臺灣和中國大陸血脈相連,在習俗上更是彙聚了中華民族各個地方的風俗,文化十足,熱鬧十足。其次,臺灣又是個發達的都市,在過年的時候更會有一些時尚的元素,一定讓你收穫滿滿。一般從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上元節)過完,才算全部結束,歷時整整1個月。除了每年深受民眾期待的臺北101跨年煙火秀外,北臺灣包括內湖美麗華、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及苗栗縣政府等都將舉辦大型晚會煙火秀,台中市、彰化縣政府、劍湖山世界等中臺灣各地也活動繽紛,南臺灣則有夢時代及義大世界聯合舉辦的盛大跨年晚會及煙火秀最讓人期待。

熱鬧從尾牙開始

臺灣的春節和大陸一樣,是最熱鬧的節日,從農曆十二月十六的“尾牙”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算過完,歷時整一個月。

何為“尾牙”?在臺灣,每月的初二、十六,是祭拜土地公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二為最初的做牙,叫“頭牙”;十二月十六是最後一個,叫“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這一天,家家戶戶祭拜土地公、地基主(對房屋地基的崇拜),全家人圍聚在一起“食尾牙”,也就是吃大餐,各商家行號也要大肆宴請員工,犒賞一年的辛勞。因此,外地遊客若這時來到臺灣,早早地就能感受到春節的熱鬧了。

大陸因為臺灣和福建人的影響,也開始有了尾牙宴,可是好像就是聚在一起吃個飯,如果有機會去臺灣過年,一定要去感受一下臺灣人的尾牙,一定會讓你提早進入過年熱鬧的氛圍中。

小年夜 拜天公

小年夜指除夕前一天,臺灣人按習俗在這一天要拜天公,就是玉皇大帝。拜天公很有講究,要選擇合適的時間也就是“吉時”,還要準備“五牲”做供品,包括豬肉、雞肉、鴨肉、魚肉和豆腐乾。有趣的是,雞與鴨一定要用全雞全鴨,而且腳都要放在它們的腹腔裏,不能留在外面,為的是“別讓煮熟的雞鴨飛了”。除了“五牲”,還要準備各式小菜、水果、糕點、茶酒,都有著有趣的寓意,比如“五行小菜”–金針或金桔代表“金”、黑木耳代表“木”、冬瓜糖或冰糖代表“水”、龍眼幹代表“火”、花生代表“土”。類似這樣的還很多,要想知道,就自己親自去學習一下吧!

過除夕 體驗地道臺灣年

臺灣旅遊,若能到當地人家裏過個地道的除夕,體驗純粹的臺灣新年,一定會是十分難忘的記憶。臺灣過除夕要“辭年”,擺好供品,叩拜祖先,感謝神明及祖先的保佑,祈求新年更多賜福。除夕夜,全家要圍著桌子吃一年之中最豐盛的團圓飯,桌下放置一個烘爐,爐邊放銅錢,以示財氣旺盛,這叫做“圍爐”。圍爐時所吃的菜肴也有寓意,例如要吃“全雞”,因為“雞”與“家”諧音,“全雞”就是“全家”,以此祝願全家福。年夜飯時若有家人無法回來,就要空出一個位子放上他的衣物,表示全家團聚,很是溫馨。

和大陸一樣,燈會也是臺灣元宵節的重頭戲,除了傳統燈會外,臺灣元宵節最有名的就是“北天燈南蜂炮”的特色活動。

“北天燈”指臺北縣平溪鄉點天燈祈福活動。天燈,也稱孔明燈,據說是因為孔明的後代遷徙至此,每年元宵節都要放天燈懷念先祖,才留下了這樣的風俗。平溪天燈向來是臺灣元宵夜一道亮麗的風景,到時候,你也可以像大家一樣,把心願寫在燈上,讓它們帶著最美好的祈盼冉冉升空。

臺灣平溪天燈

“南蜂炮”則是台南縣鹽水鎮的放蜂炮活動。蜂炮就是炮竹,按當地風俗,蜂炮放得越多人們的生活就越旺。據說元宵節那天鹽水鎮會一下子湧入數萬遊人,把大街小巷擠得水泄不通,看來大家都想要更加旺盛的新生活啊!

炮炸寒單爺

台東的炮炸寒單爺,是臺灣元宵節慶中相當具特色的活動。寒單爺的的傳說有數種版本,有人認為寒單爺是武財神趙公明、也有認為是玄壇元帥、更有認為是地方惡霸、是溫神,發展出來的炮炸寒單爺民俗,有除瘟作用及意味著炸走貧窮和孤寒,地方民眾相信鞭炮炸得愈多,來年運勢也會愈旺。因此才有元宵炸寒單習俗。 炮炸寒單爺早期在臺灣許多城鎮都有,但以台東炸寒單最知名,每年元宵節當天下午起,僅穿著紅色短褲、手持樹枝的肉身寒單爺,由八名裸露上半身(也有全副武裝者)抬轎遶台東市各街道遊行,並接受爆竹的轟炸,以驅瘟疫迎財神。炮炸寒單爺是台東縣內元宵節的重要民俗活動,其中真人扮演寒單爺是由肉身接受炮炸,驚險刺激,已與臺北縣平溪放天燈、台南鹽水蜂炮齊名。

鹽水蜂炮

臺灣傳統元宵節慶中,最具震憾效果的,莫過於台南鹽水的蜂炮,「蜂炮」又名「烽炮」,比較正式的名稱應為「從蜂炮」或「蹤蜂炮」,意指群蜂出巢之炮,所以鹽水人也叫「放蜂仔」,活動通常舉行兩天,並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當晚最為熱鬧,也是整個活動的重頭戲。談起蜂炮的起源,大約是起於清光緒十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當時醫藥不發達,鹽水瘟疫流行,村人遂求助於武廟的關聖帝君,結果關帝指示得起駕繞境,村人一邊燒於鞭炮煙火,一面繞境,果然瘟疫給撲滅了。而蜂炮的習俗也就此廷續至今為最具特色的元宵觀光活動。每年神轎、藝陣繞境隊伍從武廟出發,小鎮入夜後數十萬箭蜂炮齊發,十分亮麗璀燦,炮聲震耳欲聾,加上神轎轎班吸引全台參與遶境者達數十萬人,戴鋼盔、著厚衣的人群蔚為奇觀,構成鹽水蜂炮夜獨特畫面。

丟碎碗

在過大年的晚上,臺灣人幾乎人人都出門,而且手上拿著許多大盤子,這就是“丟碎碗”的習俗。你要給你的朋友門口都打碎幾個碗,你希望誰一年裏過地平安,就在他家門口前多砸幾個碗。正月初一,你剛醒,你必須走出門看看家門口的碎瓷片多還是少,如果多就表示“碎碎(歲歲)平安”,你會在以後有十分好的運氣,而且身體也很健康。

年俗奇觀“攻炮城”

“新春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這是一句不知流傳了多少年的口頭禪。新春佳節,要是沒有鞭炮,節慶氣氛肯定會大打折扣。說到鞭炮,我不由得會想起閩南和臺灣正月裏的攻炮城習俗。“攻炮城”並不是動用大炮去攻城堡,而是一項獨具情趣、場面壯觀,融娛樂與競技於一體的年俗活動。

首先採用竹木、麻線、鉛線等材料紮成“炮城”的骨架,“炮城”有方有圓,再在其四周簡單地環繞一串長長的鞭炮,最後在外圍糊上紅紙,裝飾得像古代的城垣。在臺灣,有的炮城骨架紮好之後,焰火師傅會根據要求設計並製作多種焰火圖景,層層佈置在“炮城”的周圍。這些逐層往上設置的精彩“節目”各有名堂,有一種叫“金龜磨”的炮城,當它的總火藥芯被鞭炮引燃以後,所有的小火藥芯一齊射出五光十色的焰火,形成五彩繽紛的飛輪;再如“仙人祝壽”,當鞭炮點燃其火藥芯時,焰火便燃燒出酷似仙翁的形象。其他如“雙獅搶球”、“孔雀開屏”等,也是精彩紛呈。一切準備完畢,在安全地帶的空曠處立根柱子,然後把“炮城”高高地掛起,一般約有三層樓高。攻城的炮手不受年齡、性別和人數的限制,這項活動需要眼力、手力、智力和膽力的緊密配合,參加的炮手各自點燃自己手中的各式各樣鞭炮,或單發或成串,從下向上對準“城垣”拋擲,利用爆炸的威力炸破紅紙,再以火花完全引爆炮城內的鞭炮,誰有本事把“城”攻破誰就是好樣的,既得到獎品,又贏來人們贊羨的目光。

如今,春節期間,一些商家或團體常常自設或贊助“炮城”供民眾娛樂。每當攻炮城的鞭炮聲響起,人們便會放下手中的活計,循聲前往,欣賞那扣人心弦的場面。只見炮手們各顯神通,人人競勇,圍觀者有的出點子,幫忙尋找攻城的捷徑。有些炮手常常力不從心,只點燃了附近的鞭炮,引來一陣空歡喜。有的鞭炮串拋上去卻沒掛住,掉落下來,又被接住重新拋上,遇到這種情況,如果缺乏眼明、手快和膽量是絕對不行的。有時,點燃的鞭炮快把“城垣”炸完時,卻意外地出現了“夾殼啞炮”,人們往往會扼腕興歎。但不論是何種情況,攻城者的情緒始終高昂,加上圍觀人群的呐喊助威,攻炮城活動被一次次地推向高潮。場景真如萬炮齊轟,蔚為壯觀。

過去,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炮手大多採用單發的鞭炮來攻城,時間與技術均需高度配合才能成功。因此,儘管炮手眾多,還是經常出現花費了一天時間卻攻不下一個炮城的情景。而時下,鞭炮品種琳琅滿目,炮手大多使用長串的連珠炮來攻城,只要鞭炮一掛上“城牆”,利用不斷爆炸的威力,從而炸開“城牆”引爆炮城內的鞭炮,使攻城的速度大大提高。但是,如果那一大串的連珠炮沒拋准,就會自上而下,炸得“城”下的炮手們紛紛躲閃。現在的攻炮城不同于往昔,炮手們十分注意安全,他們大多戴手套和防護眼鏡,如果出手順利,拋上的鞭炮火焰觸發了“城垣”炮芯。霎時,城如山崩“劈劈啪啪……”,瞬間就被炸得粉身碎骨。那五顏六色的碎紙猶如天女散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勝利者禁不住歡呼雀躍,而觀眾們也是歡聲雷動,此情此景,不亞於觀看一場精彩的拳王爭霸賽。

聞名於世的臺灣小食,絡繹不絕的夜市鼎沸,大批以旅遊之名行吃貨之實的好吃嘴們,在吃喝寶島之後都會不約而同達成的共識:外省人繼承下來的故鄉味道,在被歲月和臺灣其特殊背景加工後,沉澱出了不少的多元化歷史之美。再加上現代臺灣的發展規劃,南部古樸北邊潮,五穀雜陳誘兩岸。臺灣旅遊,不得不吃貨啊!

在臺灣住宿

在臺灣住宿相當方便,不管是都會地區,或是鄉村小鎮,甚至高山地區,都有住宿地點。尤其臺灣外籍觀光客眾多及國內旅遊風氣盛行的因素,國際級的觀光飯店或是平民化的旅社十分普及,也有休閒與商務旅館,可以因應不同消費者需求,設備與環境相當舒適與溫馨。部分旅館還提供套裝旅遊服務,為遊客精心安排當地的旅遊行程。

臺灣的住宿有國際觀光旅館、一般觀光旅館、一般旅館及民宿,經合法登記者,均會張貼合法的專用標識,遊客最好選擇合法的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