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7日電】馬年新春來臨之際,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在2014年第一期《兩岸關係》雜誌發表新春賀辭,代表中臺辦、國臺辦向台灣鄉親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新春的祝福,並希望兩岸雙方攜手開闢兩岸關係更加美好的前景。
張志軍表示,2013年是對臺工作穩步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的一年。中共十八大明確了發展兩岸關係的指導思想、總體佈局和努力目標,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主張。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繼續堅定不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致力於開闢兩岸關係新前景。
他說:“在兩岸關係發展取得重大歷史成就的背景下,我到臺辦工作,既感無上光榮,又覺擔子很重。我在工作中得到很多台灣朋友的熱心鼓勵和幫助,感念在心,更堅定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信念。”
張志軍表示,一年來,兩岸雙方在維護一個中國框架、擴大兩岸交流合作、致力振興中華等方面的共識在擴大、互信在增強。兩岸協商談判取得新成果,ECFA後續商談不斷推進。兩會第九次會談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兩岸貨物貿易及爭端解決機制的商談穩步推進,兩會互設綜合性辦事機構商談亦有進展。兩岸貿易保持增長態勢,產業合作和金融監管合作繼續深化,貨幣清算機制運作順暢。兩岸人員往來更加活躍,文化教育交流日益深入。
他說:“我參加海峽論壇、和平論壇、經貿文化論壇、企業家紫金山峰會等兩岸各界人士聚會活動,結識了很多朋友,聆聽到各方建言。對我來說,‘兩岸一家親’的感覺格外親切美好。”
張志軍說,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闡述了我們下一步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總體思路、目標任務,提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大陸改革開放和各項事業的不斷推進,必將為兩岸關係共同發展帶來更多機遇,拓展更大空間,對兩岸關係走勢產生重要積極影響。
他表示,新的一年,希望兩岸雙方繼續著力鞏固增進政治互信,維護一個中國框架;加強政策溝通協調,提升經濟合作水準;推進兩會協商談判,收穫更多惠民成果;擴大各界友好往來,加強兩岸同胞親情,同建中華美好家園。衷心祝願兩岸同胞幸福安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華民族繁榮昌盛。
閩臺經貿合作“瞄準”服務貿易領域
【新華社福州1月27日電】記者從近日舉行的福建省商務工作會議上獲悉,2013年閩臺雙向投資、貿易持續增長,產業合作進展顯著。今年福建將全力推動金融、物流、電子商務、醫療養老等服務貿易相關領域的閩臺產業對接。
據福建省商務廳數據,去年全年台資在閩投資實際到資4.25億美元,比增87.6%;閩臺貿易總額128.51億美元,比增7.4%,赴臺投資1.02億美元,比增22.8%,創歷史最高水準。
去年以來,閩臺經貿合作在服務貿易領域取得顯著進展。廈門象嶼集團與台灣吉時航運、關貿網路、新竹物流以及順豐快遞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啟動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閩臺冷鏈物流合作達成3個落地項目,正暘物流建成國內首個城際蓄冷式冷鏈儲配系統,台灣冷鏈物流技術與服務聯盟進駐廈門兩岸貿易中心。
同時,廈門還在積極推進兩岸海運快件、跨境電商、高新技術檢測維修、融資租賃等業務,積極推動建設兩岸關港貿一體化信息平臺。平潭也獲批成為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對臺服務外包實驗區”也已上報審批。
福建省商務廳廳長黃新鑾表示,《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賦予福建15項先行試點的政策,2014年福建將根據服貿協議的相關內容,大力推動金融、物流、電子商務、醫療養老等領域閩臺產業合作,並進一步發揮平潭綜合實驗區和臺商投資區等各類涉臺園區的載體平臺作用。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去年接待臺胞近9萬人次
【新華社福州1月27日電】據福建省相關部門統計,2013年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共接待觀眾95萬餘人次,其中台灣同胞近9萬人次,臺胞參觀人數比上一年增長18.92%。
剛剛過去的2013年,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積極發揮兩岸交流基地作用,組織策劃《閩臺粘姓歷史文化巡展》等2個重點交流項目赴臺展出,先後主辦了《守望家園——福建臺文物保護成果展》等臨時展覽23個32場次。通過書畫聯展、座談簽約、懇親聯誼、參觀考察等形式,加強與島內民間團體基層民眾的交流交往。
去年11月,由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台灣彰化縣福興鄉公所等聯合舉辦的閩臺粘姓歷史文化巡迴展在台灣彰化福興鄉圖書館開幕。此次展覽分為“得姓由來”、“入閩分播”、“遷播入臺”等十個部分,全面介紹了粘氏姓氏的由來、演變,以一個姓氏宗族展示了兩岸血濃於水的深厚情誼。
自開館以來,截至去年底,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累計接待觀眾644萬多人,其中台灣同胞50多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