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也選擇聯合報專訪表明心跡?

《聯合報》已成為泛綠陣營參選者表達心跡的最佳途徑?繼已宣佈將參選民進黨主席的謝長廷,以接受《聯合報》專訪的方式,宣示自己的反「台獨」政治立場,指出民進黨應當處理「台獨黨綱」爭議,並釐清黨內「三個決議文(《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多元族群決議文》)」的定位,「不能打混、不必迴避」之後(詳見本欄上週六述評),泛綠陣營的臺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也緊隨著接受《聯合報》的專訪,暢談了他在兩岸關係領域的心路歷程。值得注意的是,柯文哲接受《聯合報》專訪,並大談他的「大陸經驗」之時,正是在連勝文已經公佈將於今(二十四)日正式宣佈參選臺北市長,及連勝文的父親連戰再次到大陸訪問,並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之際。這就更為凸顯了柯文哲要與連勝文爭奪「和中選民」的意圖。

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這與過去就連是藍軍的候選人也盡量避談自己的「大陸經驗」,以免被民進黨「抹紅」而影響選情的現象相比,真令人大嘆「天淵之別」。這從一個側面顯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就連意識形態是綠色的政治人物,也已清醒地意識到了,並以自身的重大政治姿態,來表達自己「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睿智。就以柯文哲本人而言,在民進黨掌政時期,柯文哲雖然不是民進黨員,但「挺扁」的立場及表現卻是比部分民進黨員還要堅決(當時民進黨內已有不少人「反扁」,如後來被圍剿為「十一寇」者)。而當時批判陳水扁最一針見血的,就是《聯合報》。如今柯文哲卻要借助《聯合報》來表達其要與民進黨的「台獨黨綱」作出切割之心意,既可見柯文哲本人的心跡轉變,更折射了台灣社會對兩岸關係的心態,已發生重大變化,柯文哲可說是泛綠陣營中,對「春江水暖」的一隻「先知鴨」。

實際上,柯文哲在接受《聯合報》專訪時所表露的許多觀點,與泛綠陣營對兩岸關係的既定思維定勢相比,即使不能算是「南轅北轍」,也可說是「同床異夢」,並與民進黨中的「交流派」及「和中派」有著高度的契合。比如,宣稱

「我去過中國十八次,扁政府時期就去過十六次,比所有綠營的人瞭解中國。」「全中國的葉克膜教學,幾乎都是我教的,很多人都要叫我老師」。兩岸應該「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他說他若當選臺北市長,不會反對兩岸城市交流。又如,他說「台獨黨綱內容是什麼,老實說我不知道」,台灣老百姓當中,知道台獨黨綱內容的,「我看不會超過一趴」。對於兩岸對「一個中國」定義的爭論,他說,「請先告訴我『一個中國』長什麼樣子?如果講清楚,我搞不好會同意」。再如,他說他若當選臺北市長,將挑選有治理經驗的「縣市長級」副手,建構一支超越藍綠、令人信任的團隊,並考慮在選前公佈小內閣名單,讓市民放心。

當然,這可能也是柯文哲的選戰策略所在,並也顯示了他希望能「藍綠通吃」的戰略意圖仍未改變。本來,他是看到不少臺北市民厭倦藍綠惡鬥,而跳出來參選的。正因為如此,他不願加入民進黨更不屑於以民進黨員的身份出選臺北市長,就是擔心民進黨「無票」。何況,以連他自己也清楚知道的臺北市五十五比四十五藍綠結構看,單憑民進黨的選票,並不足以將他送進臺北市政府大樓,因而必須盡量吸納中間選民以至是泛藍支持者的選票。因此,他才打出「在野大聯盟」的旗號,並在批評民進黨的同時,卻很少攻擊國民黨,也不願說其主要對手連勝文的「壞話」。這就催生了「柯文哲現象」,歷久不衰。而民調也顯示,他不單是在綠營六位參選者中民調最高的,也比連勝文的民調高出一截,最「不濟」的一次民調,也比連勝文高出兩個百分點。這也是他堅決不加入民進黨的「即將本錢」。

但熟悉選舉規律的人們卻不以為然。其一、當時連勝文尚未宣佈參選,因而在民調作業中,「沒有對手」的柯文哲只能是唱「獨腳戲」,而且接受民調的民眾也有「警告」連勝文之意:不要再扭扭擰擰了。

其實,此時連勝文未能宣佈參選,受到很多因素限制。包括已得悉其父親連戰將要到北京訪問,還會與習近平會見,未知對自己選情的影響如何,自己是否會被「抹紅」。但意想不到的是,卻得到極為正面的效果,不但是沒有出現二零零五年連戰首次赴大陸訪問時,大批泛綠民眾前往機場阻截的景象,相反連不少民進黨人對習近平的親情呼喚也大受感動。——此是後話。也包括他要先行處理好自己在大陸、香港等地的經營事業,將其信託,以免在選戰過程中,經濟資產成了政治負債。……等等。而一旦宣佈參選,情況就將大為改變。何況,不排除這也是民調作業中受訪民眾的「欺敵」之計,在過去就經常發生這種狀況。一旦連勝文正式宣佈參選,柯文哲的「民調好日子」就該結束了。何況,到了選戰正式開打之後,柯文哲的「耍嘴皮」作為,就將從強勢轉為劣勢,因為選民們已從選前的「看猴子戲」以求尋找不滿情緒「發洩口」的階段,轉入為自己選擇一位具有真正行政能力,能夠管治好「首善之都」的人選的階段。而具有國際觀,也擁有大型跨國金融證券企業主管經驗的連勝文,就遠勝於只是主治醫生,將治市綱領定位為公園有鴿子、鯉魚;公共廁所有衛生紙;公車不用查車票之類膚淺訴求的柯文哲。

選情的變化對柯文哲越來越不利。盡管選民們厭倦藍綠惡鬥,但厭惡的是政黨之間的惡鬥,而對藍綠政黨所代表的意識形態尤其是對「台獨」態度的分野,還是頗為鮮明,磨抹不掉的。因此,當選戰正式開打,尤其是到最後階段,藍綠對立的情緒還是將會被調動出來,此時對柯文哲就極為不利了。再加上他在此前的一系列侃調民進黨的話語,惹起民進黨支持者的反感,而將可能「兩頭不到岸」,不但吃不到藍票,而且還將會失去綠票。再加上「習連會」的正面效果,讓他自覺陷入「墮於邊緣」的危機。因此,在有可能流失泛綠選票的危機之下,他必須與連勝文爭奪泛藍選票,當然最好還是「不分藍綠」地「兩邊通吃」。因此,他的接受《聯合報》專訪,與謝長廷的意圖有所不同,就是擺出「庶民VS權貴」的架勢,爭取臺北市泛藍選民中的普羅大眾的支持。

還有一個因素促使柯文哲接受《聯合報》專訪,那就是《聯合報》刊出專訪之日,也正是民進黨「二零一四年臺北市長徵詢小組」有關「排柯」決定見報之日,並更是民進黨「勒令」柯文哲加入民進黨的期限結束前一天。因此,這個專訪,可說是與目前由「反中」的蘇貞昌所領導的民進黨進行決裂的表達。而從民進黨內的「交流派」謝長廷、「和中派」蔡英文等人為他緩頰的態度看,更凸顯了蘇貞昌這個「反中派」的冥頑不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