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觀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本澳市民可以說收到一份大禮,新華社報道,珠海與澳門“兩地一檢”可望2016年實施。其實本澳社會多年來更大的期望是實現24小時通關,但一直遇到不少阻力。如今突破了“兩地一檢”, 其影響及意義深遠,希望下一步可實現延長通關直至24小時通關。
兩地一檢影響深遠
報道引述珠海市口岸局負責人表示,粵澳新通道的口岸聯檢大樓計劃明年下半年動工,預料2016年建成,屆時會實現兩地“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兩地一檢”在其他國家也有,如美國和加拿大,加拿大和美國邊境上,兩個海關是在一起的,而且通常出關是不檢查的,比如美國去加拿大,就蓋一個加拿大入境戳就可以了。
長期以來,珠澳一直實行“兩地兩檢”的通關模式,即遊客往返澳門與內地,需分別在澳門與珠海兩個關口接受檢查,重複檢查降低了通關效率。珠海口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工作正由公安部、國家口岸部門等牽頭操作。其實質就是“兩地一檢”模式,珠澳兩地查驗機構雙方共用資訊資料,旅客過關時澳門查驗過了,珠海這邊就不需查驗了,珠海這邊查驗過了澳門方就無需查驗直接放行了。該負責人稱,根據工程建設計畫,有望2016年開始實施。
“兩地一檢”實施,將帶來深遠的影響。首先將有助疏通珠澳之間的人流壓力。遊客從內地到澳門,目前僅珠海拱北口岸和橫琴口岸兩個陸路通道,隨著赴澳內地遊客近年來不斷猛增,拱北口岸已人滿為患。新資料顯示,拱北口岸2013年日均通關人數達25萬-30萬人次,相當於一座中型城市的人口每天在珠澳二地進行集體遷徙。珠海口岸系統一名負責人介紹,到2015年,現有口岸通關客流預計為1.3億人次,出入境交通工具459萬輛/艘次,屆時,跨境人數將達到35.6萬人次/日,珠海口岸的交通壓力還將越來越大。
其次,“兩地一檢”將推動珠澳的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對接,除了粵澳新通道,特別在珠澳軌道交通延伸線無縫對接將發揮更大作用,有助於本澳參與橫琴開發及發展。目前珠澳兩地交通換乘不方便,通常情況下旅客往返兩地需要乘三種交通方式,影響通行效率。選擇一種城市內部交通方式解決口岸過關便捷化,橫琴新區口岸實現珠海城軌機場延伸線與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無縫換乘是可實現的願景,但在跨界運行管理和法律問題方面仍面臨許多困難。粵澳新通道實施“兩地一檢”可成為未來珠海城軌機場延伸線與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無縫換乘的參考模式。
不過,據珠海傳媒報導,在橫琴口岸樞紐進入實質建設階段、廣珠城軌延長線方案已定的同時,面臨著一大問題——澳門方面對橫琴口岸樞紐區內的澳門輕軌如何投資建設,尚未有明確方案,這種“不同步”困擾著相關各方。所以本澳需儘快確定澳門輕軌連接橫琴口岸的方案。
有珠海方面人士認為“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將有利於以最小成本實現各交通方式間最好的銜接,發揮各自最好的功能,真正把橫琴口岸打造成兼顧便捷及人性化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相關人士表示,由於澳門輕軌橫琴段在啟動時間上已晚於廣珠城軌延長線,確定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的技術條件及預留工程已“迫在眉睫”,一旦決策形成,後續土木工程預留必須在前期得到確定和實施。“換句話說,澳門輕軌橫琴段必須要有個方案了,在橫琴口岸樞紐建設時才能給它留好用地、配套,如果橫琴口岸樞紐建成後再動工澳門輕軌,只會動作更大、耗資更高、時間更長。”。同時,他們建議,為了換乘澳門輕軌,澳門聯檢單位必然要在橫琴口岸樞紐辦公,為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在橫琴口岸需逐步實施“單邊驗放”或“兩地一檢”等通關模式,實現橫琴大通關,並真正實現澳門輕軌與廣珠城軌的無縫換乘。
第三,“兩地一檢”對推動延長通關直至24小時通關肯定產生積極作用。珠海口岸局介紹,根據國務院批復新通道專案的精神,在粵澳新通道設置新的口岸,向內地和港澳居民開放,兩地“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實行人員證件自助查驗,常年24小時開放。這是澳門回歸逾十年來將首次在珠澳實施“兩地一檢”模式,有重大的示範意義,今後各個口岸有推廣實施的可能。
有本澳人士指出,珠澳兩地實現24小時通關,是共建珠澳國際都會圈以及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需要,也是多來年兩地居民的共同期盼。近年來,珠澳口岸客流規律已由“早晚客流高峰”向“全天候持續高峰”轉變,“實現珠澳兩地口岸24小時通關可以有效分流旅客,緩解通關壓力”。
24小時通關呼聲大
多年來,本澳社會極力爭取24小時通關,幾乎每年的全國兩會、廣東省兩會,本澳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均提出相關建議,發出很多呼聲。
筆者翻查近三年傳媒的有關報導,可見爭取24小時通關的呼聲很多。如2011年5月,廣東省政協召開落實《粵澳合作框架協定》(下稱《協議》)座談會,在場澳門委員關注的焦點仍在能否延長通關口岸開放時間、橫琴開發中的稅收優惠政策等問題上。當年3月6日簽署的《協定》提到,爭取拱北口岸實現24小時通關。對於該條,數位委員“催促”儘早落實。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副主任趙民稱,通關口岸工作時間問題並不由海關一家來定,“政府決策,我們來做好服務”。省港澳辦副主任廖京山表示,國家正在考慮24小時通關有無必要,“必要的話就會支持”。
2012年全國兩會,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均關心到澳門與珠海通關問題,希望通關時間可以逐步延長,最後達至廿四小時通關。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表示,今次出席全國人大會議,主要跟進在去年大會提出的建議如何落實,尤其是粵澳通關便利化問題,包括口岸建設及通關時間,澳門與珠海之間的橫琴、拱北、跨工區及灣仔四個口岸的通關時間問題, 劉藝良表示,橫琴開發涉及通關時間問題,希望分階段延長通關時間至二十四小時,首先可按開發進度分階段延長通關時間,目前通關由上午九時至晚上八時,可考慮延至晚上十時,在三年內時機成熟時,可實施廿四小時通關。
2013年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前,12名澳區全國人大代表計劃聯署促請中央協助落實延長珠澳通關時間。澳區全國人大姚鴻明指出,延長通關涉及內地有關部門的人員擴編,與中央政策有矛盾,形成落實困難,澳區全國人大希望協調特區政府與內地有關部門和中央政府溝通,解決問題。
2013年珠澳合作會議於珠海舉行。澳門特區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率團參與,珠方由珠海市市長何寧卡等出席。會上,對於拱北口岸延長通關,珠海市港澳事務局局長周建純稱,拱北口岸24小時通關尚未有時間表,現時希望明年1月橫琴口岸客貨的通關時間能延長到早上8時至晚上10時。
今年兩會,6名澳區全國政協委員鍾小健、黃如楷、歐安利、賀定一、吳立勝和蕭德雄聯署建議延長珠澳通關時間,拱北口岸提前1小時開關,延長1小時閉關,並讓橫琴口岸的通關時間逐漸與拱北口岸的通關時間保持一致。他們認為,延長通關時間是現實所需,並具有可行性,但勢必帶來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增加,希望國家有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投入,擴充口岸編制,盡早落實相關措施。
日前,行政長官崔世安亦表示,他在北京與廣東省領導舉行工作會晤,雙方很關心粵澳新通道和通關時間,極力爭取延長通關直至24小時通關,特區政府亦與廣東省一起共同努力爭取新通關新模式,包括電子化和兩地一檢,他希望今年能達成有關工作目標,讓通關更便利更有效率,方便口岸出入境的人士。
雖然本澳從上到下,均有很大的呼聲,但目前在口岸設置、一地兩檢、24小時通關、開放澳門單牌車進入橫琴等,仍然未見有效落實。
新通關模式阻力多
據瞭解,粵澳新通道將作為新口岸來建設。新口岸將按照先行先試實施“一地兩檢、單邊驗放”、24小時通關的要求規劃設計,在建設階段整體解決土地、投資、法律等制約性問題,以最大限度達到為拱北———關閘口岸分流人流、減輕壓力和便捷通關的目的。但在創新通關模式上仍遇到不少阻力。
首先,在實現24小時通關上,一直以來最大的阻力是內地查驗單位、人員編制配備未有落實。早在2011年,廣東省政府口岸辦公室主任鄔公權及省外經貿廳相關官員在回答有關粵澳24小時通關問題時表示,能否24小時通關關鍵要粵港和粵澳評估、論證。目前深圳黃崗口岸24小時通關,但深圳的羅湖、深圳灣、珠海拱北口岸仍未24小時通關。現時珠海跨境工業區是24小時通關,但只對員工。鄔公權稱,24小時要連續不停地運轉,關鍵一是通關流量;關鍵二是深夜過關的人員多不多,這兩點都很重要;關鍵三是24小時通關要有行政管理的成本,特別是查驗單位、人員編制配備都要充分考慮,更要粵港、粵澳口岸部門論證、評估,還需待國家有關部門審批。
對於單邊驗放模式,據多家涉及單位人士稱“非常困難”。“因為兩地法律不同,除非澳門以內地的單方面驗放為准。”聯檢人士稱。據悉,兩地工作小組已向邊檢等單位徵求人員設置意見。而聯建單位執法人員編制,一直是延遲通關、創新通關以及新設口岸的問題。“需要國務院統籌安排,目前警力已經非常吃緊。”一名邊檢人士稱。
珠海市府一名官員說,單邊驗放、24小時通關尚未有細化的提法,具體實行細節決定了操作難度。該官員稱省市均配合澳門,做好申請工作。另有知情人士稱,到新口岸建設投入使用至少要3年,“單邊驗放、24小時通關”會增加審批難度,具體如何細化考慮著地方政府創新能力。
此外,珠海方面對於便利通關後,擔心引走大量客流。據珠海傳媒報導,在澳門提出建設粵澳新通道後,對於封閉式廊橋的設想,在珠海徵求意見以及研討時引起爭議。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說:“有點像吸星大法,把輕軌的巨大人流,直接吸到澳門。”對於封閉式廊橋將輕軌人流導至澳門口岸大樓的想法,內地一部門官員的直觀感受是:“好不容易盼到輕軌通車,遊客們連一泡尿都要憋著到澳門去撒。”一位不具名的官員稱,設想在討論時有人提出“封閉式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