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蔡英文在回鍋接任民進黨主席之後,將會為「縮短最後一哩路」而努力的各方人士,昨日在聆聽了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及得悉她對新一屆中央黨部人事安排的佈局之後,可能感到大失所望,因為她並沒有將調整黨的兩岸政策記掛在心上,甚至是不屑一顧,而有可能是由於「太陽花學運之變」,促使她在潛意識上認為兩岸關係政策已經不再是妨礙民進黨再次實現政黨輪替的關鍵因素,因而她已改變主意,一心想著要打好今年底「九合一」選舉這個「二零一六」的「前哨戰」,並結合好在「太陽花學運」中冒出來的「世紀新一代」,在襄助她實現「重返執政」願景的同時,也完成對執政人才的培養。另外,蔡英文還認為,要能在二零一六年贏得「總統」大選,美國支持的因素將大於兩岸關係的因素,因而其中央黨部的人事安排,將對美關係擺在極高的位置,甚至不惜為此而要起用其競爭對手蘇貞昌的人。
實際上,蔡英文昨日的就職演說,宣佈她在就任民進黨主席之後,將要完成打贏年底選戰、政策貼近民意、培養執政人才等三大任務。為此,民進黨首先將年底選戰視為最重要的任務,將成立「二零一四選舉對策委員會」,盡全黨之力打贏選戰,而基層組織堅實化也是委員會重要工作之一;在選戰過程全面擴大黨的社會基礎。其次,民進黨未來政策要貼近民意,更符合台灣社會未來發展的需求。為了和社會對話、凝聚對改革國家共識,也將改造新境界智庫,成為黨與社會的對話平臺,並啟動各民間智庫在公共議題上的合作,並與公民團體展開對話,讓各種改革倡議化為公共政策。再次,民進黨將強化對執政人才的培養,不只是黨務主管年輕化跟開放性,也將要求青壯在決策與執行負起更大責任,為未來執政做好準備。為此,蔡英文強調,「民進黨世代接班從現在開始」。在通篇演說中,沒有任何一詞涉及調整黨的兩岸關係政策,這與她在二零一二年「總統」敗選檢討報告中,認為大選失利的關鍵原因是在於黨的兩岸關係政策與社會現實及主流民意嚴重脫節,因而必須就此「縮短最後一裏路」,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蔡英文將她接任民進黨主席後的首要任務,設定為要打好今年底「九合一」選舉這一仗,這或可以理解。因為無論是民進黨或是國民黨,在拼棄了自己的「革命黨」性質,調改為為選舉服務的「民主政黨」之後,其首要任務就是搞好選舉,爭取上臺執政或實現繼續/長期執政。而今年底的「九合一」選舉,不但是民進黨的「二零一六前哨戰」,而且也關乎蔡英文自己能否奪得代表民進黨出戰「二零一六」的出線權。因此,蔡英文必須全力以赴,這既是為了「神功」,也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前景。何況,「九合一」選舉是地方性選舉,與兩岸關係的關聯性並不大,因而調整黨的兩岸關係政策也沒有急迫性。
蔡英文顯然是把馬政府的民意支持度低迷,「太陽花學運」的能夠興起,但民進黨卻也並未能因此而抬升民意支持度,歸結為馬政府與民進黨都分別從不同角度,與社會民意脫節。因此,她要求民進黨的未來政策要貼近民意,更符合台灣社會未來發展的需求。因而要強化民進黨在議題上的政策能力,指出民進黨要成為準備執政政黨,不只要強化政策專業,更要讓台灣社會的公共參與有革命性的改變,如此台灣民主才有更深化的可能性。
蔡英文能夠以破紀錄的高得票率再次順利當選民進黨主席,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太陽花學運」,及學運領袖的「小英青年軍」背景。因此,她對學運等公民運動令到民 進黨陷於邊緣化的結論,持不同看法,認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映在她自己身上,阻力卻會變成一大助力,民進黨只要能夠與公民運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壯大 自己的力量,在「二零一六」打好一場「翻身仗」,實現「重返執政」願景。而這些公民運動尤其是「小英青年軍」的政治人才,在襄助她的「二零一六之戰」的同 時,也將會受到鍛煉,成為執政人才。因此,蔡英文的第三項任務,就是執政人才的培養,並加強與以「小英青年軍」成員為首的學運領袖的聯繫,實行分進合擊。為了落實這項戰略任務,蔡英文將延攬「太陽花學運」學生領袖之一,清大博士生傅偉哲擔任青年部主任,意圖拉近民進黨與年輕人之間的距離。與此同時,也針對社會上新媒體和自媒體的興起及其在公民運動中所發揮的強大威力,也向IE業界延攬了專業人才戴季全擔任網路部主任。
經過「太陽花學運」對兩岸協議的汙名化,蔡英文認 為調整黨的兩岸關係政策已不具有急迫性,反而必須搞好與美國的關係,因為在「二零一二」一仗中,美國人明顯傾向於馬英九,令到也曾在美國深造的她吃了啞巴 虧。因此,當人們都在揣測,吳釗燮因為是蘇貞昌的「頭馬」而將會被蔡英文從中央黨部「掃地出門」之際,蔡英文卻不但是反其道而行之,而且還讓吳釗燮「更上 層樓」,出任至關重要的秘書長。蔡英文的這一舉動,連吳釗燮自己也說「嚇了一跳」!有人說,這是蔡英文要平衡與蘇貞昌的關係,這或許也是原因之一,但更重 要的是,蔡英文看中了吳釗燮的「美國關係」。實際上,吳釗燮的專長是國際關係,尤其是對美關係,因而在陳水扁「總統」任內後期,被委任為駐美代表;民進黨在野後,蘇貞昌恢復駐美辦事處,吳釗燮則兼任其主任;蔡英文委任吳釗燮為秘書長的同時,仍然要他以秘書長之尊兼任駐美辦事處主任。可見蔡英文對與美國關係的高度重視。
而因為吳釗燮的政治態度偏「獨」,也折射了蔡英文的「統獨觀」。因此,蔡英文放棄「縮短最後一裏路工程」,是有其深層的思想背景。當然,在「二零一二」大選 過程中,蔡英文「勝利在望」之時,吳釗燮曾與羅致政、劉世忠一起,撰寫並出版了《台灣民主鞏固--政權輪替的「國家安全」挑戰》一書,為蔡英文當選後的政 權交接中如何因應「國家安全」的挑戰提供學術智囊建議,蔡英文認為在「二零一六」仍然能派得上用場。因此,倘二零一六年蔡英文勝選,吳釗燮就是出任首任「總統府」秘書長的人選,協助蔡英文辦理接管政權的事務。
但是,蔡英文似是要扮演「平衡大師」,找了謝長廷的大將趙天麟出任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的兩岸關係觀接近於謝長廷,最近還曾到了大陸一趟。但蔡英文會調整黨的大陸政策嗎?看來未必。反而「修憲」卻是大事,她當選主席當天,在媒體上發表文章大論「修憲」,最近蘇貞昌也大談「修憲」,昨日呂秀蓮上臺講話也講「修憲」,而且更激進,聲稱不要修修補補,而是徹底大修,讓台灣成為「正常國家」。雖然具體主張各有不同,但「修憲」卻是已有共識。這又與「縮短最後一裏路」背道而馳。
(發自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