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接任民進黨主席後,昨日首次主持中常會,作出了一項重大的任務編組人事決定:為統合全黨戰力打贏今年底的「七合一」選舉,中常會同意通過成立「選舉對策委員會」。中常會還通過率蔡英文的提名,「二零一四選舉對策委員會」由前秘書長蘇嘉全擔任召集人,副召集人由前秘書長林錫耀、民進黨「立委」陳明文出任,並聘請四位前主席姚嘉文、許信良、謝長廷、蘇貞昌為顧問。「選舉對策委員會」的成員,則包括有雲林縣長蘇治芬、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民進黨「立委」蔡煌瑯、陳亭妃,及新北市黨部主委兼民進黨全國主委聯誼會主席羅致政,高雄市黨部主委陳啟昱,桃園農田水利會長黃金春,及「新潮流系」總幹事利錦祥,還有前「內政部長」餘政憲等九人。
另外,在中常會後,蔡英文邀請身兼中常委及「中國事務委員會」成員的台南市長賴清德、高雄市長陳菊、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與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等人,進行「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談話會。據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會後轉述指出,談話會達成共識,將邀請前主席蘇貞昌繼續擔任委員,並希望擴大「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參與,邀請二到三名青壯派參與。趙天麟說,邀請蘇貞昌重回「中國事務委員會」,是蔡英文的提議,這樣的想法也獲得與會者的支持。
打贏年底選戰,與政策貼近民意、培養執政人才一道,是蔡英文在接任民進黨主席的就職儀式上宣示的三大任務,而且還居於首位。因此,民進黨首先將年底選戰視為最重要的任務,而成立「二零一四選舉對策委員會」,就是要盡全黨之力來打贏選戰。實際上,無論是民進黨或是國民黨,在拼棄了自己的「革命黨」性質,調改為為選舉服務的「民主政黨」之後,其首要任務就是搞好選舉,爭取上臺執政或實現繼續/長期執政。而今年底的「九合一」選舉,不但是民進黨的「二零一六前哨戰」,而且也關乎蔡英文自己能否奪得代表民進黨出戰「二零一六」的出線權。因此,蔡英文必須全力以赴,這既是為了「神功」,也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前景。
蔡英文對「二零一四選舉對策委員會」成員的安排,既包括曾經總綰選戰的前任秘書長,也有縣市黨部主委尤其是蔡英文的近身智囊羅致政,還有農田水利會的負責人,擅長選戰操盤的「新潮流系」的代表,以及因為曾經主掌全島民政事務而熟悉地方派系生態及基層組織架構的前「內政部長」,因而是一個專注於組織戰的組合,顯示蔡英文對「七合一」選舉的戰略,是組織戰高於宣傳戰,這是補強民進黨在基層組織建設上遠不如國民黨的漏洞。至於宣傳戰,一向是民進黨的強項,不用專門協調輔導,各位候選人及各級黨部也能自行發揮,因而在「二零一四選舉對策委員會」中缺少這部分的代表人物,並無大礙。
由此可見,蔡英文十分重視「七合一」選舉。實際上,這是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民進黨贏了,就將會士氣大振,並挾著這股可用民氣,乘勝追擊,直取二零一六年的「總統」大選和「立委」選舉。更重要的是,倘能拿下多幾個縣市,就等於是擴大樁腳,尤其是直轄市和省轄市,下麵的區長是委任,市長就可直接命名自己人,將中層行政權力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利用行政資源進行「政策買票」,。
對蔡英文自己來說,打好「七合一」選舉這一仗,也十分重要。當然是為可為自己積累政績,輕鬆迎接明年的「總統」黨內初選後,進而「趁熱打鐵」,拿下「總統」大位,在為民進黨爭取實現再次執政的同時,也創造第一位「女總統」的記錄。
從種種跡象看,民進黨目前執政的六個縣市,基本上都可以爭取連任,並可進而拿下多一兩個縣市,尤其是台中市。倘能如願,「南綠北藍」的分界線,將進一步向北移動,而且六個直轄市,民進黨將掌握其中三個。至於縣市議員方面,民進黨的議席也將會有進一步成長。
第二個決定,是繼續「中國事務委員會」的運作,並對其組織予以強化,增加中生代的代表,這也吻合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中,所宣示的三大任務之一的「培養執政人才」。不只是黨務主管要實現年輕化及開放性,也要求中生代在決策與執行負起更大責任,為未來執政做好準備。
在過去一年多「中國事務委員會」的運作過程中,蔡英文並不積極,甚至在是在開幕式暨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蔡英文只是出席了開幕式就「走人」,不參加隨後的全體會議。此後的幾次全體會議,及被喻為「華山會議」的對中政策擴大會議,都鮮見蔡英文的身影。但她卻仍然發揮著最大說服力,在最後一次會議通過《二零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時,其中的一些關鍵提法,都是按照她提出的建議而予以修改定稿。
蔡英文接任民進黨主席後,也接過了這個架構,可能還將會親自出任其召集人,並將邀請蘇貞昌「回鍋」。這樣做,既是要延續前一屆民進黨中央所制訂的大陸政策,也是要尊重作為民進黨內最大派系之一的「蘇系」的意見,當然更是為了穩住蘇貞昌本人,使自己在明年「總統」黨內初選中穩居主導地位。
既然如此,就可發現蔡英文並不打算「一朝天子一朝政策」,修改甚至全盤推倒「檢討紀要」。其實,也沒有此必要。因為其一,這份「檢討紀要」也含有自己的政治智慧,予以否定等於是連自己也給否定掉;其二、是在作為地方選舉的「七合一」選舉之前,兩岸政策仍將不會擺到她的桌面上,待到明年「總統」黨內初選後,才是真正檢討並調整黨的兩岸政策的「埋牙」階段。
但這並不等於是不作為,實際上蔡英文也已為此作暗中佈局。其中較為觸目的是,將會任命邱太三為副秘書長。邱太三在派系上是屬於「新潮流系」,曾任「陸委會」副主委。因而是一舉兩得,一方面是將能得到在兩岸政策上著力甚深的「新潮流系」的襄助,另一方面是強化「陸委會」舊人在民進黨兩岸政策上的角色作用。因為秘書長吳釗燮,副秘書長邱太三,再加上作為黨主席的蔡英文自己,都具有「陸委會」經驗,這是一個強盛的陣營,比目前國民黨中央的人事佈局還要強。
重用邱太三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近年他頻密出席大陸各地舉行的涉台活動,並被主辦者當作是「民進黨的代表」,與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的負責人一道,獲邀請坐上主席臺。因此,他與國台辦系統及不少地方官員,都有私人交集,相信也建立了私人聯繫渠道。這對於民進黨今後的兩岸走向,是一著活棋。相信,這也正是他願意「委屈」出任副秘書長的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能為民進黨的轉型,以至是非正式的「民共交流」(即在民進黨未能承認「九二共識」之前的非正式接觸),架設橋樑。當然,這更是出於蔡英文的構思,可見她的政治智慧確實是比蘇貞昌高出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