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債”助推離岸人民幣市場一體化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逐步推進,現階段多個人民幣離岸市場正在趨於一體化,票面成本相差無幾。

作為首批赴台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的大陸企業,農行、中行、建行、交行四家大型銀行的香港分行分別發行的“寶島債”,2013年12月10日在臺灣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同步掛牌交易,合計金額為67億元人民幣。發行“寶島債”是兩岸經貿融合的進一步發展。既有助於擴大島內“寶島債”市場規模,為臺灣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選擇,也為陸企提供了更多的融資渠道,有助於其改善負債結構,同時也有利於兩岸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被視為兩岸金融合作新的里程碑。

發行備受熱捧

“寶島債”是大陸與臺灣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啟動以後在台發行的人民幣計價債券。2013年3月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發行首單期限3年“寶島債”,此後陸續有其他4家機構跟進。截至當年11月底,“寶島債”總體規模達到39億元。隨著臺灣人民幣存款的不斷積累,“寶島債”市場擴容應運而生。2013年11月27日,大陸境內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或股份制銀行獲准在台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寶島債”。目前,這4家銀行推出的“寶島債”分別為:交通銀行計面額12億元整,分為第一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A券和B券;農業銀行計面額15億元整,分為無擔保普通公司債A券和B券;中國銀行計面額20億元整,分為第一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A券和B券;建設銀行計面額20億元整,為第一期無擔保普通公司債。4家銀行“寶島債”的利率分別為3.15%~3.70%不等。

從6檔到13檔,從39億元到106億元,“寶島債”的此輪擴容無論數量還是規模都實現翻番,並且大受市場追捧。交行香港分行在2013年11月29日定價完成當天,單是3年期的債券就有超過10個機構投資者表達投資意願。首批陸資“寶島債”針對專業機構投資人銷售,又簡化了發行程序,大幅降低了時間成本,因此受到市場歡迎。據瞭解,參與募集的專業投資人都是臺灣的金融業者,包括銀行、券商、保險公司、各類基金、票券、投信等眾多機構類型。“寶島債”的加速擴容也讓島內承銷商們為之興奮,一度傳出承銷銀行殺價搶“生意”的消息。臺灣地區“金管會主委”曾銘宗12月9日就曾表示,首輪4家大陸銀行赴台發行“寶島債”,島內有銀行低價競爭承銷業務,除了手續費殺價,票面利率也降低了0.05個百分點,可見競爭之激烈。

目前臺灣人民幣資金用途相對缺乏,僅能做少量的貿易融資,另外允許投資少量的內地債券市場,有嚴格額度控制,因此“寶島債”可為臺灣快速積累的人民幣資金池提供多元化投資渠道。而在陸資企業看來,“寶島債”的發展壯大,也為其提供了另一個融資渠道。待市場發展成熟後,既可以直接去臺灣地區發債,也可以借道“臺灣-金門-廈門”途徑,獲得臺灣人民幣貸款。臺灣無論是銀行借貸,還是債券發行,融資成本都遠低於大陸,中小企業在大陸融資不易,所以在廈門組團內陸企業入台籌資可行性高。這樣不僅幫助大陸中小企業取得資金,而且有利人民幣回流。

市場驅動

4家陸資銀行首次推出的“寶島債”集中“亮相”臺灣證券櫃檯買賣中心,開創了大陸企業赴台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的先河。這場由市場驅動的“盛宴”在令各方為之興奮的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推動臺灣地區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促進兩岸進一步金融合作的廣闊前景。

自2013年2月臺灣人民幣清算業務開閘以來,短短數月,臺灣人民幣存款已大幅升至1232億元,幾乎每月增加100億元。預計不久臺灣地區人民幣存款將達到2500億元到3000億元,和香港、倫敦、新加坡一樣成為一個離岸人民幣中心。這樣一個活水不斷的資金池子,客觀上產生了回流的需要。相比於島內總計逾1200億元的人民幣存款,“寶島債”發行規模十分有限,二者之間存在巨大落差,市場對“寶島債”仍存在較大需求。繼上述4家銀行12月10日同步完成首發“寶島債”的掛牌儀式後,工商銀行與國家開發銀行也有意跟進,赴台發售“寶島債”。隨著臺灣市場的發展,考量利率走勢、資金狀況、投資者意願等因素,2014年將續發“寶島債”,且未來規模、頻率都會增加。

伴隨著中資銀行海外機構快速發展,客觀上要求這些機構能從海外獲得穩定資金來源,不斷改善其負債結構。“寶島債”以及臺灣地區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起步雖晚,但其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值得期待。一方面,臺灣近年來對大陸的貿易順差不斷擴大,為“寶島債”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穩定的資金池。數據顯示,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2012年為9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2%,而2013年前8個月,順差達到784億美元。如此大規模的資金量迫切需要找到“去處”。另一方面,大陸的優質企業和台資企業都存在旺盛的資金需求,在臺灣發行債券的成本遠比大陸低,因此價格優勢也是“寶島債”的吸引力之一。以香港市場為例,目前香港“點心債”平均發債利率在3.5%左右,而2013年6月德意志銀行發行3年期、5年期“寶島債”,票面收益率分別低至2.45%和2.65%。

國際清算銀行2013年9月公佈的每3年一度的外匯與衍生工具市場成交額調查結果顯示,人民幣已躍升為全球第九大交易最頻繁貨幣。而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最新發佈的報告,人民幣已取代歐元,成為第二大常用的國際貿易融資貨幣。伴隨國內金融市場化改革,包括利率、匯率市場化、資本賬戶的開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將進一步促進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逐步推進,現階段多個人民幣離岸市場正在趨於一體化,票面成本相差無幾。本次“寶島債”發行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初步體現出離岸人民幣市場一體化趨勢,離岸人民幣產品的價格發現更具效率。德意志銀行最新的一份報告預測,離岸人民幣市場將繼續取得顯著發展,預計人民幣政策將有突破,其中包括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多項金融改革,在歐洲或其他地區成立人民幣清算行等。

政策需協同推進

2013年2月6日,臺灣地區首批46家金融機構正式開辦人民幣業務,包括人民幣存款、貸款、匯款、貿易結算和理財產品,兩岸貨幣清算業務正式開展。人民幣國際化之路,猶如一艘大船在全球航行,人民幣離岸市場是這條國際航線中的“深水港”,香港地區、臺灣地區、新加坡等都在努力成為讓“人民幣”可以靠岸的大港。

如果說資金池充足,有需求、有通道使“寶島債”的發展具備了可能性,而目前的一些有利條件則可能成為“寶島債”加快發展的“東風”。“寶島債”以及臺灣地區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起步雖晚,但其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值得期待。當前“寶島債”的發展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需要海峽兩岸的市場監管者和參與者來共同推動解決。臺灣地區相關監管部門負責人表示,今後將“寶島債”作為債券市場重要發展內容之一。

為促進“寶島債”快速發展,從制度安排上,臺灣地區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層層限制未來是需要突破的,比如應取消債券強制信評及債券投資人分級管理等。同時,為了保障投資人權益,還要進一步強化信息揭露及監理管控。在大陸方面,則需儘快協助臺灣地區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深化兩岸金融服務的合作層面,讓企業募集的資金有回流管道。

業內人士也看到了加快發展“寶島債”的緊迫性。境外發行的人民幣債的利率相對於境內發行要低,這是因為資金的自由進出還不是百分之百,而當它全部國際化之後,價格優勢就不存在了。“寶島債”要成為一個成熟、流動性好的市場,有待在未來的兩三年,把發行速度加快。

所有這些問題都是下一個努力的方向。業內希望更多大陸資金和臺灣資金能夠實現一個很好的流通,陸資企業到島內便利融資,島內資金在大陸進行更為靈活的投資。兩者優勢互補,找到一個結合點和平衡點。很多客戶都在這方面做了準備,希望在整個服務貿易的過程當中,快速發展兩岸債券市場。

(陳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