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移動的日本侵華罪證

【新華社長春7月6日電】“在這裡學習的同時,也能時時處處感受到這座日本侵華建築罪證所帶來的警示意義。”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研究生吉璐說。

吉璐所在學院使用的這棟建築頗有來頭,它曾是偽滿洲國的國務院。在深入瞭解日本侵華歷史後,吉璐對這座看上去有點破舊的建築有了全新的認識。這座主體呈“王”字形的建築影射出日本當時的野心。

位於中國東北的長春市曾是偽滿洲國的“首都”。吉林省現存涉日建築達1200多處,大部分位於長春市,其中偽滿洲國“八大部”、日偽軍政機構舊址等大型建築都保存完好,直到今天還在被使用。這些建築物見證了日本侵華的過程,是控訴侵略歷史的最佳罪證。

偽滿皇宮博物院曾是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充當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時生活過的宮廷,是日本武力侵佔中國東北、妄圖分裂中國、推行殖民統治最具代表性的歷史見證。

這座昔日的“皇宮”已不再高高在上,轉變成為中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接待遊客超過120萬人次。《從皇帝到公民——愛新覺羅•溥儀的一生》《勿忘“九•一八”——日本侵略東北史實》等展覽向遊客訴說著日本侵略者的罪狀。

“七七事變”紀念日前夕,長春市的軍隊官兵、高等院校和中小學校師生等各界人士走進偽滿皇宮博物院,參加“日本侵華”主題展覽等活動。院長李立夫表示,之所以舉辦這些活動,就是要警示後人勿忘歷史,珍愛和平生活。

探訪平頂山慘案和日本戰犯改造舊址

發源於長白山餘脈的渾河從遼寧撫順穿城而過,將這座古城分為南北兩部分:渾河南岸曾發生過震驚中外的“平頂山慘案”,3000名中國同胞慘遭侵華日軍殘害;渾河北岸有一座戰犯管理所舊址,曾有1000多名日本戰犯再次關押改造。

渾河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苦難與新生:侵華日軍由人變成為殺人魔鬼,再從這裡“從鬼變人”。撫順被昔日的日本戰犯稱為“再生之地”,許多日本友好人士則叫他為“奇跡之地”。

撫順市平頂山村本是個平靜安詳的村落。1932年9月16日,為了報復抗日義勇軍對撫順的進攻,侵華日軍以“通匪”為名,誘騙村民至平頂山下,殘忍殺害3000餘名無辜的村民,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平頂山慘案”。這是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在中國的第一場大屠殺。

如今的平頂山慘案紀念館就建在慘案舊址之上。紀念館中,有一道長80米,寬5米,四週用玻璃圍起的遇難者遺骨集中展示區,800多具白骨觸目驚心:一具成年人遺骨大大地長著嘴,不知當時在呼喊著什麼;旁邊一具嬰兒遺骨旁,褥子已燒成灰;另一具孩童的遺骨旁,還有半塊焦黑成炭的月餅……

“侵華日軍先是開槍掃射,然後又用軍刀刺紮,最後為了銷毀證據,點燃汽油焚燒,燒不盡,再爆破山體掩蓋。”平頂山慘案紀念館館長周學良說,為了保護婦女兒童,村民以肉為盾,兒童上面是婦女,婦女上面是壯男,層層疊加,個別村民才得以倖存。

平頂山慘案紀念館外的空地上有一片“證言碑林”。35塊石碑上刻著的是倖存者親歷日軍魔鬼般暴行的證言。這些凝固的記憶,連同遺骨館中那些被歷史定格的受難者慘狀,便是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的鐵證。

平頂山以北6公里處的撫順戰犯管理所舊址,曾經是侵華日軍建立的“撫順典獄”,用於關押中國的抗日分子。10多年後,昔日的侵略者成為階下囚,也住進了這所他們親手建造的監獄。

行走在這佔地4萬多平方米的管理所中,七棟監房之外,還有圖書館、運動場、露天舞臺、俱樂部……而大廳墻壁上依然清晰可見那句改造戰犯原則的標語:“恨其罪,不恨其人;懲其罪,救其人”。

撫順日本戰犯管理所陳列館館長張繼承說,戰犯收押後不久,中國遭遇三年自然災害,經濟十分困難。管教人員自己吃的是窩頭鹹菜,戰犯們吃的卻是大米白麵。管理所還給他們定期體檢,鑲牙、配眼鏡、安裝假肢,這些在當時都是造價不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