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應設立固定性的抗日戰爭紀念館 澳門應設立固定性的抗日戰爭紀念館

今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七十七周年紀念日。中央將在位於北京盧溝橋畔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紀念大會,在京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全部出席,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這繼全國人大常委會確立九月三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十二月十三日為「南京大屠殺受害者國家公祭日」之後,又一項重大的紀念抗日戰爭的活動。紀念的規格之高,非常罕見。這與中日關係緊張、日本解禁自衛權,及近年來以各種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否認日本侵華暴行,並將中國領土釣魚島「國有化」等有關。在此次習近平主席訪問韓國期間,日本右傾化就是與朴槿惠總統會談的一個重要議題。習主席在韓國首爾大學演講時,也回顧中韓歷史,稱讚了多位抗戰英雄。在日本軍國主義復活,要解凍自衛隊,修改和平憲法的今日,回憶半個多世紀之前可歌可泣的抗日戰爭,可謂警鐘長鳴,更使人們高呼,「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居安思危,枕戈待旦,在抓緊寶貴機遇建設小康社會的同時,時刻抗擊任何外來侵略,抵禦任何形式的顏色革命,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完整。

說起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二零零一年三月四日,一個比較全面反映抗戰時期澳門同胞「救民族之災,濟祖國之難」壯舉的「澳門同胞支援祖國抗戰展」,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幕。這個展覽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主辦、澳門現代文史協會協辦。四百多件實物和圖片絕大部分由澳門方面提供,也是首次在內地展出。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祺出席開幕式並為展覽題詞:「抗戰刀光寒敵膽,英雄事蹟震人寰。頭顱痛掉三千萬,浩氣長存天地間。教育人民警後世,侵華歷史不容刪。」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北京市市長劉淇,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張廷翰,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宗光耀、柯小剛,全國政協常委會委員兼文史委員會副主任吳福,以及出席「兩會」的澳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全國政協委員,澳門和內地的各界代表等共二百多人出席了開幕式。

這個展覽以大量的實物和圖片,生動地反映了在抗日戰爭時期,處於葡萄牙統治下的澳門,雖然未被日軍佔領,但是具有愛國傳統的澳門同胞,國難當頭,情系祖國,以血濃於水的愛國情懷,積極開展宣傳、慰問、獻金、義賣等抗日救亡活動,一大批熱血青年更是奔赴祖國內地,直接參戰,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譜寫了愛國主義的壯麗篇章。當華南地區和香港相繼淪陷之時,澳門同胞賑濟大批湧入澳門的難民,開辦各類學校,為祖國培養人才。內地愛國人士則利用澳門的中立地位開展救亡活動,一九四二年初滯留香港的大批愛國文化人士一部分人就是經澳門回到內地的。抗戰時期,有兩位一「武」一「文」的人物和澳門密切相連。一位是葉挺將軍。他在一九二七年南昌起義失敗後取道香港來到澳門安家,又從澳門返回內地並出國考察,最後從澳門奔赴抗日戰場,並出任新四軍軍長。一位是人民音樂家冼星海。一九零五年他出生於澳門,並在澳門度過了童年時代。長大後冼星海回到內地,用音樂譜寫人民大眾的呼聲,用歌曲與日本帝國主義作鬥爭,成為時代的響亮號手。誕生於抗戰時期的《黃河大合唱》已經成為世界音樂寶庫中的精品。

為響應全國抵制日貨、提倡國貨的號召,澳門同胞相約不買日貨,不用日貨,而且在宣傳廣告上大力推介國貨。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加強了對港澳等地抗日鬥爭的領導,由於澳葡當局不允許愛國社團公開打出抗日救亡的旗幟,澳門同胞紛紛以「救災」等名義成立救災會。澳門工商界和上層人士成立「澳門各界救災會」;國民黨澳門支部在中山縣建立「澳門各界抗敵後援會」,澳門《朝陽日報》、《大眾報》聯合發起「澳門學術界、音樂界、體育界、戲劇界救災會」(簡稱「四界救災會」)。這些救亡團體積極組織了多項抗日救亡活動。他們用售旗、賣花、義賣、義唱、義舞、沿門勸捐、獻金等多種方式為前方戰士籌款。許多人將中華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湧現出不少動人的情景和事例。

澳門同胞還組建服務團返回內地參加抗戰。不少熱血青年爭先奔赴抗日前線,有的還為國捐驅。一九三七年廖錦濤、陳少陵等人發起成立「旅澳中國青年鄉村服務團」,到前方、到農村去宣傳抗日和發動群眾。一九三七年澳門第一批青年到新會、江門參加抗日隊伍。一九三八年十月,「四界救災會」亦組織回國服務團,一批優秀的澳門青年血染戰場,以身報國。一九四一年底,澳門進步人士在望德中學開辦國語講習所,以對抗日本人對澳門的文化侵略。翌年,該校畢業生在劉光普、吳岸芳、黃炳泉等人組織下,成立「修社」,組織座談會、談書會,演唱抗日歌曲,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還有些澳門熱血青年拿起武器,活躍在抗日第一線,有的擔任了中山人民抗日義勇大隊(後發展成珠江縱隊)的領導職務。他們英勇抗日的業績與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寫在了廣東人民抗日救亡的史冊上。

其實,現在回頭看來,當時的「澳門同胞支援祖國抗戰展」,由於受到當時的時空條件的限制,盡管已經力求做到詳盡、全面,但仍有部份缺失。比如,柯麟先生利用澳門,接濟轉運滯留在香港的文化名人,及配合中共中央動員葉挺將軍「出山」擔任新四軍軍長,投入抗日戰爭的戰場,並協助葉軍長採購軍用藥品和醫療器材,以及澳門青年參加中國國民黨領導的軍隊的抗戰軍事活動,均未有收集進去。而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史,是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合作,全國人民參與的,不宜有任何偏頗。

實際上,在抗日戰爭中,為了建設自己的空軍,中國航空建設協會發起獻機運動,號召全世界華僑、華人獻機救國。消息傳到澳門後,無論是殷實的商人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紛紛捐款。一些熱血青年報名參加航空學校。澳門青年林耀就是在此時返回內地的,他勇敢地搏擊長空,與日機作戰,最後壯烈犧牲。至今在台灣臺北市的忠烈祠,也供奉著參加抗戰壯烈犧牲的靈位。上世紀九十年代,一位曾參加抗日戰爭、當時居於澳門的國民黨員致信本報,提供了一位鄭姓澳門青年參加國民黨空軍,在激烈的長沙空戰中血灑長空,其靈位也供奉於忠烈祠的線索,筆者在到台灣採訪時,曾分別到忠烈祠和空軍總部查詢,意外地瞭解到更多的澳門青年犧牲在抗日戰場上的資料。

這個「澳門同胞支援祖國抗戰展」,只是一個專題展,與其他的專題展一樣,有其時間性,並非是固定及長期展出,頗為遺憾。為向澳門居民和來澳旅客,尤其是其中的青少年朋友進行愛國主義者教育,我們建議,將其展品複製一套,再加上後來再集到的更多資料,由澳門特區政府聯同相關的民間社團,專闢一座以澳門同胞為主體的抗日戰爭紀念館,固定和長年展出。

現在澳門已有十多座博物館,連紅酒博物館都有,但就是缺少一座抗日戰爭紀念館。這也可說是對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的一個貢獻。